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5 09:40:57

 孝顺孩子为“爸爸”征婚
  
  柏剑曾经有过三次恋爱经历。前两次恋爱因为他没有时间陪女友,甚至连约会都带着孩子而告吹。第三次恋爱,柏剑和女友相处了一年多,开始谈婚论嫁。女友理解他,也同情那些孩子,对柏剑唯一的要求是别再助养新的孩子,柏剑也答应了。但是,当有身世可怜的孩子被送来时,柏剑无法将他们拒之门外。他总是对自己说:“拉他们一把,就这几年,自己苦一下,改变的是他们的一生。”慢慢地,女友不再联系他了。柏剑也很痛苦,后来,便断了恋爱的念头,把所有的感情都投入到孩子们身上。
  
  孩子们都很争气,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爸爸”。这些孩子中有18个大学生,其中7个正在就读,4名国际健将。女孩朱洪伟是2009年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800米的冠军,国家一级运动员。考大学时,清华、北大和西安交大都争着录取她。懂事的朱洪伟选择了西安交大,理由是那里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能为“爸爸”减轻负担。
  
  2013年10月,柏剑带着他的孩子们参加了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第六季,他想实现一个梦想:全家人住在一起。柏剑的故事感动了周立波,他一再感叹:“我不知道要怎么赞美你,你是我有生以来见过的最伟大的东北男人,你已经不是传奇了,你就是神话。”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5 09:41:09

 孝顺孩子为“爸爸”征婚
  
  柏剑曾经有过三次恋爱经历。前两次恋爱因为他没有时间陪女友,甚至连约会都带着孩子而告吹。第三次恋爱,柏剑和女友相处了一年多,开始谈婚论嫁。女友理解他,也同情那些孩子,对柏剑唯一的要求是别再助养新的孩子,柏剑也答应了。但是,当有身世可怜的孩子被送来时,柏剑无法将他们拒之门外。他总是对自己说:“拉他们一把,就这几年,自己苦一下,改变的是他们的一生。”慢慢地,女友不再联系他了。柏剑也很痛苦,后来,便断了恋爱的念头,把所有的感情都投入到孩子们身上。
  
  孩子们都很争气,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爸爸”。这些孩子中有18个大学生,其中7个正在就读,4名国际健将。女孩朱洪伟是2009年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800米的冠军,国家一级运动员。考大学时,清华、北大和西安交大都争着录取她。懂事的朱洪伟选择了西安交大,理由是那里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能为“爸爸”减轻负担。
  
  2013年10月,柏剑带着他的孩子们参加了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第六季,他想实现一个梦想:全家人住在一起。柏剑的故事感动了周立波,他一再感叹:“我不知道要怎么赞美你,你是我有生以来见过的最伟大的东北男人,你已经不是传奇了,你就是神话。”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5 09:44:34

  令柏剑意想不到的是,到场的34个孩子为他现场征婚,孩子们写了一段征婚启事:“我爸爸41岁,身体健康、工作稳定、长相良好,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是一个典型的‘高穷帅’……他很体贴,也很有责任心,不管是晴天、阴天、下雨天,他都可以把你照顾得无微不至,让你时刻感觉到温暖并且有安全感。不用担心我们40多个孩子成为你们的负担,相反,如果嫁给我爸爸,我们会帮你们洗衣服、做饭,做许多事情,让你们轻松愉快度过每一天。我们慢慢长大了,等以后上了大学,赚了钱,给你们买大大的房子,带你们去世界各地旅游,一定会好好孝顺你们的……在这个特殊的大家庭里,受爸爸的影响,我们很和谐,很勇敢,如果有喜欢我爸爸的阿姨,就赶紧联系我爸爸吧……”全场的梦想观察员被感动得不住流泪,结果,柏剑以300票全票通过,成为“追梦人”。柏剑的故事感动了众多网友,网友称他为“中国好爸爸”。
  
  柏剑和孩子们
  
  在众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柏剑在鞍山市东亚第一城三期找到了一处三层的门市房,面积有200多平方米。10年的房租已经由“中国梦想秀”栏目组和爱心企业支付完毕。
  
  2013年11月18日,经过简单的装修,柏剑和孩子们搬到了新家,周立波亲自来到鞍山,庆祝他们喜迁新居。柏剑和孩子们欣喜万分,给新家起名为“梦想之家”。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5 09:44:49

止痛处方时间:2014-06-28 作者:未详 点击:93次   升任主治医师后,我第一次穿上崭新的白色长袍,非常得意。在我们的领域里,白色长袍是知识与权威的象征,对一个医师意义非凡。
  
  我有一块黑板,写着不同病人的名字。护理站的黑板上,如果病人的名字被擦掉,通常表示这个病人康复出院了。可是,我的黑板上全是需要长期使用止痛药物的晚期癌症病人的名字,如果有人的名字被擦掉,多半表示这个病人已经过世。
  
  那时候,我刚升任主治医师不久,急于树立自己的权威。我总是召集许多住院医师或实习医师,穿着白色长袍,到病房去查房。
  
  有一个孩子是我的病人,也是我的读者。第一次见面,他问我:“我看了你的短篇小说集,那篇《孩子,我的梦……》为什么时间是倒着写的?”
  
