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5 19:08:38
稻草人时间:2011-11-20 作者:admin 点击:1541次 一天,农夫对稻草人说:“你总是孤独守望在这片寂寞的土地上,你一定厌倦了吧?”
“能使他人恐惧是一种深沉持久的快乐,对此我永远不会感到厌倦。”稻草人回答道。
农夫低头沉思,尔后说道:“的确如此,因为我也能领悟这种乐趣。”
“只有那些用稻草填充躯体的人才能体味到这种乐趣。”他说。
于是农夫走开了,不知道这些话是恭维还是轻蔑。一年过后,稻草人变成了一位哲学家。
当农夫再次从他身边走过时,看到两只乌鸦正在他的帽檐下筑巢。
寓言启示: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没有人愿意永远孤独,孑然一身。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5 19:08:58
鸭子与狐狸时间:2011-11-20 作者:admin 点击:790次 每天早晨,鸭姐妹俩总是顺着大路摇摇摆摆地走向池塘去游泳。
“这条路真好,”鸭姐姐说,“但是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另外找一条路走走。还有许多路都能通向池塘去呢。”
“不,不,我不同意,我实在不想找另一条新的路。这条路我已经走惯了,很舒服。”鸭妹妹说。
一天早上,鸭姐妹看见一只狐狸坐在路边的一个篱笆上。“早晨好,鸭小姐。你们是去池塘游泳的吧?”“唉,对啊。我们每天都要走这条路呢!”鸭姐妹说。“真的吗?有意思。”说着,那狐狸露出尖尖的牙齿笑了笑。
第二天清晨,鸭姐姐说:“如果我们今天还是走那条老路的话,我们一定会遇到那只狐狸的。我不喜欢看到他那副嘴脸。今天我们一定得找条新的路走。”
“你真是傻透了,那只狐狸看上去可像一位绅士啦,昨天他还朝我们笑呢!”鸭妹妹笑着说,就这样,鸭姐妹俩还是沿着老路摇摇摆摆地向池塘走去。果然,那只狐狸仍旧坐在篱笆上,手里还拿着一只麻袋。
“可爱的小姐们,我正在迎候你们呢。你们果然没有让我白等,我真是太高兴了。”说着,他打开麻袋凶猛地扑向鸭姐妹。鸭姐妹呷、呷、呷地喊叫着,扑闪着翅膀飞也似的逃回了家,赶紧把门闩上。
第三天,为了安定一下情绪,鸭姐妹呆在家里没有出去。
第四天,她们小心谨慎地找到了另外一条能安然无恙地到池塘去游泳的路。
寓言启示:
做事不能墨守成规,有时改变一下习惯是十分有益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5 19:09:36
鱼的舞蹈时间:2011-11-20 作者:admin 点击:712次 由于有许多对法官、强权者和财主的控告,狮王非常生气,他决定亲自去巡视自己的领地查访实情。
狮王走呀,走呀,忽然看见一个庄稼汉正在生火,准备烹煎刚钓起来的几条鱼。可怜的鱼眼看末日来临,全都在热锅上拼命地蹦来蹦去,做最后的垂死挣扎。
“你在干什么?你是什么人?”狮王朝庄稼汉张开血盆大口,怒气冲冲地问。
“威力无边的大王啊,”庄稼汉慌慌张张地答道,“我是在这里管理水族的首领,它们则是村长、里长,全是水族的居民。我们到这里来,是为了恭候大王您的光临。”
狮王听了很高兴,语调也缓和了很多:“它们生活得怎么样?这里是不是富庶的地方?”
“大王啊!对它们来说这里不是一般的栖息地,简直就是天堂。为此,我们不断向上帝祈祷:愿狮王您万寿无疆!”
这时鱼儿还在锅里苦苦地挣扎着。“那你告诉我,”狮王说,“它们这样摇头摆尾是什么缘故?”
