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残疾人就业要过几道坎?
像阿强那样从能够接受中职技能教育,毕业后顺利找到工作的残疾人是极少数。根据去年发布的《佛山市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初稿)》(以下简称《初稿》)显示,有30%的残疾人认为读完义务教育后无条件继续深造,只有不到15%的残疾人有接受高中以上的教育机会。残疾人的“后义务教育”问题,成为他们就业和发展的瓶颈。
80后聋哑人阿超(化名)就因为缺乏任何职业技能而被迫失业待岗在家将近三年,而今年22岁的智障人士阿欣(化名)也因为缺乏一技之长而被迫辞工。
上个月,记者获悉佛山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基地首个培训班正式开班,阿超和阿心都报了名。他们将免费接受三个月中式面点初级培训。学有所成并且有意愿的学员还可以被推荐到实习场所就业或自主创业。在这里,他们看到一丝曙光。
职业技能成就业最大瓶颈
来自罗村的阿心初中毕业后就出来打工,但由于有轻度的智障,再加上此前没接受任何系统的特殊教育培训,在就业过程中处处碰壁。“我曾在两家工厂里打过杂工,厂里经常要加班,但是由于手脚比较慢,很多时候跟不上,因此没做多久就辞工了。”
市残联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潘循东告诉记者,残疾人大多本身文化教育素质偏低,他们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和能力都较少,不少人甚至没有任何职业技能。根据残联的调查显示,有20%左右的残疾人在就业年龄段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意愿,但目前没有工作,而有95%的残疾人希望政府建立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增加他们的工作实际操作能力和求职的竞争力等。
聋哑人阿超多次向区残联反映自己的情况,希望有一门职业技能“傍身”。
令人欣喜的是,期待已久的禅城首个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在市残联与社区大学的合作促成下终于在5月18日正式挂牌,该基地将以企业的需求为出发点,向企业提供订单式的人才培养。上个月,其首个学习班设厨师专业,学员将会接受专职大厨传授的基本功、厨艺、刀功、岗位实训、职业指导等共600多个课时的培训,时间跨度为3个月。在该班的负责人邵主任看来,这种“做中学,边做边学”的企业化仿真式的技能培训也更好地让残疾学员的特点与企业需求对接。
据潘循东介绍,培训期满参加劳动部门技能等级(初级)考证,考试合格者,由劳动部门颁发专业等级资格证书,有意愿的学员将推荐到实习场所就业或自主创业。如今,阿超脑海中的职业图景渐渐清晰,他说自己对职业并无过高的要求,期望薪酬约2000元,希望以后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点心师傅。
技能培训不能忽视心理疏导
一方面是大部分残疾人有就业的意愿和需求,但另一方面愿意接收残疾人的企业在招收这批特殊群体时遭遇了不少尴尬。“不少企业跟我们有过抱怨,担心与他们的沟通问题。”潘循东说。
“聋哑人由于与常人沟通上有障碍,所以常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企业一般都没有人懂手语,能像我们配两三个正常的员工来带他们已经是很不错了。有的孩子父母比较溺爱,工作新鲜感一过就嫌辛苦,有时不听指挥,企业选用这些特殊人群时不得不考虑这些困难。”在多年招收残疾人的麦先生眼中,尽管有不少残疾人工作表现不错,但也有一些缺乏团队意识、情绪易波动、人员流动性大,“只做几个月,甚至只做三五天就辞职。”
“出现这种不良职业心态与他们家庭有莫大的关系。”从事特殊教育多年的邵老师观察发现,家庭的态度对残疾人的就业观和职业心态影响都极大。“有些父母觉得是亏欠,也有些觉得自己的残疾子女是负累,有些甚至觉得与其让他们出去辛辛苦苦干活挣个千来块钱,还不如自己把他们‘圈养’起来。”也有老师认为,残疾人内心则渴望被社会接纳和认可,但他们缺乏安全感,有时表现较躁动。为此,在技能培训时不能忽视心理疏导。
来源:南方日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