  “那个孩子是血癌患者,时间往前走,病情恶化,愈写愈不忍心。”我告诉他,“有一次我突发奇想,我可以把时间倒着写,这样小孩就可以康复了……”
  
  “我想的果然没错。”他露出微笑,伸出手,“很高兴看到你。”
  
  “怎么了?”我握着他的手,好奇地问。
  
  “没什么,”他喜滋滋地说,“我很喜欢你的作品,你证实了我的想法,最好的东西其实是在文字之外的。”
  
  我们聊得很好,我承认自己有点偏心,喜欢到这个小孩的病房去查房。当然,除了作品被理解的喜悦外,还因为我开的止痛药每次都在这个孩子身上取得最明显的效果,他总是很神奇地印证我的治疗理论与止痛策略。
  
  孩子的家属欢喜地对我说:“他看到你来特别高兴。同样的药明明别的医师开过了,可是,只要是你开的,对他就特别有效。”
  
  他的病情改善,使我很容易在大家面前树立专业的权威感。每次我带着住院医师及实习医师查房时,总会特意绕到他的病房去,意气风发地进行我的临床教学。虽然我注意到他愈来愈衰弱,可是,他在疼痛控制上的表现,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
  
  我有各式各样的病人,当我们变成好朋友时,病人总是跟我谈他们的人生经历,以及生病之后对生命看法的改变。我和这个年轻的病人共度了一些美好的时光。不管他的情况如何差,他从不吝于称赞我的处方对他病情的改善。
  
  那个孩子临终前想见我,我接到病房的传呼时,以为只是普通的问题,我可以忙完后再过去处理,没想到竟然错过了他的临终时刻。后来,我知道他已经过世时,心情有些怆然。
  
  见到孩子的父母时,他们并没有说什么。可是他们的眼神有点失望,好像对我说着:“我们曾那么相信你。”那样的眼神对我来讲很沉重。我知道,在我们之间,有些什么也跟着死了。我说了一些安慰的话之后决定离开,孩子的父母叫住我,拿出一大包东西来。
  
  “这是我们在他临终之前答应他要亲手交给你的。”孩子的母亲把东西交给我,“他不准我们拆,也不准别人看,要我们直接交给你本人。我们不晓得那是什么,应该是很重要的东西。”
  
  我接过那一大包东西,拿在手上轻飘飘的。我回到办公室,好奇地拆开包装,最先从包装里掉出几粒止痛药丸,等我把整个包装拆开,发现那是一整包止痛药丸。
  
  我很快明白,为什么这个孩子急于在临终前见我了。原来,这个孩子一粒止痛药都没有吃。为了替我维护尊严,他想在死前偷偷地把止痛药还给我。
  
  这个孩子因为喜欢我,希望我一次一次地去看他。他忍痛不吃药,我也就从来不曾在医学上真正帮助过他。那些让我得意扬扬的所谓成功的治疗策略、药物处方以及疼痛的改善,不过是那个孩子对我的鼓励。从头到尾,我竟然利用我的医学权威,不断地从这个孩子有限的生命中索取信心与成就感。
  
  这个孩子用他仅有的生命力,支持着一个年轻主治医师的不成熟与骄傲。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5 09:45:01

钢琴的故事时间:2014-06-28 作者:未详 点击:98次   我们到塞北张家口地区已两年了,但分配工作的事仍然遥遥无期。面对着一望无际的田野和群山,我不知多少次感慨:这辈子还能搞音乐吗?
  
  在1971年一个寒冷的冬日,我走在张家口灰蒙蒙的街头,专业用品商店里的一架钢琴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站在这架簇新的星海钢琴面前,我不禁屏住了呼吸……
  
  钢琴!钢琴!
  