“啊,英明的大王!”庄稼汉回答:“它们是因为见到了您而高兴得跳起了舞。”
于是狮王体恤地舔舔庄稼汉的胸膛,并再次看了看鱼的跳舞,随即继续赶路。
寓言启示:
有些领导者在体察民情的时候只听取片面之言,根本就不能深入百姓,了解民间疾苦。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5 19:10:54
如果你注定与众不同时间:2014-10-05 作者:未详 点击:61次 当她生下来的时候,她的母亲第一眼看到她就昏了过去,她的父亲嫌弃她,所有的人都觉得她就是个怪物。
上学之后,没有人愿意和她坐在一起,没有人觉得她是个正常人。她从来没有朋友,也从未拥有过像样的感情。
因为她天生是绿色皮肤,绿色的皮肤注定了她的与众不同。阿尔法芭是她的名字,这是世界著名音乐剧《女巫》的开篇。
在伦敦的阿波罗剧场里,我的心随着这个天生绿色皮肤的女孩跌宕起伏。剧场里有许多十岁左右的小女孩,她们专心地看着戏,有些甚至在剧情悲戚时轻声抽泣。
阿尔法芭,每个人都曾经是阿尔法芭。
每个人都曾和世界有过摩擦。有时是因为世界不符合自己的想象,有时是因为自己太过天真没有看清脚下的坑坑洼洼,更多的时候是因为自己的那一点点与众不同。那点与众不同让我们身处不安之中。
《女巫》中的阿尔法芭,性格倔犟耿直,善良聪明,可人们只看到了她的绿皮肤,便蔑视诋毁她,不愿与她做朋友。
在偏见和蔑视中成长,她不让这些恶毒的眼光磨损自己的善良。直到有一天她发现了自己的特殊能力——她能够操纵魔法!虽然灾难并没有结束,她还要继续与整个世界对她的敌意抗争。
汤姆也是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异常聪颖,深得老师的喜爱。但是他总觉得自己和他所在的世界格格不入,直到最后他决定创造自己的世界。没错,这里说的正是《哈利·波特》中的伏地魔。在看到他的童年故事时,我对这个后来的黑暗魔王总忍不住有些同情。倘若他曾经感受过一些温暖和爱,倘若他当初经历过友情和信任,那他后来的人生道路是否会不一样?
在生活中,我们以为自己一直安全地处在“多数人”的这一边,(www.rensheng5.com)其实我们随时可能成为少数派,我们随时可能成为“外地生”。当所有人说苗条好要减肥的时候,如果你觉得胖一些没有关系,那你就是少数派;当所有人说上名校好考研好时,如果你觉得创业才是重要的,那你就是少数派……
成为多数人中的一员当然是安全的,但如果你天生是绿色,那就注定了与众不同。
始终记得我在德国的校园里,我知道我的肤色、我的语言和我的国籍与众不同,这的确造成了一开始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时光也回赠了我温暖的友情和独一无二的经历。
如果哪一天你面对着镜子,突然发现了自己的绿皮肤,别紧张,无论我们如何掩饰,最后都不得不面对心里那个小小的自我。
她可能成为阿尔法芭,也可能成为伏地魔。请好好待她。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5 19:11:21
国立大学应该优先谁时间:2014-10-05 作者:未详 点击:74次 我的爷爷有4个兄弟,当年都是江阴农村长大的“土鳖”,大学都是在清华读书。我问爷爷:“你们为什么都上清华?”爷爷说:“家里很穷,所以只能上国立大学,清华是国立大学,寒门子弟可以上!”
我爷爷回忆起大学时光,都是如何勤奋刻苦,向老师求教,还有锻炼身体。到了八九十岁,他们兄弟之间通信都用英语,可见大学教育给他们留下了多深的烙印。
我外婆出生于一个资本家家庭,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当时复旦是私立大学。她爹在上海滩被称做“金钞大王”,重视子女教育,请来家庭教师,从小教她钢琴、小提琴,还有英语、法语、日语。可我外婆至今不会外语,也不懂经济学。回忆起她的大学时光,主要是参加地下党外围组织的活动,还有唱歌跳舞。
于是我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民国的国立大学是真正面向寒门子弟的精英教育,选拔聪慧好学的孩子,免除他们经济上的后顾之忧,把他们培养成国家栋梁。至于私立大学,就是有钱人家的孩子都能上的,主要是弄个文凭镀点金。这种教育体制我觉得很好,穷人、富人的孩子各得其所。当时清华大学设在北京,交通大学设在上海,但并不因此就格外照顾北京和上海的考生,因为那是国立大学。
这个夏天,我儿子学轮滑,为了鼓励他,我也跟着学。我家院子前有一个操场,很多小孩傍晚在那里玩轮滑,我是里面技术最烂、年龄最大的一个。
有个8岁的男孩,技术很好,身手矫健。尽管他有一边耳朵先天发育不全,但性格开朗,还会变魔术,我非常欣赏他。后来交往多了,得知他母亲在附近一栋楼里的美容院上班,他在河南老家跟着外婆生活,这个暑假才来北京。
