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门班组,省出万桶金
抠门班组,省出万桶金12名矿嫂组成的托辊班,简单的厂房,单调的工作节奏,矿嫂们把勤俭持家之风带进班组,从小的配件到大的托辊,她们都精心维修保养,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矿每月抠出10余万元,从成立至今已经省出万桶金,她们成为矿上名气响亮的抠门矿嫂,很多矿工见到她们会竖起拇指说,你们真了不起!
干起活来更带劲了
2012年9月,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运输队托辊班成立。班组11名成员为该矿职工家属,最大的46岁,最小的30岁。
托辊班的日常工作就是修理皮带上的废旧托辊,间或修复通风用的风筒布,轨距拉杆、连环片等零部件。工作程序是每月各科队将损坏的托辊放置在托辊班门口,托辊班女工将托辊运进车间进行修理,修好后码放整齐,然后按照票据,由领料单位、机电科和运输队三方签字领取统一回收使用。
别看程序简单,可矿皮带上的托辊小的3公斤,大的有1.6米长,重达10余公斤,大的托辊在运送过程中两个人都架不住,而且安装拆卸托辊要有巧办法,稍不注意就会有磕手碰脚的危险,所以对女工而言,修复托辊是重体力和高危工作。要想把托辊班拧成一股绳干好工作,班长至关重要。
2013年6月,该队队长赵晓东找到付玉新给她做思想工作,她笑着说,我能干好这个班长吗?
队长鼓励她说,你工作经验丰富,人际关系挺融洽的,女工们都挺信任你的,相信你能带好这个头。
付玉新经过慎重考虑,她暗下决心,既然领导信任,我就尽最大努力干好吧。
付玉新原是潞新二矿运输二队的一名皮带工,对修复托辊没有经验。为了能尽快熟练掌握维修技术,刚开始,付玉新把托辊型号、种类都记在本子上,并在维修中摸索规律,一两个月的时间,她成为修复托辊的好手。她把维修巧办法推广进班组,很快,托辊班姐妹们个个都成为技术能手。
都说一个女人一台戏,要干好班长既要懂技术,也要会合理分配工作。经过观察,付玉新观察到大家1分钟不休息,一天能修十几个托辊,在此基础上,她重新平均分配了工作量,按照每天修8个托辊的标准,新旧不分,每天清点数量,谁没有干完累积到一个月平均进行考核,大伙觉得这样分配公平合理,干起活来更带劲了。
我们一同分担吧
托辊班矿嫂除了付玉新之外,其他都是本单位矿工家属,以前矿嫂们没亲眼见过老公上班的模样,可到了矿山,偶尔见到老公之后,她们知道了老公的辛苦,更爱家了,家庭更和睦,更和谐了。
郭淑云的老公小胡是副井班的跟车员,一次,小郭见到老公升井上来,他看着老公脸黑黑的,浑身都是细煤面,只有牙齿是白的,她心酸的哭了。
回到家,她哭着告诉老公:“老公,以后我多做家务吧,以前都是你做饭,今天看到你们干活那么辛苦,听说下井还没有热饭吃,我心里好难受,以后我做饭,你把班上好就行了。”
老公嘿嘿地笑着说:“你傻啊,我们是夫妻,你干活也很辛苦,以后这样吧,我们一同分担,一起做家务,好吧”。
小郭破涕为笑:“那我们说好啊,以后相互体谅,一同分担。”
于乐艳是托辊班组刚成立时就进来的员工,今年10月的一天,她在班组清扫垃圾的时候不小心被地上的一个钉子扎到脚,班长付玉新害怕她感染,赶忙打电话给小于的老公,把她送到医院,打了破伤风针。
小于的老公唐国辉是掘进队的一名职工,他在医院里埋怨小于道:“叫我说你什么好呢,干活一定要注意安全,你就是不听,尽气人。”
小于说:“我也注意了啊,可我们那个班天天和机器打交道,那咋办”。
老公说:“安全上出了问题,家里就不安宁,孩子咋办,幸好这次还没大的问题,以后我们可得说好,一定要注意安全”。
小于和老公一同击掌,说好以后一定要相互注意安全。
孝顺的女儿人人夸
