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2期主持词】传递“善小接力”的信念和希望
【1152期主持词】传递“善小接力”的信念和希望中企台,创新探。
一个题,持续前。
创新情,任在肩。
困难里,技改练。
勤学习,合力钻。
念初衷,抛黄摊。
理烦恼,用广面。
大宣传,需普干。
把重点,亮劲剑。
催快乐,生灵感。
重人才,不能变。
放身价,进驻班。
可模仿,操作全。
为成果,市场看。
三个一,护身严。
巧思行,拖梦显。
头脑风,把新关。
四字头,紧跟班。
十二法,旺火填。
多补位,营养餐。
四位体,双渠连。
基小微,六化点。
省事钱,是关键。
实用长,八字穿。
落脚地,必兑现。
接力棒,众心愿。
10月5日20时,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37名企业职工,在“班组天地”网站聊天室里,探讨着 “让创新落脚在班组,让全社会重视并行动起来!”的信念和希望,把班组创新的“善小接力”绽放在企业一代又一代的手中。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组创新需要班组长的带头引领,持续创新要靠班组成员发挥合力来共同驱动,这也是班组善小接力的信念和希望的基础。
10月6日,笔者两人到公司“技师善小工作室”,和他们一起探讨班组创新到底能走多远,回答差不多都是一样的。一句“不为名不为利只求用”的话,深深打动着我们。
选煤厂电修班班长、高级技师50岁孙振长说:“我们班组善小接力是在现场生产中不断创新、传递信号。”他打开了话匣子:最近一段时间,他经常半夜三更,到现场处理煤流系统介质分流器失灵的问题。问题出现,是善小接力的动力;解决问题,则是创新的成果。他与班组成员经过现场观察、琢磨、尝试,最后提出了将可调电阻器移出设备主体的创新思想,改造完成后彻底解决了设备失灵问题。动筛车间跳汰机6000多元的速度报警传感器传来“声音”: 跳汰机提升轮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上下位移,与传感器产生碰撞。于是,他们在传感器与提升轮之间增设了弹簧缓冲装置,并将报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调整到提升轮位移较小的一侧。时刻剖析善小症结,找准设备故障的“关键点”, 规范流程,架好“接力线”, 着眼长远,保障“创新线”。由善小“存量”到“变量”的接力攻关,破解“又一村”的密码,催生出“善小接力”的信念、希望之花。
10月8日,在机厂电气维修车间,我们见到了正在模拟“遥控”智能化真空馈电开关的32岁技师田如朋。他告诉我们:KBZ-400矿用隔爆型智能化真空馈电开关,在矿井生产使用六年的过程中,不时出现功能衰退、记忆能力迟缓等压力现象。让维修工大部分时间跑在路上,花费精力去查找开关不断电、试验不能跳闸等不易显的故障上。为此,他们采用“玩转转型魔方”,决定将80台馈电开关的WZB-6型微机监控保护装置,转化为SDZB-07系列低压配电装置综合监控保护器。在转化过程中,先后摘除原有的开关电源、漏电实验元件,随后安装相应的零序互感器、电抗器等保护器件来匹配各种保护功能的动作值。接入监控网络后,可以手拿红外线遥控器,在地面生产调度室里可以远距离遥控操作控制。他们揪住性能的差异化,采用“五子棋战术”来解难题,借善小创新之手的“四两拨千斤”, 协助善小接力创新。
随后,让我们参观了车间轨道上的“遥控“运输车。田如朋轻轻一按手中的遥控器,路轨上载有重物的车盘就自动行走了起来。为了打破普通车盘采取人力推车转运的方法,他们采取“解码转型接力式”,在车盘底部通过安装直流蓄电池作为动力源,另外安装了制动装置、导向装置、链传动变速装置等,通过手动操作遥控按钮,给电控装置发送前后指令信号,实现了运输车盘的自动行走。原来需要4、5个人的工作量,现在只需要1个人就能完成。
“技师创新工作室不断从生产需求的每一环节、每一细节着手创新,不断挖掘善小需求潜力。”机厂厂长冯作东说。新老技师的相互赛技、相互弥补、相互帮衬,不断传出合力“一个拳头”的重音。
让他们记住的日子,2012年6月,他们的创新成果《抗磨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了实用型国家专利,其刮板溜槽表层耐磨性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参与成果鉴定的技术员刘金龙介绍:在煤流运输过程中,经常出现溜槽失效引起跳链卡死现象,易导致断链和电机过载甚至烧毁电机事故。他们用善小来敲门,学会用人之“短”, 认真分析了补衬、堆焊、等离子、热喷涂等技术在溜槽性能改进效果并不明显的原因,提出了“硬质点-软磨料”网络对称分布补耐磨衬板的机械表层耐磨性改进的方法。在小型刮板运输机的溜槽上实施小面积间断堆焊Fe-05耐磨合金粉块,运用“流程式诚信接力”机制,互补“短板”,发挥优势,既保证刮板运行平稳,又避免母板变形以及链条松弛的问题。及时把善小“接”起来,班组创新才能“旺”起来。
从小技改出发,向高标准迈进,冲击国际水平,这是“技师善小工作室”的“接力”信念和希望。不断传递这种有形的“信号”,让班组创新的“硕果”结满生产现场的每一角落。
三年来,该“技师创新室”先后攻关五小创新项目28项,获得国家专利11项,勇于做到“小创新也有大效应”。(张继涛刘太彬) 小创新也有大效应 不为名不为利只求用 谢谢老师们的支持! 请老师们拍砖! 从小技改出发,向高标准迈进,冲击国际水平,这是“技师善小工作室”的“接力”信念和希望。勿以善小而不为,立足眼前,才可展望长远。 持续创新要靠班组成员发挥合力来共同驱动,这也是班组善小接力的信念和希望的基础。 信念是创新接力的支柱,希望是创新动力。两者的成功离不开善小的接力。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