有一天傍晚,要下雨了,大家都回家了,只有他还不走。我就说:“小伙计,你还不回家找妈妈啊?”他说:“妈妈九点半才下班。”我邀请他上我家去玩,可是他说妈妈规定不能随便去别人家,然后就很开心地“滑”走了。我带儿子回到家里,一会儿就下雨了,我连忙撑把伞到操场上,看见那个孩子和他的外婆正在屋檐下躲雨。我邀请他们去我家,他们婉拒了,我就站在那里和他们聊天。听孩子的外婆说,男孩家是单亲家庭,她女儿独自在北京打工,给孩子挣学费,生活艰辛。为了省钱,晚上等客人都走了以后,他们就睡在美容院里。正说着话,孩子的妈妈来了,很客气地说:“小孩子淘气不懂事,给你添麻烦了。”
我看着他们一家手挽手走在雨中的背影,除了祝福,真想为他们做些什么。
在我住的院子里,还有几个做裁缝的、补鞋修车的打工者,住的一般是地下室。他们的孩子暑假也会过来,全家几口人挤在小房子里。我家门口有个裁缝,他的女儿刚上初中,从江西来北京看父母,有一次她怯生生地问我哪里能买到书。我说:“我们这里离国家图书馆很近,到国图看书不要钱。”她说:“我能去吗?”我说:“当然能去。”后来我在网上订了两本书送给她,她很感谢。其实我更应该感谢她,我儿子有那么多书,也不好好读,书在她那里才真正体现了价值。
我很爱我自己的孩子,愿意一路用心把最好的教育给他。将来他参加高考的时候,如果来自农村的孩子和他分数相仿,国立重点大学的入学机会应该优先给那些外地农村的孩子,才是公平的。因为他们的起点比我的孩子低得多,他们能考出好成绩,说明他们比我的孩子更加优秀,更值得国家培养。我的孩子如果没那么优秀,只因为他是北京户口,而挤占那些农村孩子的深造机会,这违背我对公平正义的理解。
2012年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都扩大了在北京户籍生源中的招生名额,据称是北京“生源好”。这种话让我的内心感到刺痛。在我看来,那些在路灯下锻炼、在地下室里读书的孩子,也是国家的未来。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5 19:11:41
用一封申请信敲开世界名校的大门时间:2014-10-05 作者:未详 点击:84次 王正阳是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年级的文科生。高中一年级时,他被选派到美国交流学习,爱上了那里课堂上允许自由辩论的氛围。高中毕业前,他一方面准备参加国内的高考,另一方面准备申请到美国的名牌大学学习。
美国没有一考定终身的全国统一高考。学生们只需在中学毕业前参加一个标准考试,分数作为是否录取的参考。除此之外,还要看学生的平时成绩、推荐信、课余工作的履历和申请信。申请信既是自我介绍,又是展示自身素质的综合材料,自然很重要,很有分量。王正阳将自己精心写成的申请信《我和蝴蝶的故事》,分别寄给了十几所美国的大学。他在申请信中写道:
小学时我过生日的那天,爸爸送给我一盒蝴蝶标本,五彩斑斓,漂亮极了。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这些小精灵。我开始搜集捕捉蝴蝶的工具,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山里捕捉蝴蝶。我一边捕捉一边制作标本,几年下来,积累了很多蝴蝶标本。
但初中一年级时“五一”假期的蒙顶山之行,却成了我放弃捕捉蝴蝶的转折点。那天傍晚,我发现了一只很大的非常罕见的蝴蝶。我费尽心机,几经周折,终于抓到了它。第二天,我惊讶地发现,蝴蝶在网中痛苦地挣扎,翅膀上的鳞片已经残缺不全,脱落了不少,远不如原来那样靓丽了。我陷入了沉思:“难道这就是我爱蝴蝶的最好方式吗?难道我有权来决定蝴蝶的生存或死亡吗?”
这只大蝴蝶是我捕捉的最后一只蝴蝶。从那以后,我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捕捉蝴蝶。我将对蝴蝶的爱转移到了对它的研究上,转移到了关注蝴蝶生态的保护上。
高中时,我开始参加蝴蝶与生态的调查研究,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关于《蝴蝶与生态》的论文。我还发挥自己英语较好的优势,担任本地专家与国外专家进行“蝴蝶与生态”学术交流时的翻译。
2010年2月13日,农历大年三十的下午,正在家复习古文准备高考的王正阳,收到了世界文理学院排名前三的美国斯沃斯莫尔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通知书中说,斯沃斯莫尔大学每年将给他提供44670美元的奖学金。
2010年3月27日,王正阳又收到了哈佛大学寄来的录取通知书。通知书中说,哈佛大学每年将给他提供59350美元的奖学金。但是为了诚信,他只能忍痛割爱,将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珍藏起来,作为永久的纪念。
为什么王正阳能用一封申请信敲开世界名牌大学的大门呢?
