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兵 发表于 2014-2-22 14:23:15

(春节之春运)消失的排队者

 说起“被迫升级”,首先跳进脑海的就是历年春运中,为了一张火车票而苦苦排队的外来务工人员们。
  早些年,这些在“春运火车票大卖场”里排长队的外来务工人员,是春运报道中一个绕不过的群体,每年都会有类似的新闻:“某某排了3天3夜,终于抢到一张回四川的车票”;或“某某苦候2天,还是没有买到车票”等。最近几年,因为铁路部门推行的“网(络)电(话)优先”政策,“春运大卖场”和连夜排队的外来务工人员都已经消失了,甚至今年春运时,看到以前大卖场的场地里,长满了杂草。
  但人群消失并不代表“买票难”问题解决。由于网络预售期比代售点长2天,而部分热门线路只需几十秒车票便会售罄,这使得“会上网”几乎成了“买春运火车票”的前提条件。大约在2012年春运,那时刚推广网上购票不久,车站里随处可以见到或迷茫或愤怒的外来务工人员,迷茫是因为他们发现提前2、3天排队的老办法失效了,愤怒则是因为网购车票对他们来说实在太遥远。
  2013年春运,排队买票的人少了许多;等到今年春运,基本都消失了。其中部分年轻的“农二代”,或主动或被逼,开通了网银、学会了上网。可对部分工作忙、学历低、岁数大的“农一代”,政策也没能迫使他们学会网购,反而催生出一批“地下中介”,并为“黄牛”提供了新的商机。
  记者曾在某个工地附近的网吧看到有人专门帮农民工买火车票,每张加价20元,是正常代售点收费的4倍。原本想报道此事,不过后来还是放弃了,因为看到中介操作电脑时,几位看起来岁数不小的农民工眼巴巴地站在他身后,眼睛盯着屏幕,大气都不敢出的样子。
  从“窗口排队”到“网电优先”,今年还推出了手机App,应该说,铁路售票方式的确越来越进步、越来越方便,只不过对部分弱势群体而言,“数字鸿沟”也的确越拉越开。火车票是不折不扣的公共商品,应该设法保障不同群体购票乘车的权力,也许,当务之急已不再是推出新的技术手段,而是停下来等一等那些渐渐跟不上趟的农民工们了。

来源天津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春节之春运)消失的排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