baihuahe 发表于 2013-9-21 17:27:31

鲍班长的“毛病”

鲍魁的“毛病”
    鲍魁是冶炼厂熔炼车间电炉一班的副班长兼安全员,虽说只是个兵头将尾的班长,但为班组管理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尺,他每天像个陀螺一样围着安全生产、设备保养、5S管理等工作转个不停,为此,工友们都管他叫“大忙人”!原以为作为大忙人,鲍魁的工作表现肯定会得到班员们的好评,没想到聊到这个话题时,工友们却当着笔者的面数落起鲍魁的“毛病”来。
    鲍魁有点“唠叨”。“上岗前,必须正确穿戴好劳保用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切实做到各种设备、器件完好,工具摆放定置整齐,岗位环境清洁卫生……”这不,在班前会上鲍魁又开始唠叨起来了。要说鲍魁这唠叨,班里的职工大都领教过,开始大伙还觉得挺烦人,但时间久了就发现潜移默化的效果挺不错。炉前工小刘平日里大大咧咧的,有一次放铜作业时忘记了将工作服领口、袖口扣紧,鲍魁看见了走上前拍着小刘的肩膀说:“小刘,你劳保用品穿戴不合格,首先就已经违章了。再说放铜作业时冰铜火星四处飞溅,万一不小心,人被烫着了怎么办?受苦的还不是自己呀?”经过鲍魁的一番唠叨,小刘意识到自己的疏忽,从那以后,小刘只要是一上岗,工作服领口、袖口必定是扣得严严实实的。
   “生命高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我就是想采取多问、多讲、多聊这种‘密集轰炸’的方式,提醒工友们要时刻蹦紧安全弦,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彻底改变不安全的习惯,从而确保安全生产每一天!” 鲍魁是这样替自己“唠叨”的毛病开脱的。
    鲍魁有点“耳背”。一米八的个头,浓眉大眼,身材魁梧,浑身洋溢着一股青春活力,看起才三十来岁的样子,这是鲍魁给笔者的第一印象。可一旁职工悄悄地告诉笔者:“鲍魁有点耳背。”不久前,电炉一班接到工段指令:要在最短时间内将炉前放铜溜槽清理好。为了完成任务,鲍魁和工友们等不及放铜溜槽完全冷却,拿起风镐就“咚咚咚”清理起溜槽来。此时放铜溜槽温度还有两百多度,站住溜槽旁就如同站在火山口般酷热难耐,而鲍魁硬是顶着高温,一干就是两个多小时,将五米长的放铜溜槽清理得干干净净。这中间,青工小王扯着嗓子叫了他几次,让他休息一下喝口水,鲍魁愣是没听见。“其实我也不是没听见,可当时只想着早一点把活干完,好为后期冶化生产创造条件。我作为班组长和党员,就应该吃苦在前,冲锋在前,奉献在前,有一份光发一份热。” 鲍魁事后这样替自己的“耳背”辩解道。
    鲍魁有点“强迫症”。“鲍魁,怎么刚进来,又准备出去?”看见鲍魁又戴起了安全帽,主操老李好奇地问道。“我看见液压站的压力表压力小了0.01MP,特意过来查看一下电脑数据。” 鲍魁回答道。“没事的,设备说明书上说这样的压力变化属于设备运行的正常波动。” 老李宽慰他道。“不行,我还得顺着液压站管道,再仔仔细细检查一遍!”鲍魁说完就出门了。类似这样的对话,每天在鲍魁身上都会发生。只要是发现电炉生产工艺指标参数存在一丝波动,鲍魁就一定要刨根问底,弄清楚数据波动的原因,否则他下班回到家中会吃不香、睡不着。“医书上说这也是一种病,叫做强迫症。”工友们开玩笑说。这回鲍魁没有解释,他笑着:“我知道,可我觉得得这病也挺好。”正是因为鲍魁有了“强迫症”这毛病,他曾多次发现油管渗漏、电机过热、地线松动等设备隐患,并且在第一时间内一一排除,从而有效保证了电炉设备的开机率。
    “我们鲍班长的这些个‘毛病’都是为了我们班的安全、工作、生产工作更好而得的,这样的毛病我们大伙都喜欢,这样的班长我们更欢迎!”采访结束,电炉一班的职工纷纷围着对笔者说道。
(李俊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鲍班长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