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钟厦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对班组创新工作从认识上纠偏
[ 张 传 武《工人日报》班组天地版连续几期关于班组职工创新的话题,特别是介绍了国网山东电力班组创新成果后,在湖北钟厦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引起很大的反响。
为了让职工更好的组织学习,该公司将近几期的经验介绍文章从《中国企业员工互动平台网》上下载,进行整理后刊登在企业内刊《钟厦报》上,做到人手一份。同时,对本单位创新成果突出、经济效益显著、曾先后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全国工人先锋号的生产质量部创新工作室提出的新要求。要求他们以国网山东电力班组创新工作室为榜样,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把创新工作在公司全面铺开,让“满园春色”代替“一枝独秀”。
在创新工作交流会上,针对部分职工对创新工作存在的畏难情绪和种种误解,公司循循善诱,引导职工不要把创新看得太神秘,太深奥。并从三个方面对班组创新从认识上进行了纠偏。
一是消除“专利”思想。一提到创新创造,大家认为这是科学家的事情,是科技工作者的事情。自己只是一个普遍生产一线的工人,没有这个能力和水平。事实上,创新与文化水平没有必然联系。关键是要有创新理念。人人都有创新的机会,人人都具有创新的条件,人人都有创新的能力。现实工作中的创新成果也充分证明,创新不是某个人的专利,也不是某个部门的专利,而是来自于所有员工的想象力。
二是克服盲目性。也就是不知道在哪里创新,找不到方向,认为创新离自己很遥远。其实,创新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细心处,距离自己很近。比如山东电力“铁老师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李铁夫利用一次钓鱼时发现的钓鱼竿内置鱼线的自动收回的现象,成功研制出“互感器极性试验组合工器具”; 红石榴创新工作室的彭治国受到老婆送饭的保温桶上盖的启发,对熔断器接线帽进行改造,研制成功“35千伏PT高压熔断器接线帽改进”这一创新成果。
三是创新不等于发明创造。发明创造是创新,但小改小革也是创新;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是创新;改进工作方法是创新,推广运用新方法同样是创新。创新的水平高低,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创造了新的经济价值。 感谢老师加亮鼓励,向老师们多学习,多写稿。 前来学习! 谢谢各位老师的光顾,指点。 祝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