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就业援助招聘会缘何受冷落
一场专门为就业困难人员和失业残疾人而设的招聘会,组织了70家企业进场并提供近1000个岗位,可惜求职者寥寥,仅500多人。本为就业援助招聘会,结果却叫好不叫座,令人三思。求职者寥寥,这里面自然有求职者自身的认识原因。保安、保洁、餐厅服务员等,对这些岗位兴趣不大。“太辛苦了,身体吃不消”;“希望找点相对轻松的工作,钱少点也无所谓”。凡此种种,确实也折射出部分求职者就业心态的问题。
但名为就业援助的招聘会之所以受冷落,主要的原因似不在这里。
首先,这场招聘会时间安排上就值得商榷。临近岁末,大家忙着回家过年,有多少人非要赶在这个时候去找工呢?
我们更要思考的是,一场为就业困难人员(大多数年龄较大、文化水平不高)、为残疾人举办的招聘会,是不是要办成大学生人才招聘会一样,一个大招聘市场,人群拥挤,排队、谈话、填表,或许还要交简历,然后等着录用消息。其实,那些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士,他们大多就居住在这个城市的街道、社区,那么,政府部门帮助他们就业,可不可以先深入街道、社区,摸一下底,调查一下到底有多少人没有就业,他们的就业意向如何,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予介绍工作岗位。这样是不是更适合这些弱势人员的实际?有针对的推荐岗位与招聘会相结合,是不是比单纯的举办大型招聘会,对帮助他们实现就业来得更有效果?
所有的招聘活动,无非是一个择业就业交流的平台。就业困难人员也好、残疾人也好,他们获取招聘信息的渠道和能力都较差,政府有关部门为他们举办专场招聘会的初衷很好,体现了社会的爱心,但是这些活动到底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开展、怎样开展,值得好好研究。
解决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就业问题,全社会应给予关注,有关部门不妨再开阔些思路,在服务形式上创新,多注重实效,才能防止就业援助招聘活动沦为另一种“面子工程”。
来自佛山日报 来支持马老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