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9 14:48:03

亦舒语录时间:2013-02-04 作者:小小Z 点击:535次   我们活在世界上,不是为了求人们原谅。别人要误会,让他误会好了,何必在乎?凡有人看不清楚事实,那纯粹是该人的损失,与我无关。别人看轻我,不要紧。一个人只需看重自己即可。
  
  世上总有些人跟一些人是谈不来的,何必虚伪地硬要有友无类?何不坦白地说一句,你不能赢得每个人的心。而那么多的人可以成为好朋友,我看不出来为什么定要苦苦争取敌人的心?况且这世上是有敌人这回事的,有敌人又不是没面子的事,也不是错事,完全没必要花这么多劲在这种无聊的事上,证明自己人缘天下一流。
  
  吃过苦的人,处世总大方点儿。我们知道,幸运并非必然,社会并不欠谁什么。最最没出息的人,一事无成的人,懒得生虫的人,在怪社会怪人类之余,当然拿手好戏就是表演他们的清高。
  
  世上任何事只得两流,一流与末流,当中的全不算数。
  
  为别人改变自己最划不来,到头来你会发觉委屈太大。而且,人家对你的牺牲不一定欣赏。
  
  但凡使人开心的事,大半都是有危险的。像饮酒赌博,像美貌女子,像好逸恶劳。
  
  人生试卷一共四道题目:学业、事业、婚姻、家庭,平均分高才能及格,切莫花太多时间精力在任何一题上。
  
  大都会里找生活的人,日子久了,哪里还有天性,都不过是水泥缝子里长出来的草。
  
  记住——永远只与比你高一等的人争吵。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9 14:48:15

逻辑是一条小狗吗?时间:2013-02-04 作者:小小Z 点击:178次   权威人士不无自豪地说,人类是世界上唯一会笑的动物,也是唯一会思考的动物。据说这是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的理性判断。我微笑,我思考,但有时我免不了纳闷儿。人的微笑,不过是脸上的一种肌肉搐动。我常看到马屁股上也有类似的搐动,凭什么肯定那不是另一种微笑呢?又如,狗在高兴时会摇尾巴,我们不是狗,怎么知道狗摇尾巴不是在微笑呢?
  
  我不想对人类的尊严提出挑战,只是觉得人类太以自我为中心,有时过于武断。其实,他们引以为自豪的理性与逻辑,有时并不可靠,甚至是荒谬可笑的。不妨看看人类热衷于求“平均数”和“百分比”的理性推论吧:
  
  假如一个人左脚站在一个火炉上,右脚踩在一块冰上,那么,按照统计学的推论,就冷暖平均值来说,这个人是很舒服的。
  
  又如,某单位有30个男士,其中15个结了婚,那么,统计平均数的结论是:该单位平均每个男人拥有半个老婆。或者是:该单位平均两个男人拥有一个老婆。
  
  再如,报载:某大学女研究生毕业,有50%嫁给了自己的导师。有好事者实地调查,消息果然千真万确:原来某个导师带了两个女研究生,其中一个嫁给了他,刚好50%。
  
  写到这里,我忍不住要笑了。以上所说或许有随意性,不是严密的逻辑推理,目的只是想折射人类理性的某种局限性。假如读者诸君不承认这种局限性,我们不妨再来看一段更严谨的逻辑推理:
  
  大前提:60个人做一件工作的效率是一个人工作效率的60倍。
  
  小前提:一个人挖一个孔需要60秒钟,那么——
  
  结论:60个人挖一个孔只需要一秒钟。
  
  这个数学逻辑“三段论”选自比尔斯的《魔鬼辞典》,其逻辑推理看似一丝不苟,结论的荒谬却叫人忍俊不禁。
  
  我并不想贬低逻辑,古往今来,人类利用逻辑已经获得了巨大成就。我特别想说的是对逻辑的超常规利用,如人们所说的“诡辩”。
  
  古希腊犬儒主义哲学家狄奥根尼就是一个诡辩大师。他倡导自由的性爱,不以嫖妓为耻。有人为此指责他,他反而回答道:“太阳也光顾臭水沟,但从未被玷污。”瞧,他简直是在颂扬自己,而且竟颂得让人叫绝!
  