一位做了多年留学申请指导的老师评价说:“王正阳的申请信,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转变和进步,说明了对蝴蝶的爱不是捕捉而是保护,不是占为己有而是和谐相处的道理,展示了用爱做人、为爱做事的品德和才能。这是难得一见的充满了爱心的申请信,受到美国名校的青睐也就是合情合理、自然而然的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5 19:11:58
名校校训——圣母大学时间:2014-10-05 作者:未详 点击:54次 美国圣母大学(UniversityofNotreDame,又称诺特丹大学)是一所法裔天主教传教士和教友于1842年创建的教会大学,位于芝加哥市以东100多千米处的印第安纳州南湾市。大学校名中的NotreDame是法语,意思是“我们的女神”,是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敬和赞美。圣母大学的校园非常优美,校内的建筑多为拜占庭式风格,其中有闻名世界的金色圆屋顶主楼、神圣天主教堂和高约40米的描述基督故事壁画的图书馆。
圣母大学是一所中等规模的研究型大学,校内设有文学院、艺术学院、法学院、商业管理学院、工程学院、建筑学院、理学院等研究生院和数百个研究所和实验室,比较著名的有辐射实验室、国际事务研究所、费米国家加速度实验室、材料科学实验室、人类学研究中心、当代社会研究中心、城市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圣母大学首创了滑翔机,在空气动力学、无线电通讯、合成材料和纳米技术等研究领域全国领先,还有一些学科具有很强的科研学术实力,如政治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经济伦理学、逻辑学、商学、会计学、历史、哲学、英语和医学等,在其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
201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全美大学本科综合排名中,圣母大学位居第17,在2012年《福布斯美国大学排行榜》中位居第12。而根据美国权威杂志《普林斯顿评论》(ThePrincetonReview)做出的调查,圣母大学更是排全美高中生“梦想大学”的第5名,仅次于哈佛、耶鲁等4所世界顶尖学府。
经历了170年的岁月洗礼,圣母大学从最初的一所私立天主教大学发展成为一所美国精英大学中的典范。如今圣母大学对其学生没有任何宗教归属的要求,校园中其他宗教或无宗教信仰者同样受到学校的尊重和支持。
圣母大学校训:Vita,Dulcedo,Spes(拉丁文,意思是生命、慈祥和希望),来自12世纪流传甚广的对圣母玛利亚的赞美诗。完整的颂语是:致敬,圣母、慈母,您是我们的生命、慈祥和希望之所。这句颂词深为圣母大学的创办者所喜爱,被选为该校的校训。选择赞美诗作为校训,赞美圣母的仁慈纯洁,不仅是彰显圣母大学与天主教会的历史渊源,其中更多的是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和诉求。
圣母大学印章主体是传统的盾形纹章,其底部两道波浪象征着大学校园旁边的圣母玛利亚湖和圣约瑟夫斯湖;左上方的六角星为海洋之星,也是表达对圣母玛利亚的赞美致敬。正中的十字架自然是基督教精神的象征,十字架前面翻开的书本表示此地是教书育人之所,书上的文字就是拉丁语校训:生命、慈祥和希望。最外一圈的拉丁文意思是圣母大学之印。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5 19:12:16
非洲十年时间:2014-10-05 作者:未详 点击:80次 作者简介:
梁子,中国第一位深入非洲部落进行人文调查的女摄影师,2009年被评为搜狐年度旅游达人,2008年当选英国《TIMEOUT》杂志“创刊40周年中国40位人物”之一,2012年荣获《户外探险》“中国第六届金犀牛户外影像大奖”。
每个人都有圆梦的愿望,我也不例外。
我的梦想就是能去非洲看一看。
10年前,我想尽了所有能够想到的办法,只为去一趟非洲大陆。
都说B型血的人不那么认死理儿,可在这件事上,我像是跟自己较上劲了。我给自己下了命令,党员、干部、单位都可以不要(就差没说粉身碎骨了),但非洲一定要去。再想去的地方,搭上性命的话不能说,说了也白说,人都支离了,心也破碎了,非洲怎么成行啊!反正我像吞了一块铁秤砣,后来终于在2000年7月的某一天,把自己重重地砸在了非洲的土地上。
