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堂)【央视评论】为何“七成人”反对“艾滋病人进澡堂”
商务部起草的《沐浴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沐浴场所应在显著位置设立禁止性病、艾滋病患者入浴的警示标志。
这一规定极易让人产生“与艾滋病人共用浴室会传染艾滋病”的误解。
规定违反常识涉嫌违法
医学常识告诉我们,艾滋病病毒只有通过性、血液、母婴三种途径才能传播,也就是说,艾滋病毒是不可能通过公共浴室的水进行传播的,与艾滋病人共用浴室不会传染艾滋病。
“禁止艾滋病人进澡堂”的规定,不仅违背医学常识,也违反国务院颁布实施的《艾滋病防治条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规定,涉嫌违法。
“反对”背后有“无知”更有“恐惧”
但是,在新浪对此发起的网络调查中,七成网友支持这一规定。
既然洗澡水不能传播艾滋病毒,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反对艾滋病人进澡堂呢?
这一方面可能是出于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无知。
但另一方面,根据卫生部2012年通报的数据,虽然存在地区和年龄段的差异,公众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已经达到81.3%,所以仅仅用“无知”还不能完全解释这个调查结果。
这里恐怕还有对艾滋病更深层次的恐惧心理在起作用。虽然理性告诉我们,共用洗澡水“没事”;但感性告诉我们,“万一有事”就晚了、就完了,所以还是要“以防万一”!
对艾滋病的恐惧,既有对传播途径认识的误区,也有对艾滋病最新治疗进展的不了解,更深层次还有对艾滋病患者背后的医疗救助体系缺乏信任等原因。
公共浴室仍是艾滋病防控重点
但是,艾滋病人能不能进公共浴室却不仅是一个涉及歧视的观念问题。
从目前我国艾滋病防控的情况来看,性途径的传播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艾滋病疫情主要的传播途径,其中男男同性性传播比例上升明显。而公共沐浴场所正是男男性行为的高发地。
所以,我们既要反对“禁止艾滋病人进澡堂”这样带有歧视性的规定,又要呼吁沐浴业管理部门与主管艾滋病防控的卫生部门以及公益组织携起手来,在公共沐浴场所采取更加有效的宣传手段和更有操作性的防范措施,来减少艾滋病传播的高危行为的发生。
来源:央视新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