今年41岁的付玉新1990年上班。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意外去世,生活的重担全落在妈妈一人肩上。母亲为了养活三个孩子,早上卖凉皮,中午在物业打扫卫生,生活非常艰苦。
为了缓解家庭负担,年满18岁的付玉新到矿山运输队当起了一名推车工,刚上班时她对矿上工作不适应,上夜班不知道偷偷哭了多少次,心想什么时候能脱离这里的环境啊,可当她想起背对他们默默哭泣的母亲,她体会到母亲内心的苦比他们几个孩子大多少倍,她擦干眼泪,对自己说一定要坚持,一定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就这样,无论刮风下雨,她都一个班不缺坚持干下来,一直干了23年。现在想来,她自己都说,是生活教会了她忍耐、细心和友善,是母亲教会了她勤俭和坚强。
1997年她成了家,老公支持她的工作,现在女儿上初三,学习成绩不错,这对她来说是最大的安慰。
下班之余,她经常回家看望她的母亲,每星期到母亲那里把脏衣服拿回自己家洗干净,然后又拿回去,一进家门她经常给母亲捶背,做做家务,陪母亲唠唠嗑,周围的街坊邻居有时和付玉新的母亲唠嗑时说:“真羡慕啊,你有个那么孝顺的女儿。”
现在付玉新的母亲已经60有余,可她总是面带笑容,经常去跳跳广场舞,散散步,生活过得轻松惬意,她经常对街坊邻居讲,孩子听话,有了和谐的家,我就感到很安慰,很幸福了。”
班组拧成一股绳
午休时,记者走进托辊班,只见光秃秃的砖墙,空荡荡的车间,车间左面的托辊码放的整整齐齐,走进右边的休息室,光秃秃的两张铁质桌子,托辊班女工边吃饭边高兴地谈心。
记者问班长是什么样的人,大家都唧唧喳喳的发表意见。有的说,我们都很喜欢她,都愿意亲近她,有的说她心眼好,善良,不乱发脾气,拉脸子,有的说她为人和气,做什么事情都和班组员工商量。再问付玉新,班组最大的亮点是什么,付玉新想了想说,就是班组拧成一股绳,注意安全,一同节支降耗吧。
说到安全,大家说付玉新做了很多工作,每月她都要召开一次班组小会,第一就是讲安全,安排工作时不断嘱咐员工要注意安全,不要发生磕手碰脚的事发生,每个班都安排好安全负责人。
小会上,付玉新还征求大家的意见,她经常给大家打气:“咋们一定要团结协作,只有把班组力量拧成一股绳,才能把工作干好,我们做为矿工家属,和老公在一个单位工作,就要把工作干好,让老公刮目相看,让他们看看,我们不仅能把家务事干好,还能把矿山工作干好。”
说到团结,大伙说了很多互相关爱的事。
托辊班热娜古丽和赛维古丽是民族员工,班组专门为她们另外准备了一张桌子,让她们吃饭,带饭都注意带清真食品。
2013年9月的一天,余宏新腰疼,捂着腰,大伙看着她不舒服,就把她推到一边,还告诉她:“别干活了,赶紧休息。”于是大伙手把手把活全部干完为止。
今年10月的一天,王新萍在装卸汽油桶的时候不小心被汽油桶挤压了手,手指甲盖翻裂,付玉新赶快打电话给王姐老公,将王姐送到医院包扎伤口,付玉新下班后,还和班组其他姐妹一起去看王姐,并安排王姐休假,大伙一同完成王姐那份工作。
经过一年多的磨合历练,矿嫂们都成为亲密的一家人。大家原本都是持家过日子的好手,在付玉新的带动下,她们把勤俭节约之风带进班组,每天上下班从矿大院经过时,见到地上有螺丝帽等零碎物件就随手捡起,然后放到班组里累积交到矿上,大的托辊大家一同精心维修,日常工作她们还拿一些废旧材料做垃圾桶,垃圾桶被作为示范物件推广到其他队其他班组。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托辊班女工月修复200多个托辊,每月为矿节约10余万元左右,一年节约100余万元,她们成了出了名的抠门矿嫂班,很多矿工见到她们会竖起拇指说,你们真了不起!
王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