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黄 金 的 前 世 今 生
黄 金 的 前 世 今 生——金都招远黄金博物馆巡礼
特约记者 刘纯庆
在中国金都(山东招远)黄金珠宝首饰城内,有一个亚洲最大的黄金博物馆。该馆利用声光电高科技手段,可向参观者详细地介绍黄金生产史、矿脉分布等有关情况,展现黄金由矿石到首饰的完整产业链。在这里,不仅有丰富的文献资料,更有大量珍贵的图片;不仅能了解到金都招远的采金史,更能形象地看到黄金从古代到现代开采、使用的演变历程。笔者现将博物馆内的部分资料略加整理,送给对此感兴趣又没有机会亲自到博物馆的朋友们。
招远古属莱子国,春秋时属齐,汉为曲城县,唐置罗峰镇,属登莱辖地。金天会九年(公元1131年)始设招远县。1992年,撤县设市。考古发现,春秋战国时期,招远境内就有采金活动。管仲治齐,采取“山林梁泽以时禁发而不税”,即有利则开,有害则禁的灵活采矿政策。历代朝廷,每逢灾年,便开禁让百姓采金,遇丰年则禁采,致采金时断时续。宋朝实行“官置场监”和“由民承办”,创流槽淘金工艺。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宋真宗派大臣潘美来招督办玲珑金矿,“岁溢数千量”。宋熙宁元年(1068年),宋神宗派人来玲珑开矿。元代以官办为主,金民以30%课税率向国家缴纳黄金。明初禁金,招远采金受到影响。公元1522年—1566年,明世宗大兴土木,下诏开采山东金矿,“采金以助大工”,招远采金一时极盛。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明熹宗派太监魏忠贤来招督采黄金。
早年发现,古采金洞中有烧灼残迹及木炭、木杷铁凿、木锤及陶碗等遗物,说明招远掘坑采金的历史较悠久。
清初,朝廷吸取明末战乱教训,下令禁金,以防聚众闹事。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廷为筹军饷,解除封金政策,采用“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形式开采黄金。清光绪八年(1882年),广东商人郭德礼来玲珑开办采金工厂达3年之久。光绪十一年(1885年),山东济东泰武临道道台李宗岱在李鸿章的支持下,筹集资本银45万两来招远和平度开办金矿,连续三代在玲珑采金50年,盛时年产黄金7000余两。民国时期,采用“官留税金”和观留货制“的办法,实行官办、官商合办和民营的形式开采黄金,德、美、日等国商人来招开办金矿。抗战时期,侵华日军在玲珑成立“北支那开发公司”,掠夺黄金29万两。
1938年7月,中国共产党胶东特委在九曲村成立“招远采金委员会”,组织群众采金,支援抗日战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山东设立最早的黄金管理机构。解放战争时期,招远采金16.9万两,将所产黄金送鲁南八路军办事处,再转送延安,支援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务院于1951年4月26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业暂行条例》,规定全国矿床均为国家所有,如无须公营或划给国家保留时,允许并奖励私人开采。1963年,招远县有62个生产大队开采矿洞81个,土法作业,黄金生产发展缓慢。1966年,招远始有县办金矿。1975年6月,国务院副总理王震视察烟台市黄金生产时指出“努力发展黄金生产,大打矿山之仗”。国家对黄金生产给以优惠政策扶持,招远的黄金生产和建设加快了步伐。1988年,国务院授权国家黄金局对招远实行黄金产出投入总承包,计划单列,招远的黄金建设投入加大,速度加快,产量猛增。
1988年—2002年,招远乡镇矿山建设共投入15.85亿元,完成基建技改项目86个,采选规模达到13000吨/日,年产黄金81.65万两,实现利税7.2亿元。黄金市场开放后,招远黄金产业延伸发展迅速,在原有的黄金深加工基础上,成功引进了来自美国、韩国、意大利、香港、台湾等珠宝饰品深加工项目。
Re:黄 金 的 前 世 今 生
支持原创作品!刘老师辛苦了。长知识了,期待老师更多的作品哦。 黄金,中国人情结很深远
回 5楼(张硕御月) 的帖子
感谢版主支持回 6楼(wxpzp) 的帖子
给力黄金,力挺黄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