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方】员工工资上涨不会压垮中国制造业
【反方】员工工资上涨不会压垮中国制造业11月15日,经济参考报采访了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他在“中国-欧洲就业与发展”演讲会上发发布了《2013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作为该报告主编的蔡昉认为,中国的刘易斯拐点于2004年到来之后,工资上涨迅速,超越了劳动生产率的限度,将加速减弱中国经济在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导致经济在工资减速过于剧烈,无异于一种休克疗法。
笔者对于蔡所长的一番论断不敢苟同。反倒认为,员工工资上涨不但不会压垮中国制造业,反而会对中国制造业有着现实的促进意义。
应该说,中国制造业之所以能够在六十多年里发展迅猛,凭借的并不是自身拥有多么精细的制造工艺、多么高深的科技含量,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占了中国人口红利的优势,工源多、雇用易、成本低等用工元素,一直伴随并服务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并将其一步步推向了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宝座。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人多打天下本没有错,谁都想把自身的优势最大化。但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往的人口红利将不再持续。同时,还因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缘故,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此时,如果企业还陶醉在以往“低成本、廉价工”的回忆里,并以压榨员工劳动力,降低员工工资的来促进企业发展的话,那无异于饮鸩止渴。
不否认,限制员工工资上涨,从短期看,确实能够降低企业成本、缓解企业压力。但从长远看,员工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物质需求,在市场物价一直再涨、工资始终不涨的情况下,势必会为了生活,想方设法谋求其他生财之道,那还有心思为了一项技术创新、几个设备革新去熬神费力,即便是加班加点,也难投入全部精力,更多的会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殊不知,对于眼下的中国来讲,制造业发展的好坏,并不在于你降低了多少成本、压低了多少薪酬。而在于你生产的产品有多大的市场份额、多少的销售利润。就拿眼下我国的制造业来讲,广制造、多制造、粗制造依然是我们的特点,有数量、没分量,有引进、没研发依然是我们的尴尬,相比员工工资上涨而言,这才是我国制造业所面临的重大危机。
其实,我们并不缺少能研发、能创新的人才,也不缺少精制作、细加工的方法。比如计划经济时代,那时候虽然我们制造业发展低迷,但产品质量却普遍过硬。反倒是现在什么都有了,质量却没了。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还是企业机制不够活、分配不够公,以及酬薪不够高造成的,进而导致人心散了,积极性没了。
综合上述,笔者认为,不管是社会发展也好、企业发展也罢,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如果舍弃“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发展就会本末倒置,变得毫无意义。反过来,只要把人的问题解决好,让人们公平享受企业发展成果,即便再难迈的坎、再难啃的骨头,都难不倒我们伟大的工人阶级弟兄。
重在参与,先发上来,慢慢修改。请老师们狠狠的拍砖。 欢迎老师参加本期事评,您辛苦了,向您致敬! 不管是社会发展也好、企业发展也罢,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如果舍弃“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发展就会本末倒置,变得毫无意义。反过来,只要把人的问题解决好,让人们公平享受企业发展成果,即便再难迈的坎、再难啃的骨头,都难不倒我们伟大的工人阶级弟兄。
您说的真好支持您的观点,感谢您的精彩分享! 工人是制造和创造产品的主力军。 只要把人的问题解决好,让人们公平享受企业发展成果,即便再难迈的坎、再难啃的骨头,都难不倒我们伟大的工人阶级弟兄。
支持老师 就拿眼下我国的制造业来讲,广制造、多制造、粗制造依然是我们的特点,有数量、没分量,有引进、没研发依然是我们的尴尬,相比员工工资上涨而言,这才是我国制造业所面临的重大危机。
杨教授的分析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啊,强烈支持您的观点! 欢迎杨老师参加本期事评! 因为涨工资压垮中国企业不可信! 哪个企业都有核算的,工资随便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