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的形成原因
定义: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不能成一清晰物像。
http://www.qyyj.cn/images/chengxiang.gif 近视眼的发生率:
在全世界,中国人(汉族)、日本人、犹太人的发生率最高。在国内学校统计,大学66.6%>高中61.19%>初中34.8%>小学12.27%,且还呈上升趋势。
分类
依屈光成份分类:
轴性近视:眼轴过长所致。
曲率性近视:角膜、晶状体弯曲度加强所致
指数性近视:屈光介质屈光指数过高所致
依近视性质分类:
单纯性近视:在发病原因上,遗传及环境均有关系,屈光度常在-6.00D 以下,可用镜片矫正到正常视力。
变性近视:以遗传为主,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多为先天性,一般于儿童时起病,不断加重, 平均每年增加1.0D或1.0D以上,矫正视力往往低于正常,查其眼轴加长,常伴有眼底病变,并易发视网膜脱离、白内障等并发症。
继发性近视:指由其它眼病及全身病引起的,如圆锥角膜、糖尿病等导致的近视。
按近视程度分:
轻度近视 <-3.00D
中度近视 -3.00D ——-6.00D之间
高度近视 >-6.00D
按调节状态分:
真性近视:即通常的近视眼,指使用睫状肌麻醉剂后检查,近视屈光度未降低或降低数小于+0.25D,系器质性原因,与调节无明显关系。
假性近视:是指在常态调节情况下远视力降低,近视力正常。检影为近视性屈光不正,用负镜可矫正到正常视力。 当使用睫状肌麻醉药物后检查,近视消失,呈现为正视或轻度远视。为调节影长所致,通常发生在小孩及年轻人身上。
中间性近视(混合性近视):指使用睫状肌麻醉剂后检查,近视屈光度降低大于或等于+0.5D,但并未完全消失,说明这类近视既有调节因素,也有器质性因素。
病因
一般认为遗传和环境两个主要因素对近视眼发生、发展起着一定作用。
高度近视——常染色体变异
单纯性近视——多因子遗传
环境:常时间近距离用眼是形成近视的重要因素。
其它因素:眼球发育、全身疾病或眼病(如糖尿病、白内障等)
预防:
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姿势端正,用眼1小时应休息10分钟左右。
教室明亮,照明应无眩光或闪烁。
不要看字迹模糊,过小的书籍。
定期检查视力,如有异常应及时矫正治疗。
注意营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使眼和全身均能正常发育。
为什么近视度数变化较快?
原因:近视发生的年龄较早;遗传因素;
眼部结构异常:眼轴较正常眼长,角膜曲率较陡;读写时间较长;阅读距离较近,少于1尺;眼镜配戴姿势不正确;调节能力差,易视疲劳;双眼度数相差1.50D;身体发育过快。 一定要保护好眼睛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