  在诡辩大师那里,我们感到逻辑好像是他们牵在手上的一条宠物小狗。牵狗绳便是他们的机智和顾盼自雄的气概。和这样的诡辩大师认真地辩论,极有可能显得小器。唯一合适的应对,就是牵出另一条逻辑的小狗。
  
  但是,我们有足够的胆气与他们一道遛狗吗?逻辑一旦被滥用,很可能导致糟糕的事情发生。逻辑本身固然有局限性,但滥用逻辑的恶果却不能归咎于逻辑,因为一切取决于运用它的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9 14:48:26

这不是一个“局”时间:2013-02-04 作者:小小Z 点击:321次   每年的三四月份,都会有很多的大学生到我们单位应聘。作为主考官之一,我面试了很多求职者。他们稚气未脱的脸上布满了焦虑和渴望,时时小心处处在意,生怕因某个环节出错而惨遭淘汰。
  
  有一个经典的求职故事:某家公司要招募一名高级人才,众多应聘者在面试之后都未被录取,只得悻悻离去。最后一名应聘者走入总经理的办公室后,注意到地上有一个纸团,应聘者弯腰捡起了这个纸团。因为这个细节,他被录用了。这个故事广为流传,以至于求职者们在应聘尤其是面试的时候,对纸团之类的小东西都特别的敏感——这也许是招聘单位故意设的一个局?
  
  作为主考官,我要告诉你,我们不设“局”。
  
  如果你在面试的路上,遇到一位乞讨者,我可以负责地告诉你,那个乞丐不是我们的“托儿”。你给他一枚硬币,这是你的爱心,但是你不要幻想因为这个举动而在面试时被优待。
  
  如果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身边恰好站着一位孕妇,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她不是我们的“托儿”。你为她让座,这是你的美德,但是你不要将她当成面试官或面试官的夫人,而心怀希望。
  
  如果你在路上遇到一位迷路的老人,一个与家人走散的孩子,或者一个迷茫的流浪者,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他们都不是我们的“托儿”。他们需要帮助,而你帮助了他们,这是你的人道,但是你不要指望因此得到回报,而且,最好不要因此迟到。
  
  如果你走进我们的办公楼,发现桶边散落了几片废纸,我可以负责地告诉你,这不是我们故意设的“局”。你弯腰将它们捡起来,丢进垃圾桶,这是你的细心,但是你不会因此被加分。
  
  如果你扶起了一把扫帚,如果你擦干了桌上的水,如果你也在面试考场捡到了一个纸团,如果你为主考官的茶杯里添了水,如果你发现我们的招聘材料里有个错别字并给予纠正,如果你注意到挂在墙上的时钟不准,如果正在回答问题时你的手机突然响了,如果某个考官狠狠地打了个喷嚏⋯⋯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这些都不是我们故意设的“局”,都不是我们面试的环节和细节。
  
  我们会问你一些很专业的问题。你的能力,你是否是这个岗位最有力的竞争者,才是我们最关注的细节。
  
  在求职的路上,你所遇到的和没有遇到的这些,都不是我们设的“局”。但是,我可以同样负责任地告诉你,你的爱心、美德、人道、细心,这些都是你的素质。也许它们不会为你的某一次求职加分,但它们一定是你人生大“局”里,关键的一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9 14:48:41

雨人时间:2013-02-04 作者:小小Z 点击:179次   许多年前看过达斯汀·霍夫曼版的“雨人”,现在,我知道他们是谁。
  
  比如我的朋友王苑青。他认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房子是心房。他干的事情大多徒劳无功,但他乐此不疲。他淹没在人堆里无声无息,是那么地不合时宜。
  
  比如作家张承志。张承志也不合时宜,这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死硬派。他在成名之后撕掉所有人的名片,名片在他眼里的社会角色,意味着希望,能带来幻想,以抵抗恐惧。“撕名片的方法之首要原则,是不要对不义的世界再存任何一丝幻想。”他说。你呢,你会不会因为忘带名片而折返办公室,或不厌其烦地把你的名片分门别类?
  