  我们这群中央音乐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六八届的同学,是1969年下放到这个军垦农场的,属六十五军直属炮团。那一年,中央音乐学院全体师生被下放到河北省三个不同的地区,除了我们这塞北的六八届以外,还有天津葛沽及邯郸清风店两处,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的家父家母就在清风店那一处。学校所有教学工作全部停止,别说这整整三年没见过钢琴,自“文革”以来,大家早已与“样板戏”以外的音乐绝缘了。
  
  这次进城与钢琴相遇真是个意外的收获。此刻,我看着这架钢琴,实在百感交集。
  
  没想到刚一伸手,售货员大喝一声:“别动!干什么的?”
  
  也难怪售货员起疑,看看我当时的德行,人家不把我当土匪也难:旧狗皮帽下的一副眼镜只有一条腿和一个完整的镜片——那是前一阵为抢救堤坝漏水,紧急中被同学踩的;沾满泥土的旧棉袄缺扣子,是用一根麻绳扎在身上的;那时生活虽苦,却也没忘记耍帅,特搜来一双旧高筒马靴蹬上;当日被踩碎的假门牙尚未修好,以至于一张口就多了个黑窟窿……所以,售货员最终也没有准许我碰那架钢琴,不过他总算把价钱告诉了我:由于琴盖上的一条撞痕,此琴折价为六百元!
  
  兴冲冲回到连队后,立刻又发起愁来:哪里有钱呀?虽然我们算是“学生连”,每月有十八块钱的津贴,比普通战士多,那也是仅够温饱而已,要买钢琴,门儿也没有!左思右想,主意来了:找陈邵华借!
  
  记得我向这位学姐开口借钱时,她连想都没想就答应了,随即把六百元的现金送到我手中。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5 09:46:45

 李八瓣儿
  
  我们的李连长是个高大英俊的壮汉,极豪爽,大家都很喜欢他。一次他向全连同学训话,讲到激动处,满脸通红,说:“想过吗?你们吃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一颗汗珠摔八瓣儿地种出来的!”从此,他的绰号就成了“李八瓣儿”。李连长知道后,倒也毫不在意。
  
  所以,这次我才鼓起勇气跑到连部门口,说明了要买钢琴的事由,并要求连长让我“把钢琴运进连队”。
  
  他惊讶得眼睛都瞪圆了:“神经病!黄安伦,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知道你们是来干什么的吗?革命队伍敞开大门让你们进来,是让你们和工农兵相结合改造灵魂的。你不好好‘广阔天地炼红心’,却要买钢琴,搞什么搞!”
  
  我的台词早编好了:“宣传革命样板戏呀!没有钢琴,党和国家多年的培养就全浪费了。这不,咱们连如果有了钢琴,我就能给战士们弹《黄河》啦!”
  
  此时李八瓣儿的眼光早已变成神往,兴奋得一拍桌子:“黄安伦,好你个小子!这样吧,你如果有种真的把钢琴弄来,我就一定给你找地方放!至于运琴的事,我这就报告上级,你进城先去团部。”
  
  这一下全连轰动,大伙儿奔走相告。我们连队地处张(张家口)宣(宣化)公路之间的一个小村子,叫沙岭子。从火车站到营房还有一段山路,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管弦系拉小提琴的同学许斐尼——大钢琴家许斐平的哥哥——当时是炊事班长。动手的那天,他一拍胸膛:“这里的事我来搞定,你快去吧!”
  
  当我和另一个同学姜大鹏赶到城里,团部早已准备妥当,不仅给我派了辆解放牌军车,还调了四五个战士帮忙。
  
  汽车,火车,驴车
  
  当我带着战士们风风火火地跨进店里,着实把售货员吓了一跳。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破棉袄里掏出那厚厚的一沓钞票,神气地拍在柜台上:“这钢琴,我要了,把它给我打开!”
  
  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当即在这塞北古城响彻云霄,我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是列宁最喜欢的革命歌曲!”我边弹边这样告诉大家。
  
  姜大鹏一扯我袖子:“快走吧!”大伙儿赶快把琴抬上军车,直奔张家口火车站。车还未停稳,姜大鹏早已一跃而下,冲进了站长室。
  
  开始,站长对他提出的要求都表示爱莫能助:“免费?这是国家财产!就算我准了你们,车厢里也放不下这么大个家伙……什么?延长在沙岭子的停车时间?你想破坏国家铁路运输呀?”姜大鹏鼓动他那如簧之舌:“站长,您听,车站里正广播什么呢?对啦,钢琴伴唱《红灯记》!可咱张家口还从来没有演出过这些样板戏呢,是不是?部队下这么大力气帮我们把钢琴都运到您跟前了,您只要帮上一把,不瞒您说,咱们张家口文化大革命样板戏的大高潮,就将从您这儿掀起来啦!”站长一拍大腿:“中!”当即抓起电话,调整了沿线各站的时间表,把在沙岭子站的停车时间由原来的一分钟延长到五分钟。一声令下,火车头拖来一节空的货车厢。“搬吧,别误了时间!”
  