时间飞快,从第一次踏上非洲的土地至今,眨了一眼,10年就过去了。我曾8次独自背着沉重的行囊,分别闯进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非洲国家,穿梭在高山、海岛、沙漠、森林、草原之间。并非一直在途中,而是筑巢般把自己安在了当地人家里。于是在“家”里,我与他们有欢笑、有争吵、有猜疑,直到最后的恋恋不舍。每一次的非洲行留下的都是永远的别离,因为,我知道自己今生都难得再回到那一个个遥远的村落。为此,这些美好的记忆,就成为这10年来的生活中伴随我的奢侈品。
除此之外,这10年中,我曾3次窜入阿富汗,包括坎大哈北约联军基地;6次穿行印度的东西南北中,以及巴基斯坦、老挝、澳大利亚土著部落、新西兰、欧洲、美国甚至印度洋上的小岛。在不知不觉中,我亦成了一个在路上的女人,而且以住在别人家为极大的乐趣,因为,在别人家能看到不同于自己家的新鲜事。
这些年,我常常面临记者们提到的一个问题:关于旅行的意义。
“旅行有那么复杂吗?”有人说,“旅行不过是从你待烦了的地方,去人家待烦了的地方。”
不过仔细想想,旅行的变数实在太大了,还真是因人而异。
一个有钱有闲有身体的人,只要他高兴,一个月内可以飞遍整个地球。
而一个穷小子,背着简单的行囊,省吃俭用,照样可以行在路上。
在印度,大批的苦行僧,衣衫褴褛,沿街乞讨,心态平和,终生云游四方。还有一类旅游者,他们中规中矩,乘着大巴,跟随小旗,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了景点一通照相。尽管疲惫,却被大多数人接受,那是他们不同于平日生活的另一种增长见识的方式。
总之,旅行完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重要的是,你发现了什么,体验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5 19:12:34
劳动者的体验时间:2014-10-05 作者:未详 点击:90次 如果你想到一个城市或者乡村,沉静下来,待一段时间,好好体味那里的生活,有4个方式可以实现这样的愿望。一个是WWOOF世界有机农场换宿;一个就是到青年旅舍打工换宿;年轻人还可以到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申请打工度假签证;而最完美的则是到ClubMed担任G。O。(服务义工)。
WWOOF是一个世界有机农场组织的简称,它为旅行者联系一些实施有机栽培的农场,他们愿意提供住宿和食物,但是你需要提供每天4~6小时的劳动。如果你喜欢摘水果或农场的其他劳动,喜欢亲近大自然,又喜欢慢旅行,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一直希望等有一天老了或生活安顿下来的时候,能够有一个自己的小小农场,所以在洛杉矶的时候,我决定到美国西部的农场去学习一下。
我找到WWOOF的美国页面,交了28美元的年费,获得了美国所有欢迎志愿者的农场主的联系方式。那些农场大多数都在远离城市的地方,交通不太方便,网络也不太发达,但是各有特色,有些是栽培有机蔬菜,有些经营各种花卉……我找了一个荒漠中的枣子农场,因为它有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天然温泉。
经过跟农场主来回邮件的沟通,我了解了农场的大致情况:志愿者要至少工作1个星期,每天工作4个小时,主要工作是捡枣子,做一下农场的杂活,都非常轻松。如果我决定前往,农场主人会到车站来接我,总共有10个志愿者,大家住通铺。
我欣然前往。那是一个在荒漠中的枣子农场,我们每天早上去捡枣子,下午就到附近的温泉里去泡温泉,晚上大家就对着满天星星聊天。志愿者们来自世界各地,每天都有聊不完的话题,生活简单、快乐而充实。
在有机农场还可以学习到很多与农场相关的知识,在这里,你不但可以深入体验当地的田园生活,还能结识新朋友,远离尘嚣,充分享受户外阳光,单身的女孩如果留下来做个农妇也不错。
如果觉得农场远离城市,生活过于单调,那么你也可以选择一些旅店或咖啡馆打工换宿。许多客栈、青年旅舍或者咖啡馆,都会雇兼职员工,一般一天工作4小时左右,所付的报酬就是免费的住宿、食物和少量的薪水。虽然工作会比较辛苦,但也是一个磨炼自己的机会,而且你可以在自己心仪的地方长期免费吃住,可以认识很多新朋友,又可以锻炼自己的英语水平,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既想享受无敌美景,又不愿意远离人群,那么申请担当ClubMed的G。O。吧。著名的ClubMed度假村,有这样一个完美的职业,称之为G。O。。如果你的英语很好,或者你会什么精彩的才艺表演,就可以尝试申请G。O。的工作,不但可以在绝美的度假胜地工作,还有颇丰的薪水。
