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之回家)四川民工带什么礼物回家?
1月16日,2014年春运启幕,成都火车站客流量明显上升。
上车晚的农民工找不到合适位置,只好把行李放在离自己座位较远的地方。但过不了多久,他们总会走过去看一看、摸一摸,里面装着他们带回家的“宝贝”——故事A 给娃儿最好的礼物,是不把他们留在老家
时间:1月16日凌晨
地点:深圳开出的首趟春运列车12号车厢
礼物:成都崇州的罗春山给5岁儿子买了一架遥控飞机
广安武胜的李杰没买到啥“稀奇”的礼物
达州渠县的蒋江带的是一张银行卡
1月16日凌晨0点30分,深圳站一号站台上,从深圳开往成都的L76次临时列车是今天春运期间深圳开出的首趟列车,记者讲和2583名乘客一起乘坐42多小时的列车回家,现场讲述他们的故事。
“呜——呜——”1月16日凌晨零点30分,深圳开往成都的L76次列车缓缓驶离站台。
这是今年春运期间深圳开出的首趟列车。记者和来自四川、重庆、湖南、贵州等地的2583名乘客一同踏上归家的42小时火车旅程。
大大小小的背包把行李架和座位间的空隙占得满满当当。上车晚的农民工找不到合适位置,只有把行李放在离自己座位较远的地方。但过不了多久,他们总会走过去看一看、摸一摸,里面装着他们带回家的“宝贝”。
记者走到12号车厢。尽管已是凌晨,但回家的人们总有说不完的共同话题。
一个30多岁的男人胸前抱着一个黑色塑料袋套着的盒子。“这个是啥?”记者很好奇。“给我5岁多的儿子买的遥控飞机。”来自成都崇州的罗春山有点不好意思地说,3年前就给儿子承诺的礼物今年终于买了。“要100块钱呢,去商场看了几次都舍不得买。”罗春山说,本来想给儿子惊喜,电话里喊他猜爸爸带了啥礼物,儿子却说,什么都不想要,只想要爸爸回来过年。记者看到,这位当过5年兵的铁汉子眼眶有点湿润。
坐在罗春山旁边的广安武胜县人李杰也想起了当年给儿子带礼物的情景。1996年,刚到深圳的李杰给4岁半的儿子买了一辆自行车,不能折叠的自行车连同两个包裹让李杰在绿皮车里寸步难行,在湖南岳阳下车转车,从岳阳到重庆的火车到了贵阳又遇铁路塌方,费了很多力才把自行车弄回去。
李杰这两年回家不带礼物了,“以前带些好玩新奇的礼物,现在四川发展这么快,在深圳能买到的,我们那个小县城都能买到。”李杰的儿子马上要满21岁了。“儿子过年会不会给你买东西?”记者问李杰。“儿子会打电话问我们需要什么,我们哪舍得让他花钱,都说不要。儿子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的,和他们感情比我们还好,会带着爷爷奶奶去超市买剃须刀、鞋子啥的。”李杰说。
一旁的达州渠县人蒋江忍不住插话,“你们都去打工,把孩子落在家里,当然和爷爷奶奶亲了。”蒋江是“90后”,父母亲在其两三岁时就出去打工了。如今5年在外乡的打工经历让他明白当年父母将他丢在家里的不得已,但他一说起礼物还是有些不能释怀,“以前小时候觉得春节父母回家带的糖果、新衣服和玩具是最棒的,长大后才觉得不要把娃儿留在老家才是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你给父母带啥礼物没有呢?”记者问。蒋江掏出一张银行卡,笑着说,钱带够了的,回家看家里缺点啥,就买啥。(记者 刘川)
刚成家,希望他“早生贵子”;还没立业,催促他“早些打拼”。一箱穿越2000多公里的和田大枣,带回家的不只是甜蜜,还有——故事B 一位父亲带给儿子的人生嘱托
时间:1月16日下午
地点:双流国际机场T2航站楼乌鲁木齐到成都航班的行李提取区
礼物:眉山洪雅的张德才带给刚结婚的儿子一箱和田大枣
1月16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T2航站楼行李提取点,50岁的张德才从传送带上搬下一个大红色纸箱,放到手推车上。
张德才的家在眉山市洪雅县花溪镇。他曾在浙江嘉兴打工8年,现在跟着同乡的老板在新疆干活,已5年,“从东边干到西边,进过制衣厂、餐馆,现在卖建材。”
