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家充“胖子”,值!
春节回家充“胖子”,值!文/邢承木
看到本期关于“回家成本”的话题,不禁想起一句话叫“打肿脸充胖子”,本是贬义的,大概意思就是“没钱装有钱,死要面子活受罪”。要是搁平时,我也肯定这样认为,花钱办事要量入为出,不能大手大脚。但是搁回家过年,我觉得不妨就充回“胖子”。在这方面我有切身感受。
俗话说,儿大三分客。我从19岁当兵就离开老家了。现在距离老家400多里远的地方工作。父母和兄弟们都还在老家。父母身体还算硬朗,平时老家没啥大事,一般不回去。但每年春节,必携妻带子回老家和亲人们团聚,吃顿团圆饭。一家人在一起,格外亲切。今年更得回去了,因为小孙子会叫爷爷了。前年阴历十月份时哥哥那屋侄子喜得贵子,一家人欢喜得不得了,都抢着抱。
去年春节回家时孙子才几个月大,还不会叫爷爷。年前侄子打电话来,说孩子会走了,会叫爷爷了。听了心里特别喜欢。今年回家过年第一件事,就是抱抱孙子,听他亲口叫声爷爷,给他压岁钱。钱早就准备好了,500元,是特意从银行换的连号的百元新钞。当然,给父母的、近族长辈的、兄弟姐妹的、七姑八姨的,人人有份。预算了一下,总计得花去两个多月的工资。现在我每月工资2300多元,这个花法,确实是有些“打肿脸充胖子”,但没觉得心疼。平时不能常回家看看,过年就多带些见面礼吧,这样心理上平衡些。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那些感叹“回家一次,损耗半年”的网友,肯定和我一样,平时难得回家一次。从亲情感情上讲,总感觉亏欠长辈和兄弟姐妹们的。平时对长辈难尽孝,与家人联系少,难得过年回家一次,多带点礼物,来加深感情,弥补亲情,无可非议。尤其是长辈的,一定不能少。我近门有个大妈,今年75岁,对我很好,小时候很疼我。本计划过年回家去看望她,礼物也买好了,但昨天弟弟来电话说,她因病去世了。听到消息心里很难过,给她买的好吃的再也吃不上了。大妈离我而去了,“子欲养而亲不待”, 如果能让她再活过来,再吃上我给她买的好吃的,花多少钱也不在乎。
我认为,在生活成本里,感情投资不可缺少。尤其是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有“礼尚往来”的传统。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常常要通过送礼的方式联络感情,表达问候和心意,这已成为中国人日常的一种习惯。中国人就是这样“送来送去”、“有来有往”,增进了亲情和友情。我们家乡是枣乡,盛产金丝小枣。每年过完年回来时,亲戚朋友们都争着给我放他们精心泡制的醉枣、精心挑选的干枣,还有小米、芝麻、绿豆等特产,我不拿上,他们坚决不干。可拿多了真拿不动,所以,每次不论是谁送来的,我每家都每样都拿上一点,领了他们的心意,记住他们的情谊。家乡的特产,吃在嘴里,甜在心里,给工作添劲,给生活添乐。
朋友们,忙了一年,累了一年,过年对自己和家人好一点,多花点钱透支一回,充回“胖子”,加深亲情友情,值! 欢迎老师参加本期事评讨论! 先拜个早年,过年好! 回家过年充胖子也是为了亲情,值! 邢老师视角独特,但也有道理。 邢老师过年好! 这个题目好特别,想法也很独特,好视角. 今天再来欣赏一下! 今天再来欣赏!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