  军车上的战士们一阵欢呼。姜大鹏得寸进尺:“报告站长,还有一事相求。”“你还想怎么着?”“麻烦您打电话通知我们连里,大伙儿好接车呀。”“行!”“谢站长!”
  
  列车刚到沙岭子,我就听到欢呼声四起,好像过节一样。一探头,好家伙,全连百十来号人早把这小小的山村火车站挤满了。许斐尼驾着他们炊事班的驴车停在最前列,正向我招手呢。我只记得车刚停下,上百条手臂就伸了过来,我还未反应过来,钢琴已经像个水面上的火柴盒一样漂了出去,稳稳地放在了驴车上。
  
  驴车一直拉到连部门口,大伙儿把我推了进去。
  
  李八瓣儿连长早已等在那里:“好小子,你有种!‘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去,那里就是你的琴房。”而邯郸清风店方面,部队则截获了我向爹妈要钱还账的信。那里的领导在大会上批判:“有人纵容子女买什么钢琴!”在他们把信拿给家父看时,家父在领导面前骂了一声:“混账!”其实心中在暗喜,很快就把钱给我汇来,还给了陈邵华。
  
  不久,别的同学又搞来两架钢琴,其中朱晓玫的一架缺弦,大家索性用钢丝代替。电影学院的同学则想方设法展开学习,而管弦系的同学早已练起琴来。大家总算第一次全面恢复了业务。
  
  我们信誓旦旦地向李八瓣儿连长保证:“这钢琴只奏革命音乐!”其实,什么肖邦、莫扎特、贝多芬、巴赫……早已全面“复辟”了。难得连里对此一概视而不见,我真要一辈子对李八瓣儿感恩戴德。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5 09:46:57

 山沟里的音乐会
  
  我这“第一架钢琴”的故事一下子传了开去,葛沽、清风店方面立即跟上,大家各显奇谋,也纷纷把钢琴弄到了部队。
  
  一个收获是我们每个同学都始料未及的:经过这些年的艰苦磨难,大家都对音乐有了更深层的认识,生活的体验使我们领悟到音乐经典曲目中最隐秘的内涵,这些在学校是绝对学不到的。
  
  终于有一天,我们组织了一场小小的音乐会。为了这场音乐会,瑞丽借回北京看病之便,用扁担挑来一大堆乐谱,大家赶忙手抄分谱准备。到了那天,再把我的琴和朱晓玫的搬到一块儿。男生们负责到附近村里搞来肉和几只鸡,女生们则大显身手,生火做饭。大家先饱餐一顿,然后几两黄汤下肚,音乐会开场了。
  
  当瑞丽奏起贝多芬的《月光》时,忧郁深沉的气氛笼罩了整个屋子,大家都陷入了沉思,火光映红了面颊上的泪珠。
  
  我知道,从此,我们与音乐再也不能分开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5 09:47:07

阿公的价值人生时间:2014-06-28 作者:未详 点击:72次   一
  
  因为战乱,阿公一生下来就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长大后,四海为家的他干脆去跑船,靠着跑船攒了一点资本,回来做点小生意。在我的记忆里,餐桌上的鱼他从来不碰,因为他说这辈子已经吃够了鱼。我们可以想见他在海上的日子有多长、有多难以忍受。
  
  小时候我们全家一起住在一栋两层的洋房里,楼上是睡觉的房间,楼下是类似劝善堂的公共场所,开放让大家使用。在那个年代,普通人家还没有电视或收音机,阿公就自己花钱请了先生在楼下说书,让大家在结束一天辛苦的工作后,可以享受些娱乐。于是,每到夜晚,楼下总是热闹得跟夜市一样,大人小孩都来听精彩的故事。逢年过节,阿妈还会准备好一锅又一锅好吃的肉粥,摆在家门口请大家吃。
  
  那时家里请了三位管家。阿公规定我们要称呼管家们为“阿姑”,要把她们当家人看待。
  
  我们跟阿姑也真的很像一家人,都是同桌一起吃饭。阿姑在扫地、做饭时,我们不准在旁边玩或吃东西,不能打扰她们做事,要尊敬她们。
  
  其中有位阿姑年纪跟我差不多,我们俩常常在一起玩。我有次玩输了不高兴,随口便说叫她回自己家,不要待在我们家,不料被阿公听到了,向来宠我的阿公竟然叫我罚跪——那是唯一一次我被阿公处罚。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5 09:47:18

