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硕御月 发表于 2008-12-5 17:04:05

【现场写真】重“视”不重“实”:班组文化莫入误区——耿 平

      为让领导满意,上级部门来视察时好看,有的企业便把班组文化建设当成“政治任务”,需要时便不惜本钱,全力以赴地赶制标牌、展板、宣传册等。这种重“视”不重“实”的班组文化建设误区, 产生的结果就是让班组文化建设与职工期待成为“两股道上跑的车”
重“视”不重“实”:班组文化莫入误区
耿 平
【情景捕捉】检查五分钟,搭上十天功

      12月2日上午,笔者到中石化山东下属企业某集气泵站采访。直接进入泵房操作间后看到有一台离心泵盘根漏水严重,从排污管排不及的水淌了满地,却没有人来管一管。笔者正纳闷时:王站长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过来陪笑道:“我正在后面泵房刷漆,这儿还没顾过来。”
     “刷漆那么重要?地上这么多水,淌半天了吧?”笔者说话有点直。
        “不好意思,队上安排我们今天必须刷完漆,因为再过三天企业文化建设考察团要来了。”王站长一脸窘色地解释。
         笔者随即来到值班室,看到好几名职工正在忙碌着。一人在填写班组文化活动记录,一人在替站长写班组文化总结,还有一人在“编”学习型个人心得体会。
     职工李雪梅似乎看出了笔者的意图,摊摊手说:唉,为了迎接上面领导的视察都忙活好几天了,检查五分钟,搭上十天功,有啥法子?
     “说说看,你们班组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笔者想探究竟。
      “不好意思,我只管抄,您说的这东西太深奥,我还不太清楚!”李师傅竟不避讳。
         当笔者问起班组文化建设今昔变化和效果时,正在埋头抄写的张瑞英师傅头也不抬地说:“开始时我们也就提几句口号、抄抄伟人的名言警句,后来随着条件改善,我们制作了文化展牌等,表现形式比以前豪华了、气派了,可感觉内容还是那样,没啥实质性变化。”
      一会儿,王站长整改完泵盘根漏水后来到值班室,笔者径直问道:“听说你们站是班组文化建设的典型,说说你们的经验和职工精神面貌的变化吧!”
  “您过奖了,我站在班组文化建设上是做了大量工作,您看这些展板,花了一万多制作费啊!这在班组里算数一数二的。我站文化设施也完善了不少,提炼了文化理念、愿景目标,制作文化小册子,每月还要出一期文化月报等。”
      说到职工精神面貌的变化,王站长显得有点吞吞吐吐:“不能说没有变化,起码大家掌握了不少班组文化的基本概念等,但效果还不是太理想……”
【笔者评说】班组文化建设莫重“视”不重“实”

      笔者采访后陷入思考:文化图板琳琅满目,文化建设标语、名言警句到处悬挂,口号招数“花样”繁多,但却浮在表面———有些企业的班组文化建设为何成为花钱不少、效果不好的“作秀”文化,为何实际效果与职工的愿望成为“两股道上跑的车”?原因或许很多,但不重实用、不从职工需要出发恐怕是主要原因之一。
      笔者认为,班组文化建设是个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百年工程,它由班组职工创造,同时又反过来服务于班组职工,服务于企业。因此,搞班组文化建设不能仅限在文字上、口头上、形式上,更重要的是要在职工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上产生变化,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班组文化建设帮助企业创新创效。
      所以,加强班组文化建设,必须求真务实,少琢磨“作秀”的事,在克服一手硬、一手软和一阵热、一阵冷现象上下功夫,用实招、重实效。企业管理者要真正走近职工,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真正弄清班组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根源性问题,建立必要的机制保障,引导班组文化建设进入切合班组工作实际、重实用、获实效的、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

汪东亚 发表于 2008-12-5 17:20:13

恭喜顾大哥又一头条

马兵 发表于 2008-12-5 17:53:37

尊敬的夏老师,您辛苦了!所有管理员老师辛苦了!总版主辛苦了!祝贺上稿的老师们!

张静 发表于 2008-12-5 17:59:47

祝贺祝贺!

襄樊一灯 发表于 2008-12-5 21:32:35

祝贺顾老师又上头条,在此感谢你的提醒和指导!

中铝谷文生 发表于 2008-12-6 09:01:46

祝贺!

沩水云飞 发表于 2008-12-7 09:32:38

祝贺!认真学习顾老师的大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现场写真】重“视”不重“实”:班组文化莫入误区——耿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