“我就一个儿子,国庆刚结婚,儿媳妇也好得很。”独子张世全今年25岁,他的婚事一直是张德才多年来的“头等大事”,现在“石头落地”,回家的心情都要轻松许多。
拿完行李,张德才推车避开人群,拉着记者走到墙边一起蹲下聊天。
“打工这么多年,图个啥?就想让娃儿过得好嘛。”张德才抚着大红箱子,“这是给我儿子的,里面是和田大枣,祝他早生贵子,我也好抱孙子。”
从和田到眉山,行程超过2000公里。因为怕超重,除一箱枣外,他只在随身的牛仔包中塞几件厚衣服,“水杯都没敢带”。
“其实还要花生、桂圆、莲子,凑一起就是‘早生贵子’。其他咱都有,只有大枣没和田的好吃。”张德才扒开箱子准备让记者尝尝,被婉拒了。
虽说刚了却一桩心事,但现在张德才又有了另一桩心事。
“儿子毕业两年,还留在家里‘啃老’。”张德才想不通,自己这一辈人,只要有份工,能赚些钱,再远再苦也不怕。“结婚了就该像个男人,早点出去。”给儿子的这箱大枣中,或许还寄托着另一重意义上的“早”:已经成家,还要早些立业;生活不易,就要早些打拼,给自己的娃儿也挣下一个好生活。
“想法不一样,儿子说我在外打工10多年,最后还是要回家种田。他还不如在老家弄些事情做,离家人也近。”张德才有些黯然。
刚毕业时儿子卖过一阵手机,不太成功,过完年准备和朋友在邻县开农家乐。而过完正月十五,张德才要再到新疆,因为活儿不累,老板也不赖,“不干挺可惜的”。
问他打算何时彻底回乡,他说,“等心里踏实了就回,还要再等两年。”张德才提起一箱大枣,肩上的包将棕色西装勒得有些变形。
挥手作别时,张德才看见记者的智能手机,有些骄傲地说:“儿子也给我了一个,不会玩,又还给他了。”(记者 陈岩)
记者跟着张季江坐长途汽车,换乡村巴士,搭摩的,走山路。张季江到家第一件事是拿出还带着体温的核桃,亲手剥开递到儿子女儿嘴里——故事C 500颗核桃抱了50多个小时
时间:1月16日下午
地点:成都开往安岳县的长途汽车
礼物:安岳的张季江从拉萨给儿子女儿带回500颗精选核桃
1月16日,成都五桂桥汽车站。拥挤的人群中,张季江很显眼。确切地说,是他怀里紧抱着的透明蛇皮口袋很惹眼。“薄皮核桃,给娃娃带的。”他笑着对记者说。
张季江是安岳县长河源乡保泉村人,在拉萨打工。16日上午11点,张季江乘坐的火车抵达成都,他马上转乘长途汽车回家。12点30分,成都开往安岳的大巴车开动,记者和张季江一起,踏上他回家旅途的最后一程。“儿子今天期末考试考第一科,明天女儿开考,所以赶在今天回来。”张季江和记者聊起来。去年8月,张季江在拉萨看到有鲜核桃卖,想到核桃能补脑,就买了一袋,自己剥来晒。他精挑细选了500颗给娃娃留起,过年要带回家。
“你看,为了这些核桃,代价不小。”张季江扯开裤脚给记者看,坐了50个小时硬座,小腿肚以下都浮肿了。从拉萨到安岳,3000多公里,他一路抱着核桃,“我怕压碎了,就抱着,一颗也没舍得吃。”
张季江打工每月能挣七八千。“挣多少都抵不上欠老人和娃娃的。”说起家,这个壮年汉子努力扭头背过记者,注视窗外。他最着急内疚的是,两个娃娃成绩都不大好,有时电话里忍不住还要对他们吼几句。久了,他发现娃娃每次跟自己没得啥子说的了,生疏了。
15时45分,张季江盯着窗外,喃喃自语:“到安岳了,到家了。”
记者跟着张季江登上乡村巴士,半小时后抵达长河源乡场镇。张季江的妈妈和女儿,早早守候在这里。女儿有些害羞地叫了声“爸爸”,又低着头站在奶奶身后。记者和张家祖孙三代,搭摩的,走山路,天擦黑时分,终于到了张季江家。
张季江的儿子张艺杰正在院坝里做作业。放下包,他赶紧为儿子穿上新买的运动鞋,给女儿穿上新棉衣,拿出还带着体温的核桃,亲手剥开递到儿子女儿嘴里,“多吃点,好好考,给爸爸长脸。”“过了年你留下盖楼,是不是就不走了?”……儿子女儿问个不停,张季江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又转回房间拿出巧克力和牦牛肉塞到女儿和儿子手里。
19时,记者离开。回首看见那个山沟湾湾处的农家小院已亮起温暖的光,奶奶开始张罗起团圆饭。
来源:四川日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