  他们都是雨人,却不是自闭症患者。他们只是精神世界里的马拉松选手。孤独?是的。难免被人笑话?是的。享受?是的。他们当然知道世俗的价值界定,但仍然坚持自己的路。
  
  这些消费社会里的清教徒也是雨人:吃素;环保;不买车;不用信用卡;不煲电话粥;不追奢侈品;不要SUV和多功能电器,只要基本功能;选择稳定的家庭关系,不玩一夜情,不外遇;不参加大奖赛,拒绝成名和炒作;亲力亲为,不请家教和保姆⋯⋯
  
  塞林格是雨人,《麦田守望者》之后,他选择后半生在林中木屋独处。张国荣是雨人,他是选择同性的爱情歌者,以自杀从伤害中解脱。海子是雨人,他是活得郁闷的诗人,但死后,房地产商拿他的诗歌在卖房子。
  
  城市生存伦理日益简单而粗暴:你要工作,要赚钱,要成功,要有人脉,要结婚生子,要顺势而为享受生活。
  
  相应地,以下九种情境被公众鄙夷:
  
  工作很久都没升职;在社会上没地位;做事而没有名利回报;长久地为情所伤,或倒贴金钱;跟钱跟上司过不去;有捷径偏不走;在行业内或圈子内不遵行规,众人皆醉而你独醒;性格孤僻,不合群;梦想太大。
  
  鲁迅认同卡莱尔说的——
  
  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现在,你在长夜痛哭,说是因为失恋,马上有人安慰你;说是因为思考人生,朋友的第一反应是帮你请心理医生。
  
  人性之残忍,莫过于对异于常理不循世俗的人和事,缺乏宽容和探究之心,放肆嘲笑妄加鞭挞再踏上一只脚,浑然不顾自己的无知和可能造成的伤害。
  
  我们不是雨人,这没什么可骄傲的,我们只是更善于保护自己而已。我们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正常、安全、体面,前程似锦。我们习惯跟着大部队走,跟着导游走,然后玩一些无伤大雅的小聪明小伎俩。我们知道什么叫“政治正确”和“生活正确”。除了投资理财,我们不愿再冒任何别的人生风险。
  
  并不需要艳羡或歌颂雨人的传奇,嘲笑能免则免吧。我只能说,每个人心中有一个理想国,你要宽容别人的理想国孤独而深邃,与你不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9 14:48:52

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八个朋友时间:2013-02-05 作者:小小Z 点击:333次 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八个朋友:

  导师:指引你往正确方向前进的朋友。当你的职业生涯遇到困难,他们会为你剖析利害,为你提供智慧支持,直到你找回自我、找到答案。
  
  同盟:你事业的好帮手,尽管你们也可能会存在竞争关系,但这种竞争是开诚布公的,你们有共同的目标和更远大的利益,互相协助,帮对方把各种匪夷所思的计划付诸行动。
  
  同好:有相近兴趣的朋友,这往往是亲密友谊的基础,你们可能在运动、宗教、工作、政治、食物、音乐、电影或书籍上有相同喜好,或者同属于一个小团体、共同的人际关系。
  
  推手:就是那个在你犹豫不定或缺乏机会的重要时刻给你决定性力量的人。他们慧眼识珠,在茫茫人海中发现你的闪光点,并为你的优势争取到合适的机会。
  
  中介:其实就是职场中的红娘,他们会把你介绍给别人或者把别人介绍给你,邀请你去吃饭、参加聚会,扩展你的社交圈,给你创造潜在的机会和带来新的资源。
  
  支柱:在你失意时充当你的倾诉对象,给你精神依靠;当你得意时为你欢呼呐喊甚至免费宣传的人。你对支柱的情感基于对他们百分之百的信任,而他们也总会在适当的时候给你正面的指导。
  
  开路者:打破你固有思维和圈子的传统定势,开拓你的视野、鼓励你接受新想法、给你提供新机会、介绍你给新人群的朋友。你可以对他大声表达那些充满争议的想法。如果你想改变现状,与开路者聊聊也许是不错的选择。
  
  开心果:一个“好玩的朋友”,积极热情,时常耍点小幽默。他们善于找出正面的能量,办公室里有了他,一定欢声笑语;聚餐聚会,他是必不可少的气氛调节者;当你心情低落时,他的一个冷笑话都能让你瞬间忘记所有不快,恢复动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9 14:49:04

