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虫)屏奴、网虫群体日趋低龄化,家长打要响保卫战
阅读提示┃如今,各种移动客户端的使用,使人与人之间的网络互动越来越及时、越来越频繁。在成年人被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电子设备包围的时代,一些年幼的孩子也过早地加入到了“屏奴”、“低头族”的行列。据北京“2012年中小学生网络生活状态调查”显示,北京2万中小学生有网瘾。令人担忧的是,网络世界内容鱼龙混杂,可谓一半鲜花,一半陷阱。您家的孩子是否有网络依赖症?您是否担心这些可怕的“电子保姆”抢走孩子?哪些孩子容易“一网”情深?【事例】
“电子保姆”出现,亲情面临挑战
“现在的年轻父母,都不知道咋带孩子的!ipad和手机都成小孩儿的‘电子保姆’了!”家住郑州市农业路的徐女士告诉记者,几天前她在商场看到3名衣着时尚的年轻“辣妈”带着孩子在服装区购物。“其中有两个小男孩大概3岁,一个男孩子突然闹情绪,抱着妈妈的腿使劲儿哭。妈妈没哄孩子,从包里掏出个iPad递给了儿子!”徐女士称,自己当时就被“辣妈”的潇洒举动惊呆了。
小男孩拿到iPad后,立马喜笑颜开,往店里的沙发上一坐,玩了起来。另一名小男孩看到,也向妈妈要来手机。徐女士说,她留意了下,发现两个小男孩都在安静地玩游戏。“这些妈妈也不想想,这会儿孩子不闹人了,但母子之间的关系却疏远了。若是有一天孩子迷恋上这些‘电子保姆’,她们还有资格去抢回孩子吗?”
少年用手机轻松浏览黄网
洛阳的李先生称,他的儿子读初一。今年暑假,他发现儿子连着几天晚上都向他要手机玩,而且一玩就是一晚上。后来,李先生在摆弄手机时,发现手机里居然出现很多黄色图片和影片,而李先生从未下载过。
当晚,在家人都各自回房睡觉之后,李先生突然进入孩子的房间,看见儿子正聚精会神盯着手机看。看到父亲突然出现,男孩吓了一跳,想赶紧把手机藏起来,不过没来得及。李先生将手机拿到手一看,儿子正在用手机的上网功能浏览黄色网站!据李先生的儿子介绍,只需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打开搜索引擎,输入一些色情字词,就可以搜出黄色网站,打开网站链接,就可以直接下载观看黄色图片和电影。
网络一方面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丰富的信息、情感表达方式以及各种生活便利,另一方面,又使他们容易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由此引发了逃学、成绩下降、夜不归宿等现象,让家长和学校头疼不已。
【讨论】
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应引起关注
名为“慢乐小燕子”的网友发表言论称:说实话,我们大人现在都过度依赖手机。以身作则,为孩子们做好表率,需要我们每个人反省啊。
名为“小魔虫”的网友则说,自家的宝宝还不到2岁,已经学会开手机、刷屏幕、点照片和放音乐了。“孩子从里面能学到很多东西。如认动物,学字母,听故事等。其实只要用对了还是有正能量的。关键还要控制时间,不能让孩子沉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模仿对象,若要孩子不沉迷网络和游戏,父母应先在家中做好表率。”郑州一中专职心理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许小安指出,“客观来说,网络早已成为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延伸,是青少年自我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更需要我们来关注与重视这些青少年儿童的网络行为。”
【原因】
是什么将孩子推向网络世界?
“以前能上网的只有传统电脑,如今能上网的移动设备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普遍,孩子们就算在学校上课,也能上网。与以往相比,患有典型网瘾的孩子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精神叛逆和宅男宅女。”许小安指出,家长要先了解哪些环境因素会将孩子一步步“推”向虚拟的网络世界。
首先,家庭生活不和谐,亲子沟通有障碍。研究发现,多数有“网瘾”的青少年都有一个共同点——来自家庭紧张的环境。一些原本乖巧的孩子,当他们经历家庭变故,感觉到亲人之间的关系出了问题时,为了逃避生活的环境,就会沉迷到虚拟的世界中去。“当孩子觉得跟父母无法沟通,不被理解时,网络对他们来说,就是排解不良情绪的渠道。”许小安说。
其次,一些原本自信满满的孩子学习成绩滑坡,备受打击,若父母这时没有及时给予孩子情绪上的辅导和协助,孩子会因缺乏自我实现的满足感,逃避到网络中。许小安解释道:“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展现出最优秀的一面,赢得他人的肯定,这就是所谓的‘自我实现需求’。而在网络中,孩子们很容易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最后,对青春期的孩子而言,赢得同伴的接纳跟赞许是很重要的心理任务。一些人际交往受困的孩子,可能因个性内向、孤僻、不善言谈,在现实生活中不太善于和同龄人相处。在不用露脸,具有匿名性特点的网络上,这些孩子却能交到一大堆的朋友。“长期下去,孩子面对面交往能力退化,导致社会功能受损”。
【建议】
不要忽视身边真正的风景
“家长和老师都有义务和责任,通过各种途径告诉孩子们网络具有虚幻性,网上的信息具有庞杂性。”郑州市管城二中专职心理教师李军强在受访时说,“在孩子上网时,师长要对其进行指导和适当规范,培养孩子的防范意识,使其学会区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尽早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全体家庭成员也可以制订上网契约,包括上网的时间、浏览内容等,督促孩子遵守契约。”
市民王女士提出,因担心儿子用家中台式电脑下载低级不健康的游戏,她在台式电脑上设置了登录密码,谁知小家伙心思仍在游戏上,不断尝试破解密码。“我也问过儿子,为啥这么上瘾,孩子说因为他自己觉得没其他事可做,这可怎么办?”
李军强称,孩子拥有最多的就是空闲时间,而父母并没有将这些时间加以科学的规划,导致许多孩子上网打发时间。要时刻提醒孩子,不能因虚拟世界的精彩,忘了身边真正的风景。“可以征询孩子的意见,报个兴趣班,在家里养鱼及宠物,开展定期的亲子阅读。也可以安排在周末和孩子走进大自然,开阔视野,启迪智慧;还可以参加家务劳动、体育活动等等。丰富的课余生活,可以锻炼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自理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一举多得。”
若孩子上网没有节制,父母一管教,孩子就产生抵触情绪怎么办?李军强指出,家长不能对孩子简单粗暴地打骂、呵斥,而要以理解和同情的心理与行为诱导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需要的精神生活,用别的爱好去打破网络依赖。
来源大河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