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色的茶树-------此文发《班组天地》杂志第五期,祝贺。
我曾经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山村里,这个村庄世世代代与土地血脉相连,有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最初村庄是以种水稻为生,可时常有旱涝灾害,经常是颗粒无收,贫苦的农民无奈,只好出走。村里有一棵茶树,年轻的人就纷纷离开家乡,出远门,挣钱去,都会摘一片茶叶,小心翼翼地包着带走。剩下老人和小孩子守着山村,耕种。家人团聚的机会寥寥无几,有时老人死了,在外地打工的人都不知道回家送终。老人死了,总会摘片茶叶,放在老人的口袋里,让老人安心地走了。很早之前,村里人一直有喝茶的习惯。耕作出门前,先喝碗茶。那茶水就像生命之泉一样,喝完茶,整个人都精神抖擞了,干起活特别卖力且感觉特轻松的样子。去田地耕种时,总会带一壶茶泡汤出门,渴了,饿了,就舀碗茶喝,唱着村里的山歌了,一身的疲倦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茶水就像村里的圣泉一样,是村里人生命的灵魂。要是一天不喝茶,好像总觉得少了什么,浑身不知自在。
远行的人,也会带一些茶叶出门去。村里的茶树少,制作的茶叶只有一点点,出远门的人每次只能带一点点,用来聊以相思而已,都不舍得喝。一想家了,就拿出一点点,泡一下,同乡的几个人就聚在一起谈论着家乡的近况。说到伤心处,他们就默默地喝茶,细细品味家乡的味道。那遥远的家乡,亲人们也坐在自家门前,遥望着远方,喝着茶,在想我们吗?或者聚在一起,谈论着我们何时归家吗?可谓是一种相思,两种离愁。
贫穷的山村养育不平凡的人。近几年,村里处处出人才,以前不敢相信偏远的山村也能有人考上大学。以前孩子一出生,父母就希望孩子能够快点长大,能够快点帮家里减轻负担。现在,孩子一出生,最起码也想到要让孩子读书识字,才有出路。父母再苦再累也要送孩子们出外求学。每一个求学的村里人出门前,村里的老人带孩子来到茶树前,摘片茶叶,和拿出一点点的茶一起包好,郑重其事的,缓缓的双手递到孩子的手中,并抓着孩子的手,叮嘱到:想家了,就喝喝家乡的茶,看看那片带有家乡根的茶叶。带着满满的乡愁,踏上了远方的路。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带着奶奶亲自绣出来的衣服,爷爷亲手做的茶叶和那片茶叶,沉甸甸的,让我止步不前。我转身跪倒在他们眼前,磕了三个头,抹开眼泪,依依不舍地走下山去。坐上了远去的车,群山一直遮挡着我回家的路,车越走越远了,怎么也看不到家乡了,看不到疼爱我的爷爷奶奶了。可我一闭上眼,家乡的茶树勃勃生长,爷爷在照顾着心爱的茶树,奶奶坐在门槛上,一针一线地缝补着,担心着回来时孩子是否能穿得下,时不时看向山下。他们在等待着出外的人,能奇迹般的出现眼前,还笑笑说:“爷爷,奶奶,我回来了。”明知道出门在外的人要很久才能回去的,却一直痴痴地等在门外。
闻着淡淡的茶香,满满是家乡的味道,满满是家乡的牵挂,眼泪含在眼眶里,心在跳动,我似乎知道了那叶茶叶的含义了。每次在异地他乡,一喝茶,那满头白发和山村的景象总会在我脑中和心中不断回荡着,至今依旧如此。虽多年不见,未曾模糊过。那棵茶树常青在我的心上,走得再远,孩子的根依然在家乡的土地上。
多年过去了,家乡依旧青山绿水,茶树成了老树,我依然在外徘徊,村里的人一代换去了一代,年轻的变成了年老的,年老的变成了一座座的坟墓,而小孩子也少了。村里的稻田还在,都是杂草。多少的稻田成了一座座的高楼,而我依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想逃,却又走进另一座城市围墙。
当年的新茶叶成了现在的老茶叶,而我也年老了。茶树还活着,已褪色了。那片茶叶还在,我抚摸着那片茶叶,我明白了:落叶归根。
……
杂志版面式样
欣赏学习 茶树终会老去,如人,但想想那片随身带着的茶叶的清香吧,茶树虽来,在春天,又会因新发的嫩芽焕发勃勃生机! 学习山孟美文! 落叶归根!好深沉的话语作者抒发了对家乡深深的情,生动、感人!学习 觉得很深沉。希望加精
回 5楼(晓黛) 的帖子
尊重晓黛老师的建议,加为精华! 好文章就得加精,恭喜老师 再次学习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