古代皇帝如何炒作时间:2013-02-05 作者:小小Z 点击:253次   古代的一些皇帝很会炒作,通用的手法就是制造一些神奇的“祥瑞征兆”神化自己,为获得并巩固“真命天子”的地位服务。
  
  汉高祖刘邦:刘邦出生前,他的母亲“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你看,真是神乎其神,太厉害了,人和龙居然生出了儿子!看来,为了爬上皇帝的宝座,小亭长出身的刘邦,在“根正苗红”这个基本条件上没少做文章。
  
  魏文帝曹丕:好像捧曹丕臭脚、为他吹喇叭的人特多,他“生时,有云气青色而圜如车盖,当其上终日,望气者以为至贵之证,非人臣之气”(《魏书二·文帝纪》)。你看,一出生就板上钉钉了:当皇帝的料。曹操犹犹豫豫,最后下定决心立曹丕为太子,或许也是受了这些“望气者”鼓吹的影响吧?看来,群众的舆论可不要小瞧。
  
  蜀先主刘备:刘备血统高贵,可惜到他这儿混得只能卖草鞋了。不过,吉人自有天相,在他家的“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蜀书二·先主传》)。这个“征兆”玩儿得绝!用你眼前的实物做文章,给你一种不唬弄人的真实感,叫你不得不信。这种炒作法儿,完全符合刘备的性格:瞅着实在,其实鬼子六。
  
  晋元帝司马睿:司马睿出生的时候,“有神光之异,一室尽明,所藉藁如始刈”(《晋书帝纪第六·元帝》)。给人的感觉,真可谓“来者不善”。但“炒作”之下其实难副,后来的实践证明,他的能力很一般,人用不好,事摆不平,皇帝当得挺窝火。这期间,出来个“闻鸡起舞”的祖逖,好像比他要出名得多。
  
  南朝梁武帝萧衍:萧衍是个奇迹,活了86岁,做了48年的皇帝,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的皇帝堆儿里,足以称得上凤毛麟角。他的母亲“皇妣张氏尝梦抱日,已而有娠,遂产帝”(《南史卷六·梁武帝纪》)。显然,这是又一个配合儿子造舆论的母亲——但和刘邦的母亲比起来,萧衍的母亲张氏抱着太阳的梦兆,比刘媪的身上盘着一条龙文雅。
  
  隋文帝杨坚:杨坚可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他的这个皇位似乎来路不正,所以也没少做正面宣传。他出生的时候“紫气充庭”(《隋书卷一·高祖纪》),有一次竟然“头上角出,遍体鳞起”(引同上)。如此的炒作,无非要表明:即便是篡权当上皇帝的,也是上天的安排。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上台后的杨坚能务虚也很务实,是个难得的好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走上权力的顶峰不乏血淋淋的味道,他清楚得很:不管怎么讲,杀死同门手足,好说不好听。所以,为自己获取皇位合法性的炒作就显得更加重要,但明显弄巧成拙了,你看:他出生的时候“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旧唐书卷二·太宗纪》)。这不是睁着眼睛编瞎话吗?不过,李世民确实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点,那就是:我能。
  
  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的“祥瑞征兆”最多,“前后祥瑞凡一十九事”(《旧唐书卷八·玄宗纪》),其中有一次,他出去打猎,“有紫云在其上,后从者望而得之”(引同上)。真是人证物证俱在,说得煞有介事,你不信都不行。但随从们说看见了就能证明它有吗?李隆基身后的“紫云”也许就是安徒生讲的那件皇帝的新衣。
  
  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出生的时候,“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宋史卷一·太祖纪》)。这真叫人怀疑是不是胎里带来的皮肤病。其实,赵匡胤大可不必如此地炒作,他突出的政绩足以说明了这样一条真理:是不是好皇帝,绝不在于什么“征兆”。德才兼备的人上了台,有没有“征兆”,也会获得老百姓的拥戴,否则,你“征兆”再神奇,上去了也得被赶下台。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9 14:49:14

比快更快的是什么?时间:2013-02-05 作者:小小Z 点击:338次 比快更快的的是什么?


