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平台,需要开放的态度
参加了几期事评,发现评奖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一些好的文章被埋没了,我也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没有结果,也弄出来一些不愉快。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失望,所以放弃,于是我也就选择暂时离开。当然也有其他人看明白了,也选择暂时离开了。还好事评的神话结束了,渐渐的有了一些变化,获奖的有一些新面孔出现了,不知道这种情况能维持多久?一个好的团体需要不停地补充新的血液,总是二人转式的表演就没有了任何新意,参与的面越窄也就越没意思了。
一个坏的印象形成很容易,一个好的印象形成需要很长时间的经营。
事评应该是开放的平台,要能包容更多的东西,需要好的管理者用心经营,评奖也需要有相应的变化,总是一个模式必将把事评引向八股模式,事评同样百花齐放,各种模式的都应该能接受。能力好的人有很多,关键看你能不能留住。
写点文章对很多人来说不算什么事,只要牺牲一点时间,写几百字其实也很简单,为什么不参与?可能就是因为看不惯或者没心情,几百人的成员,只有几十人参加,值得管理考虑,问题出在哪?
未来什么样,谁也不知道,走一步看一步吧。 非常感谢老师的支持! 其实我是知道的你是非常喜欢这里的! 因为喜欢才会有如此的感悟! 这似乎让我看到了几个月前的我! 我们这个平台肯定是开放的,我之前也如老师一样,有过很多的想法,我比老师更直接的反映了出来。我也与老师说了,如果老师喜欢这个平台,我想推荐老师当这个平台的版主,这样老师就会更加熟悉这个平台了,我甘愿为老师您当绿叶,热爱这个平台有一个好处,当初的我就是因为有想法,所以当上了版主,尽心尽力做了这么久,如今还有老师想这么做,我们其实真心的欢迎的,您也可以将您的好建议整理成一个完整的文件,推荐给平台,只要是大家都赞同,平台一定也会采纳的,但愿您的提案更完善,更能体现出公平,期望老师做些思考。 1、评委们为每次评奖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应该受到尊敬。
2、任何人当评委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必求全责备,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个专家库,轮流当评委。
3、奖励只是附属品,是激励手段,不必看得太重。
4、对时评人最好的奖励就是让相关主体重视、采纳其时评观点。 蒋老师的意见和想法我们很理解,也会关注和重视大家的提议,我们一直在努力改变目前的现状,请您和各位老师打起精神来继续支持事评写作,您辛苦了,向您致敬。
回 6楼(任方圆) 的帖子
赞同胡老师的观点! 想法。。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