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了脉好下药”-新钢公司四名员工"金点子"每年创效70万元
“把准了脉好下药”新钢公司四名员工“金点子”每年创效70万
新钢公司员工刘硕存、戴敏、陈友根、刘玉波等四名员工成功化解了烧结综合料场取料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轮体滚道、支撑轮使用寿命短,运行故障多、生产效率低的弊病。日前,由他们提出的技改方案被公司评为十大“金点子”之一。
新钢公司烧结综合料场共有四台取料机,主要用于进厂原料的堆料、取料和均化功能。但该设备自投入运行以来不仅振动大,影响员工正常操作,而且,取料机的轮体滚道及支撑轮等多个关键部件的磨损速度非常快。针对出现的问题,管辖该设备负责点检维护的刘硕存、戴敏、陈友根、刘玉波等四名员工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就如何降低检修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开展了专项攻关。他们观察发现是取料机轮体滚道及支撑轮工作面设计太窄,而工作面的接触应力又很大,致使轮体滚道及支撑轮工作面急剧磨损,同时每次更换支撑轮后,由于轮体滚道工作面已磨损,轮体滚道和支撑轮工作面之间的接触程度差,导致取料机整体跳动较大,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取料机轮体滚道及支撑轮等关键部件的使用寿命。
“把准了脉好下药”。只有尽量减少轮体滚道及支撑轮的接触应力,加宽轮体滚道及支撑轮工作面就可以解决异常磨损的问题。他们一方面积极与取料机生产厂家进行沟通,另一方面,将改造方案向上级部门汇报,在得到厂领导的支持后,四人利用4号取料机大修的机会实施了改造:将轮体滚道及支撑轮工作面加宽,使轮体滚道工作面宽度由100mm加宽到200mm,支撑轮工作面宽度由120mm加宽到220mm;对滚道工作面进行整体高频淬火,使其表面硬度分布均匀且高于支撑轮工作面硬度;使用连体支撑轮,提高轮体运转时的同轴度;对轮体组装后再进行精加工,减少加工误差,提高轮体的同心度等一系列措施。改造后,使4号取料机生产运行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轮体滚道及支撑轮的使用寿命得以大大延长,取料机的整体振动和跳动也明显好于改造前同期水平。
改造实施后,成效非常明显。据统计,4号取料机的新型支撑轮的平均使用寿命由原来的2个月延长到半年多,滚道使用寿命可达2年,维修工时由改造前的6400个工时缩短为800个,每年可节约维修和材料费约18.3万元/年。目前,该厂其余3台取料机将陆续改造,预计每年可创经济效益70万元。
(本稿件己经新钢公司党委宣传部审核同意外发)
通讯员:甘志鸿 (2008-11-25) 审稿人:曾民
联系地址:江西省新余市新钢公司烧结厂办公室
邮政编码:338001 联系电话:0790-6292874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