  比刀更快的刀是什么
  不是刀却能切断一切
  甚至切断流动的水
  
  比思念更快的思念是什么
  不能到达却能联通一切
  甚至联通古埃及的王
  
  比死亡更快的是什么
  死亡到达的时候它主宰一切
  而它主宰着死亡
  
  比刚才更快的是什么
  比快更快的又是什么
  快得赛过骏马被闪电击中
  
  所有的我知道的一切
  所有的你生命的一切
  都是那两个字:过去⋯⋯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9 14:49:27

一张纸时间:2013-02-05 作者:小小Z 点击:475次   一张纸,升则为天,落则为地。
  
  一张纸撕碎了,在天为云,在地为菊。
  
  若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则是一片又一片的雪花,纷纷扬扬,潇潇洒洒。
  
  一张纸,即使戳破了一个洞,也是智者梦中不眠的眼睛。
  
  薄,不过一张纸。有时,它薄得像少女娇羞的脸皮。厚,不过一张纸。有时,它厚得像一堵怎么钻也钻不透的墙壁。
  
  在我青春的案头,随意被风吹起的一张纸,就是一匹速度最快的白马,跳过污水,跃过沼泽,擦着黑夜的边缘,以看不见的速度,抵达黎明。
  
  一张纸,放在水里是舟,挂在桅杆上是帆。一张纸,如果一条边是此岸,那么另一边,则是不折不扣的彼岸。
  
  我常常惊讶于大地是一张纸。那些高得不能再高的楼房、低得不能再低的茅舍,金碧辉煌也好,四角漏光也罢,统统被称为:纸上的建筑。
  
  倘若,大地真的是一张纸,那我们这些芸芸众生,就是纸上的一粒粒文字⋯⋯有人,单纯似简化字;有人,复杂如繁体字;有人,拘谨如正楷;有人,洒脱如行楷;有人,狂放如草书;www.diyiread.com有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了错字、别字。
  
  男人与女人,组成了家庭。有的,幸福得让人觉得他们是感叹句;有的,平常舒缓如陈述句。还有的呢?比如说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硬绑在一起的家庭,我觉得像一个个病句。
  
  面对一张纸,我们应该留下怎样的笔画,怎样的书写?就像钢,不经过淬火处理,不能叫真正的钢一样。
  
  一张纸,如果不写上文字,那它就不能被称做真正的纸。我看见,笔尖的马蹄,从纸的草原,掠过。
  
  一张纸,可以写成求爱信,也可以写成绝交书;可以写成表扬稿,也可以写成诬告词;可以写成起诉状,也可以写成判决书;可以写上谎言,也可以写上真理。
  
  假设,一张纸是一面镜子的话,那么,你是什么样的人,它就让你显出什么样的形容。
  
  多么容易受到伤害,一张纸,被你不经意地折着,它的伤痕,谁能看到?
  
  把一张又一张纸,集合起来,就是厚薄不同的书了。就像一枚又一枚的落叶,组成了秋天的秩序。离家多年的游子,常常把自己的那一份无奈的思绪,写成16开或者32开的乡愁。
  
  倘若,一张纸被火焰舔死,那么,黑蝴蝶一样的灰烬,就是它死后的另一种形体。而那写在纸上的一粒粒文字,则是烧不了、焚不透的舍利子。
  
  人情薄如纸,那是一张脸色苍白、绝对贫血的纸。请用你的手指,把这薄如纸的人情,捅破,这样,就能看透火热与冰冷的生活。
  
  一张纸的前身,可能是一株原始森林里的参天大树,也可能是一垛稻草、甚至两张破渔网、三把烂麻绳⋯⋯正是这些来自乡野与民间的物件,孕育出了一张又一张纸。
  
  一张纸,一旦变成处方,到底能够治愈多少人的疾病?那些死去的药,正是通过一张纸,才得以复活。
  
  不要小看一张纸,哪怕它再粗糙,一旦你离开了这个世界,它也能化做小小芦席,裹住你苍茫一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9 14:49:38

人生三境说时间:2013-02-09 作者:小小Z 点击:435次   王国维有人生三境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孔子也有人生三境说:“少年人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中年人血气方刚,戒之在斗;老年人血气已衰,戒之在得。”
  
  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别样的“三境”。2011年,一个步行在高速公路上被交警劝阻的40岁男人,也有三境,他的三境小一些,但很温暖:“日行一百里,小年夜在岳父家过,大年三十给母亲磕头。”当时,眼看劝阻会贻误男人伟大的“三境”,交警竟呼唤同事替班,自己开车送了他300公里。
  
