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屋檐下坠着一排剑一样的冰柱,一尺多长的。无事的人双手拢在袖子里、头乌龟样缩着还嫌冷的。孩子们天性爱动,棉裤裤脚处冰的硬邦邦的也浑然不觉。不时传来零星的炮竹声,空气中淡淡的久违了一年的熟悉的硝烟的味道飘了过来,于是孩子的心骚动了,要穿新衣服了······蒸包子的,炸圆子的,炸馓子的,炸面皮的味道都混在空气里:有夹着葱香的肉味,有油炸圆子的香味,有油炸带鱼的腥香味,有油炸馓子的甜香味。那油炸的“兹兹”声,偶尔一声的炮竹声,剁肉馅的“咄咄”声无一不提示着:年快到了。
肚子里,上一年过年储存的油水早已消耗殆尽 。伴随着对肉类的渴望,年,如同苦苦等待了一年的恋人—般,终于来了。可以大吃大喝了,于是,大人小孩都兴奋着、忙碌着。孩子们照例是要玩的,只是炸好了的馓子、圆子、面皮可以随时吃的,真到饭时,胃早已填满——年饱了。
有点文采、以为字还拿的出手的文人秀才们,买来了红纸、毛笔、墨水写起了对联,除了自家的门用,也分发给左邻右舍的。大家都喜气洋洋的,还礼谢谢声叠连不绝。
女人和稍大一点能干家务的孩子也忙碌了。擦玻璃,要擦得看不到玻璃;除尘,所有的角落都要扫到;蜘蛛网照例都是要灭掉的;家具擦得一尘不染,碗筷酒具干净透明。
洗澡理发,男人们如此,女人们更是把自己的头套在“蒸锅”一样的东西里,翻卷着自己的头发。孩子的娘一个个都如翻了毛的孔雀,脸上洋溢着惬意——沉鱼落雁大概也就这个样子吧。
年的脚步急促了,人们心里也沉不住气了:快!快备年货!从年初一到正月十五,没人出来卖菜的。家家备年货的匆匆脚步似乎是无形的号角,所有的人都调动了起来,都感到了无形的压力。于是,菜场上排队的人群长龙逶迤,菜篮子都是满满的。只是青菜不知从何而来,都是包裹在冰里的。百货大楼里人头攒动,穿梭于人流里,比在水流里费劲多了,人们全然不觉······
一年的最后一顿饭——年三十的饭,终于来了!从中午开始,机枪般哒哒哒的鞭炮声就不绝于耳了,那是开吃的信号。于是,主妇们的手脚也加快了速度,不能落后得太多呀!
八仙桌上,红烧肉、鸡蛋饺、鸡、肉丸子、花生米、干笋烧肉、芹菜榨菜炒肉丝、炒青菜、粉丝香菇鹌鹑蛋豆腐火锅等十四五个菜了。无论长幼,安坐就位。“孩他娘,好了没有?”一家之主问。“快了,鱼马上就好了!”于是,一挂鞭炮交到我手。一阵“霹雳巴拉”声后,在祝二老“身体健康,寿比南山”的祝酒词中,一年的最后一餐开始了。只是鱼是不能吃的,要年年有余·····
大年初一,新年的第一天。家家要串门互相拜年的:新年好等祝福不绝于耳······
这都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年的样子了。那时,年在人们印象中是要等很长时间的。盼来的年总是香甜的感觉。
年还是那个年,炮竹的威力也是一年比一年大了。只是肚皮有时能指挥思想的,旧年的油水还没消耗掉,年又来了!于是年味终于渐渐地淡了······ 感觉小时候过年还真的是这样的,村子里的人都忙着写对联,洗澡理发,准备年货。不经意间,就老去了。
问好。 生活气息很浓,作者对生活中的细节观察的很细致,写出来的文章很生活化。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年,让人回味,让人欣喜,也让人感慨!
学习杏林鸿雁老师美文! 现在生活富裕了,年味却感觉越来越淡,以前过年的情景很令人回味。
回 1楼(沐沐) 的帖子
谢谢留墨。问好回 2楼(纤手香凝) 的帖子
谢谢美誉。问好回 3楼(胡云峰) 的帖子
谢谢留墨。问好回 4楼(随其自然) 的帖子
谢谢留墨。问好 过年,又长一岁,千万不能虚度年华。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