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手香凝 发表于 2014-3-4 17:44:01

一个真实的哈佛

在很多中国人的心中,哈佛是笼罩着一轮又一轮的神圣的光环的。

哈佛,那是名校之中的名校。

我本人对哈佛最切实的一次认识,要算韩剧《爱在哈佛》。《爱在哈佛》的前5集,是围绕着哈佛求学拍摄的。帅哥美女,在浩瀚无边的学业中,在繁忙的打工之际,百忙之中抽出空来,谈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恋爱。

暂且不提《爱在哈佛》的主题是什么,前5集倒真的体现了《假如我的青春在哈佛》中所描述的一点:“哈佛的学生都会哀嚎说‘读书很累’,但其实读书于他们依然是很幸福的事。杰出的教授,书籍丰富的图书馆,学校不遗余力的支持,与优秀的学生一起竞争和学习,大家都承认:哈佛,就是最理想的读书环境。如果没有这些,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心甘情愿地受苦受累。”

虽然我没有去过哈佛,但是就我亲身感受过的欧洲名校来说,图书馆的藏书的确是超级丰富的,而且,学校也很大方,舍得将数百年的孤本拿出来让学生翻阅---只是不能借出。

一个真实的哈佛但是,这样优越的学习环境并非免费的。总的来说,欧美高校收取的学费要比中国的高校收取的学费高出许多,更不会提供便宜的宿舍和伙食补助。

《假如我的青春在哈佛》一书中详细列出了2006-2007学年哈佛大学一年期间所需的学费及各项杂费,总计46450-48850美元。即便不折合成人民币,这笔费用对美国家庭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负担。作者也说了,美国人在钱的问题上从不含糊。缴不起学费,就意味着与大学无缘。即使学校追求市场效应,对家庭年收入低于四万美元的学生给予学费减免,但是穷困的学生在哈佛依然是很罕见的。

“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他们能取得好成绩……没有人能做到绝对的公正、平等。”这是哈佛对“拼爹”现象的公开解释。

只是,依靠“拼爹”走进哈佛的学生,却并非纨绔子弟,他们也要刻苦读书,也要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甚至也得打工赚钱,体会赚钱的艰辛。人就像一个转不停的陀螺,时间压根儿就不够用。

花费了大量金钱、拼尽了四年心血,如此辛苦才能取得哈佛的毕业证书,值得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授‘渔’而非给‘鱼’是‘哈佛模式’的内质。哈佛产出的不仅是学问、知识,还有分析问题的能力,价值判断的眼光。”

哈佛早已超越了学校的位阶,她是一种品牌,象征着实力、能力,只要贴上“哈佛”的标签,身价就会上升,找到好工作会容易些。哈佛是一块踏脚石,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华丽的转身。

我觉得,这倒蛮符合美国人的精明务实精神,一分钱一分货,想要收获得多,就一定要投入多。

而哈佛之所以能产生品牌效应,成为一种标志,不仅仅是因为学校对哈佛这个品牌的维护,还因为这里的学生是风云人物中的风云人物。“四周的同学只会比你更出色,根本没有平庸之辈。”哈佛不仅是提供机会和梦想的地方,也是个刺激学习的原地。“哈佛神话只流传在哈佛的校园之外,哈佛校园里没有神话,只有真枪实弹的竞争,严格的自我管理。求学的成败多半取决于自我的管理。”

正是因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哈佛才屹立为一座丰碑,吸引着许许多多的精英们渴望一亲芳泽。

思乡 发表于 2014-3-4 19:10:55

读了妹妹的文章,开了眼界。

纤手香凝 发表于 2014-3-5 06:47:11

引用第1楼思乡于2014-03-04 19:10发表的:
读了妹妹的文章,开了眼界。 p_w_picpath/back.gif

感谢徐老师来访。问好!

纤手香凝 发表于 2014-3-5 14:04:58

欢迎老师支持和关注。问好!

纤手香凝 发表于 2014-3-6 06:52:17

纤手香凝 发表于 2014-3-6 12:06:00

欢迎老师来访!

鲁宝林 发表于 2014-3-6 14:10:48

我来了,围观,灌水,问好.

纤手香凝 发表于 2014-3-7 15:26:52

引用第6楼鲁宝林于2014-03-06 14:10发表的:
我来了,围观,灌水,问好. p_w_picpath/back.gif

感谢老师的支持和关注!问好!

鲁宝林 发表于 2014-3-7 17:59:31

赶来支持,灌水问好.

纤手香凝 发表于 2014-3-7 21:56:04

引用第8楼鲁宝林于2014-03-07 17:59发表的:
赶来支持,灌水问好. p_w_picpath/back.gif

感谢老师的支持!问好!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真实的哈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