  这让我想起一位作家,他的三境之一也很温暖:“带祖母去集市,骑那种载货的大号脚踏车,让老人家坐在后面,垫上棉垫。”2012年,一个女生贴出她的微博:“我的理想是爱上一个人,和他去乡下教书,垄出一块地来,种上豆角和丝瓜。”2012年,记者采访一位抗战老兵,老兵的心愿是:“把散落在缅甸的战友的遗骨都收起来,造一本花名册……要一个字不错,一个人不落下。”2012年,高晓松的妹妹说:“哥,我在非洲呢……我的摩托坏了,整个非洲都没这零件……我现在在撒哈拉当导游,等零件寄到。”当然,这些都不是典型的三境。水的三境,才更像三境:“不污,不形,不灭。”不怕同流合污,没有固定的形状,生生不灭。最近,科学家发现水还有更伟大的第四境——平衡和参与地球的自转公转。
  
  1989年,在苏州寒山寺参加一个“为世界和平祈祷”的活动,晚上与住持闲聊,他说了一个佛门中人的三境:“忘记自己是谁;忘记此地是哪里;忘记还有生死这回事。”当时,我抑郁症严重,便很想知道人的生死预期,谈着谈着,谈到了死的困惑。没想到,他一句话便把我点醒:“施主的肉胎系白白所得,谈何惧与不惧!”译成口语,就是:“人生在世,买一根油条尚且要付钱,上天把身体赊给你,分文未取,他要拿走的时候,还轮得上你来说三道四?”真是好境界!
  
  民国时期,杭州流行三种人的三种生活方式,也算是三境:一种是落魄文人,“钓一只虾,暖三盅酒喝”;一种是普通人家,“抓一条鱼,分三家人吃”;还有一种是有钱人,“做一票生意,养活三代人”。另外,当代的宅女宅男也有三境:“不洗,不喝,不出门”和“不嫁,不娶,不见祖母”——为何是不见祖母,而不是不见父母呢?因为祖母要唠叨呀,而父母是早已司空见惯,无可奈何了。
  
  搞艺术的也有三境,他们“白天,糊涂一丈;傍晚,入木三分;凌晨,离地半尺”,或者“看电影时忘带眼镜,下馆子时忘带酒,谈恋爱时忘带女友”。
  
  其实,做过“呵苗如子、杀人如麻、挥金如土”这些事情的曾国藩,也有人生三境:“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9 14:49:47

没人能取代你的人生时间:2013-02-09 作者:小小Z 点击:762次   在我带着学生去英国凯特汉姆学校做访问期间的一天,我的一个学生和凯特汉姆学校的一个孩子去海边玩耍,却遭遇了海啸。
  
  瞬间,两个孩子所在的高处变成了一座孤岛。望着肆虐的海水和狂风,两个孩子都感到了深深的恐惧。但是他们知道,如果不选择自救,海水迟早会吞掉这座危险的孤岛。中国孩子立即想到了打电话求救,但是他发现手机已经没有信号了;英国孩子则找来了两根木头。
  
  半个小时后,海啸开始有所平息。英国孩子经过仔细观察,推测从这座孤岛到陆地大概需要游10分钟。他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撕烂,做成了两条绳索,把自己紧紧地绑在木头上,又帮中国孩子绑好。
  
  10分钟的距离,因为海水的肆虐,两个孩子不知道呛了多少口海水。英国孩子几近窒息,再转头看中国孩子,早已昏迷过去,他只得艰难地靠近对方,努力地推着对方艰难前进。
  
  半个小时后,两个孩子终于到达了岸边。英国孩子挣扎着给中国孩子做了人工呼吸后,找到了赶来的救援人员。他们被送到了医院,经过检查,两个孩子的身体都只有几处轻伤。等中国孩子醒来后,www.diyiread.com我问他:“你知道为什么他能自救,而你只能等着被救吗?”中国孩子摇摇头。我说:“那是因为你习惯了被帮助,而在英国孩子的理念中,什么事情都得靠自己,因为你是独一无二的,无人能够替代你。”
页: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819 820 [821] 822 823 824 825 826 827 828 829 830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