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看兖矿征文选登—《立足“三产”话改革》
立足“三产”话改革——多种经营公司 韩磊尊敬的各位领导哦、各位团干、青年朋友们:下面,结合这段时间学习张新文董事长在集团公司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和集团公司改革动员会精神,谈几点思考:
一、关于学习董事长讲话的感悟、体会
听了张新文董事长的讲话,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兖矿这次改革要动真格的了。兖矿历来不缺改革,多年以前为了上市需求成立五大专业公司,实行专业化运作,算是比较大的改革。后来陆续成立或撤销了不少部门,在煤炭主业的基础上实行了多元化运作,这也是改革。但这次的改革感觉与以往不同,一是改革的力度非常大,牵涉到兖矿的所有单位和部门。二是改革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从前几年的扩张型向现在的瘦身高效型发展。三是改革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不只是业务上、管理上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改革,要求我们重新树立正确的从业观,彻底打破国有企业吃大锅饭的思想。
所以这次的改革必定将会是全方位的,关系到我们每一个兖矿人,特别是兖矿的年轻人。张董事长在讲话中也说过,要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作为兖矿的团员青年,要勇于挑起兖矿发展的重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曾经把一个国家比喻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同样,青年代表了企业的未来。作为一个企业来讲,如果年轻人都能够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工作积极主动,创新进取意识很强,那这个企业必定是发展潜力无限。作为兖矿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我们团员青年要积极投身于改革当中去,不能当改革的旁观者,要当改革坚定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二、我矿当前非煤产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及本人的思考
我矿非煤产业伴随着矿井的发展逐步成长,曾经经历过辉煌期,经营范围涵盖建筑施工、化工、机电制修、劳动防护、建材、养殖、运输等行业,年产值过亿元,从业人员也较多。虽然整体产业规模很大,但是存在几个大的缺点。一是依赖性较强,所有产业基本上是围绕矿井内部服务,市场容量有限。矿井效益好一点,各厂点的效益就好一点,反之则差。二是产品盈利能力非常弱,各厂点基本上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低,用工多,效率不高,利润不大,大多数厂点处于亏损状态。三是管理机制僵硬,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用行政命令的手段去抓生产经营,官本位思想比较严重。对外销也不够重视,没有给予销售人员应有的待遇,导致销售人员积极性不高。四是存在吃大锅饭思想。亏损不亏损的完成指标就行。质量至上、市场至上的观念树立不牢,职工根本就没有市场竞争意识。好多人还是处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种状态。
作为青年职工,要充分认识企业员工的含义。企业只是为我们提供了最基础的工作岗位,解决了我们的温饱和生存问题。如何发展如何进步需要我们自己的努力。企业不是父母也不是老师,不要整天想着企业对自己不公平,要仔细想想自己为企业做了什么贡献,要对比一下自己与别人才能找到差距。
这次的改革对我们非煤单位来说,可以说是彻底的清理。通过与别的青年职工交谈,大家都感到比较茫然,普遍有了危机意识,不知道下一步要何去何从。我个人认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应该是稳定职工的情绪,让大家认识到改革不是破产,分流不是下岗。改革的目的是激发职工的创造力,恢复企业的青春。而且兖矿集团已经到了生死抉择不改不行的地步,不改革就要破产,不改革就要被市场彻底所抛弃。改革改制不可怕,改革反而给我们年轻人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兖矿的未来是我们的,需要我们去创造。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踏实的工作,学好技术本领,打好基本功。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手里掌握了真本领,走到那个岗位上都不怕。不管哪个企业,需要的都是那些真才实学、踏实肯干的员工。就算是以后搞对外开发,需要的也是高素质员工。即使以后离开兖矿,到一个新的工作单位去,也要有足够的资本。所以我们现在不能等也不能停,要一步一个脚印,该学习的学习,该进修的进修。就像很多著名的私企和外企员工那样,只要一天不退休,就要一天不停止学习。
结合工作实际,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加强生产过程控制,组好产品质量抽检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组织生产。在工作中精益求精,用心去做产品,把产品做成精品。二是要加强市场开拓。产品生产的再多卖不出去也是白搭。既要努力巩固集团公司内部市场,防止外部产品冲击。又要积极开拓外部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销售的越多,成本才能降下来,利润才会有,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三是要加强品牌建设。有好的产品必须要有好的宣传,客户了解了、认可了,才会购买我们的产品,才会有市场。比如说我们的“乾”字牌冷补胶,客户认可度就比较高,产品原来可以远销到十余个省市。可以依托“乾”字牌商标,开发一些新产品。四是对必须关停的厂点可以尝试实行市场化运作,对各厂点进行买断或租赁经营。
三、对矿井改革发展的意见建议
兖矿的发展已步入中年,无论是集团公司还是各矿处,管理人员的平均年龄都偏大。与其他企业相比,领导岗位上的青年干部是少之又少,团员就更不要说了。现在的青年职工,80后、90后思考问题已经非常成熟,业务素质也非常全面,具备了担当发展的重任。可实际情况是除了个别非常优秀的青年人才得到锻炼的机会,大部分都在时间等待中慢慢趋于平庸。还有很多优秀青年人才选择了跳槽,离开了兖矿,这对兖矿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希望在下一步的改革中,能够为年轻人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