  二
  
  因为战乱、贫穷,有很多孩子像阿公当年一样,是没有父母也没有家人照顾的孤儿。阿公只要知道哪里有孤儿,就把他们带回家。我们家的后院,那时住了五十几个孤儿。阿公除了供他们吃住,还教他们学习知识,直等到他们长大,找到工作或是娶妻,可以独立生活了,才让他们离开我们家,一如对待自己亲生的孩子。阿公还要求我们照辈分称他们为叔叔或伯伯。
  
  有次阿公住院,有两位当消防员的叔叔来探病。他们可能是为了逗阿公开心,一来就很开心地大声炫耀:“我们只花了十五分钟就到了!”算算从家里到医院的距离,少说也要半小时车程。
  
  阿公听到后脸一沉,问:“你们怎么来的?”
  
  其中一个叔叔很兴奋地说:“我们开消防车来的!大家听到鸣笛的声音都让我们先过,所以一下就到了!”没想到躺在病床上的阿公马上拿起了拐杖,要下床打他们,并且很生气地叫他们回去。
  
  阿公还说:“如果这时有地方失火需要消防车,怎么办?如果有人发现你们开消防车不是为了救火,也许以后就不再给消防车让路了,这样会害到其他无辜的人!”
  
  阿公上了年纪后得了糖尿病,不但很多东西不能吃,最痛苦的是伤口都愈合不了,皮开肉绽不说,有的伤口甚至深可见骨。我看了都觉得痛,可是阿公不哼一声,只紧闭着嘴默默承受。
  
  在阿公去世前,医生让他回到家里休养。阿公可能是明白自己来日无多吧,只要能下床走动就忙着整理东西。有天傍晚,天色将暗未暗,我走进未开灯的客厅里,看到阿公正在铁饼干盒里烧一些纸,我问他在烧什么,阿公说只是一些没用的废纸。
  
  我好奇地偷瞄了一下,发现那是别人向他借钱时写的借据。阿公知道我看到了,跟我解释说,他这么做是为了不让我们后辈烦心。如果他留下那些借据,我们看到了要人家还钱,还得了也罢,若还不出来怎么办?别人会难堪窘迫,我们也会生气难过,对大家都不好,倒不如烧光了,灰飞烟灭,一干二净。
  
  一片昏暗中,火光映出阿公苍老的脸庞,他脸上有种我无法形容的光彩。那一幕,是阿公留在我记忆中最美的定格。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5 09:47:28

  三
  
  在阿公名下只有两个女儿,姨妈是他和阿妈亲生的,我母亲是他们收养的。按血缘关系算,他们只有一个女儿。
  
  阿公去世后,我们很想为他老人家办个风风光光的丧礼,但是那时家道中落,已经没有太多余钱,最后只安排了简单而庄严的仪式。
  
  告别式那天,时辰一到,泪眼迷蒙中,我看到不知从哪突然冒出了一群穿重孝的人,从离会场很远的地方,三跪九叩、哭声震天地一路拜了过来。我好奇地数了数,有五十多个人,原来他们是阿公照顾过的孩子。
  
  他们长大成人后,有贵为警察局局长、政商名人、民间剧团团长的,也有平凡的市井小民,但个个都是顶天立地的正人君子。他们以孩子的身份,来送阿公一程。
  
  阿公这一生,虽没有自己血脉上的儿子,却有这么多传承他教养的子嗣,真的值得了。
  
  灵车一共走了四个多小时。我们自己只租了两辆车,其他的车我们到现在也不知道是谁租的。阿公其实并不需要那个告别式,场面再隆重、再风光对他也没有意义,但是我们这些后辈子孙都看到了,看到了阿公是一个认真付出的人,看到了那么多人对他的不舍与尊敬。我也看到了什么叫价值,什么是人生的意义。
  
  那一天深深影响了我对生命的看法。我不再愤世嫉俗,也不再介意我所付出的是不是马上就有回报,只要积极认真地过日子,最后自会有公评。
  
  我也想好了自己最后跟这个世界告别的方式。我不要鞠躬哈腰、歌功颂德的告别式,我设想的是:在告别式的第一幕放映一段影片,内容是鼓励大家的话;接下来,再请大家谈谈我这一生做了什么事,分享从我身上学到了什么,就像一场为我举办的毕业典礼。
  
  我要在那天,把阿公传给我的感动与鼓励,再传出去。
页: 2179 2180 2181 2182 2183 2184 2185 2186 2187 2188 [2189] 2190 2191 2192 2193 2194 2195 2196 2197 2198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