沙发客可以享受免费的住宿,但是必须提前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旅行的自由度。而其他方法可以得到免费食宿,但是需要付出一定时间的工作来换取,而且必须固定待在一个地方,对于那些喜欢自由游走的人来说,可能又会觉得束缚太多。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5 19:12:49
谁还没被骂过“没出息”时间:2014-10-05 作者:未详 点击:136次 你也许还记得大人们发现你又偷偷打游戏机时那种痛心疾首的表情,不过sowhat?你现在和谁都一样是个正常人。
再也没有人会不厌其烦地讨论互联网会分散小孩读书时的注意力这件事了吧。如果让时间倒退十年,大人们谈到喜欢围着电脑转的小朋友都会摆出一副头疼的架势。其实我们也没有变成什么反面教材,相反,那些我们小时候沉迷过的事情,现在看来也不算太坏吧。
且不说钱永健小时候整天待在家里摆弄瓶瓶罐罐,长大之后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即便是个普通人,“沉迷”在一件事情里也未必是件坏事。就像在日本读博士的卓明,你肯定想不到她曾经因为沉迷于追各种日本动漫而考试不及格。
不是每个小孩都必须戴着小红花长大,卓明曾经把最多的精力放在研究《美少女战士》《灌篮高手》这些日本动漫上,甚至会在学校里提前把作业做好,只等着放学回家能多点时间看电视。
或许许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你沉迷于一件事情的时候,其他的一切都会为它让路。你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世界里无限放大你所沉迷的事情。
你可能为了在吃饭时间多看会儿电视而故意多添碗饭或者吃得很慢;因为喜欢一个电视剧里的人物或者某个明星而买一切跟他有关的周边产品,比如海报、贴纸、相册,并且摆放得到处都是;为了买个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某个系列的书、影碟,甚至是游戏机和攻略而特意省吃俭用,甚至会和与此相关的人和组织套近乎;你不会承认自己沉迷其中,而会为这是个性和爱好与父母争论;甚至会像得了强迫症一样要求自己身边的人必须理解你的世界,力图把他们也拉进来。
这样做会给你带来很多麻烦。最常见的就是父母一见到孩子对着电脑或者游戏机就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他们通常会条件反射一般的说出这句话:“再打游戏看你还会有什么出息。”
没错,“有出息”就是父母普遍对小孩最大的期望。从那些沉迷的东西生出的矛盾,正是因为小孩并不具有和父母一样的期望,或者说小孩还没有把他们喜欢做的事和“有没有出息”的问题关联起来。
“我世界”和“他世界”要互相谅解还真是难。
卓明同学在小时候看动漫的过程中打下了学日语的基础,特别是不用再等电视台播放就可以直接买碟来看或者上网看之后,她每天最常见的人可能就是动漫世界里的人物。
你沉迷于一件事情,只要不是太离谱,说不定就会有些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过去沉迷于研究计算机构造的人,后来可能会成为一个技术工程师;一直沉迷于厨艺的人,或许可以自己写菜谱做个人美食菜单;沉迷于DIY的人,可能会做设计师;沉迷于工作的人,在成为一个工作狂之外可能还会变成个好员工……
当然,事情不一定都向好的方向发展。或许你投入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到头来却被别人说:“瞧瞧,没用吧。”但是何必让别人的价值观来左右自己的兴趣呢?如果每个人都被要求去做同一件事情,那这个世界未免太乏味了。
也有少数人沉迷在一些让你我都觉得错愕的事情里。比如收集虫子,听起来就让人忍不住想说:“这究竟有什么乐趣呢?”沉迷于一些另类事物,并不应该就此被贴上“非主流”或是“歪门邪道”的标签。它只负责说明,对自己喜欢去做什么,我们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沉迷”这个词本身似乎有些怪罪的意思,例如大概会有无数青年举双手提名网络游戏,当然确实可以提出不少反面教材。但是,无论这个沉迷的事情如今你还会不会感兴趣,或者想想它给你带来了什么后果,都是成长中一段值得回味的经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