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玉文 发表于 2008-12-19 00:18:57

改革开放30年见证:油田变迁天上人间

   改革开放之前,油田条件特别艰苦,都是在荒野中起家,衣食住行条件都很差,当时有句顺口溜:“木板房,木板房,夏天热冬天凉。”职工生活单调枯燥,收入也不多,人员也不集中,东一个单位,西一个单位,没有人愿意到油田搞建设,就连姑娘们也不愿意嫁给石油人。石油人换了一批又一批,有的城里人干几年,千方百计回了城……

   经过三十年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也给油田带来翻天覆地的变迁。以前居住帐篷板房的石油人,现在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以前家用电器没有几样,现在各种电器样样都有;以前坎坷狭窄的土路,现在是宽亮沥青板油路;以前一到夜晚漆黑一片,现在是彩灯璀璨不夜天;以前坐马车骑着自行车,现在开着摩托车和轿车;以前臭气熏天的环境,现在是一片片绿色的海洋;以前不愿当石油人的,现在是争先恐后抢着当……

   岁月如歌,油城如画。伴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当年的石油村变成了如今的石油城,油田人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下面拍摄的是河南油田采油二厂的一组现实和历史照片,通过画面中不同时期相同场景的对比,以微小的视角,反映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都在突飞猛进地实现着发展变迁。

图1.1:过去该厂稠油联合站设备简陋、规模有限、工艺简单。

图1.2:现在稠油联合站已发展成为一座集原油处理、原油外输、污水污泥处理、净化污水回注等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五星级站库。

图2.1:过去召开现场会,由于条件有限,职工们没有桌椅,只能席地而坐。

图2.2:如今的现场会,横幅悬挂,彩旗飘扬,桌椅整齐摆放,现场更加规范有序。

图3.1:过去职工所用的设备仪器简单落后,需要更多的人员相互配合操作。

图3.2:如今,系统流程实现微机自动化控制,只需要一个人轻轻点动鼠标,就可以检测和控制整个系统运行。

图4.1:过去,破旧的摩托车成为护厂保卫队的专用巡逻车。

图4.2:如今,护厂保卫队巡逻车也换成了越野“战旗”。

图5.1:稠油油田开发初期,职工们住在简陋的木板房。

图5.2:如今,矿区高楼林立,鸟语花香,风景如画。办公室也配上了电脑、电话等现代化设施。

图6.1:过去没有像样的会议室,职工们就在空旷的室外进行演讲比赛。

图6.2:如今的演讲比赛现场窗明几净、鲜花锦簇,参赛选手更是雄姿英发、慷慨激昂。

图7.1:以前,职工体育活动场地简单,也没有像样的体育设施和器材。

图7.2:如今,建起了规范的体育场地,不仅增设了灯光,主席台、观众席,所用的运动设施也都由专业的体育器材厂生产。

图8.1:过去的劳模身披大红花,身穿厚棉袄,显得简单而朴素。

图8.2:如今的先进神气地站在主席台上,手捧证书,光鲜照人。

图9.1:在油田会战时期,用于装卸货物的是清一色的解放牌卡车。

图9.2:如今装载物资、拉送原油的车辆已换成了“大托卡”,车厢里也配备了音响、空调等设施。

图10.1:过去油田民兵穿着朴素,也很少有一个像样的训练场地。

图10.2:如今民兵的条件也发生了大的变化,个个着装规整,英姿飒爽。

图11.1:过去职工们住在破旧的木板里,遇到风雪天气,寒气袭人。

图11.2:如今这里变成整齐规范的平房,绿树成荫,环境宜人。

组稿:谢玉文

图片提供:谢玉文杜建堂单朝玉李爱国



通讯地址:河南省唐河县井楼油矿宣传办公室

谢玉文

联系电话:0377—63840312    13087035512

邮政编码:473415

谢玉文 发表于 2008-12-19 00:27:55

谢谢浩军兄弟支持,欢迎提意见!

彭娇妍 发表于 2008-12-19 00:29:57

难得一见。

王兴刚 发表于 2008-12-19 08:15:30

一组难得的图片,狂顶!

tcy4198445 发表于 2008-12-22 12:00:03

珍藏照片让我们一饱眼福

笑看今朝 发表于 2008-12-22 17:00:18

宝贵的照片,一饱眼福!!

梅花雪 发表于 2008-12-23 09:44:26

新老照片一对比,变化好大啊,真的是天上人间啊

达竹煤电汪勇 发表于 2008-12-23 12:40:33

好珍贵的图片

阳光灿烂 发表于 2008-12-23 13:10:40

太珍贵了,小谢。

银长民 发表于 2008-12-23 13:19:11

宝眼福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改革开放30年见证:油田变迁天上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