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方圆 发表于 2013-11-11 15:18:05

小议庞统与钟馗

庞统做知县——大材小用。这句妇孺皆知的歇后语来源于《三国演义》第57回。刘备虽久闻庞统大名,但亲眼见到“貌陋”的庞统后不大高兴,勉强委以耒阳县令一职。张飞巡视期间发现庞统荒于政务,于是兴师问罪。熟料庞统“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不到半日功夫,将百余日的公务,全部妥善处理完毕”。刘备闻之大惊:“屈待大贤,吾之过也。”遂下阶请罪,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

以貌取人,误人误事的案例古今都有。在这里单单拿庞统说事,不仅因为庞统是大才,更重要的在于庞统有“自知之明”。他既知道自己相貌丑,一旦遇上“以貌取人”的主不会有好结果,孙权弃之不用便是明证;同时庞统也知道自己“肚子里有货”,即便有人因为相貌丑陋而看不到自己的“匡时济世之才”也很正常,不能一味地怪人家不能知人善任。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庞统极强的自尊心,虽然自己明明怀揣者当世大才鲁肃、孔明的荐书,却仍旧不想假借他人的名号为自己的前途铺路,这样的胸襟和气魄,不恰恰正是孔子所推崇的“人不知而不愠” 的君子境界吗?

反观钟馗,同样因相貌丑陋怀才不遇,但他既没有庞士元那样的胸襟,更没有庞统那样的业绩。传说钟馗“文武全修,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然经纶满腹,待人正直,获贡士首状元不及,报国无门,抗辩无果,怒撞殿柱亡”。人们每谈及此君,多抱惋惜之情。然则在我看来,钟馗胸怀不够宽广,对别人的误会容易恼羞成怒,甚至自暴自弃,其为人、行为均不足取。

俗话说的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即便位极人臣者亦难免肉眼凡胎,古往今来也有不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者抱憾终身。这个时候我们不能怨天怨地怨社会,唯有像庞统那样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敝帚自珍、以待时机。

鲁宝林 发表于 2013-11-11 18:57:21

老师的文章写得妙呀,感谢分享。

鲁宝林 发表于 2013-11-11 18:57:53

这个应该不是本期话题吧。如果是请说明。

任方圆 发表于 2013-11-11 19:33:07

回 2楼(鲁宝林) 的帖子

写着玩的

鲁宝林 发表于 2013-11-11 20:32:54

话虽如此,心意领了,谢谢!

初卫平 发表于 2013-11-11 22:12:47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即便位极人臣者亦难免肉眼凡胎,古往今来也有不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者抱憾终身。这个时候我们不能怨天怨地怨社会,唯有像庞统那样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敝帚自珍、以待时机。 说的好,支持

胡云峰 发表于 2013-11-11 22:22:26

我觉着庞统落凤坡之死,也是争强好胜的性格使然,一定程度上也暴露出性格的缺陷,钟馗之死,我却也觉未必如楼主所说的心胸狭窄所致,毕竟,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却被买主皇帝直接因貌丑否定,并遭受群丑群起攻之,倒是一时义愤,不失和氏璧!

老师写的很好,只是提出一点个人浅见,呵呵!

鸿雁 发表于 2013-11-11 22:23:29

胡老师此文具有一定的励志作用,给时下颓废的不得志的有志之才一个非常好的建议,学习庞统的“自知之明”,最终达到最高境界“人不知而不愠”,能写出此文,想必胡老师心胸亦是如此!读后有此感,说明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哈,感谢老师的分享!

从头再来 发表于 2013-11-11 22:31:56

鲁宝林 发表于 2013-11-11 22:34:24

感谢来搞,为表彰您的大力支持,接受卫平和云峰二位老师的建议特设精华!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小议庞统与钟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