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见刊稿件】柴里煤矿32位拣矸女工:8个月“捡出”效益2000万元
原标题:走近柴里拣矸女工捡出效益2000万元吨煤增加热量200大卡———
走近柴里拣矸女工
刘光贤报道:
每天在皮带旁站立8小时,仅凭双手就能在1分钟内拣出86块矸石,一个班拣出的矸石能把载重1.3吨的矿车装满整整90辆,这就是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柴里煤矿的32位拣矸女工的日常工作。
看似挑挑拣拣并没有多少科技含量的工作却为企业带来了惊人的效益,去年以来,拣矸女工们创造的原煤提质效益达两千余万元。日前,记者来到柴里煤矿的矸石手选班,感受拣杆女工艰苦并充实的工作。
拣矸,顾名思义就是把原煤中的矸石挑拣出来,从井下提升出来的原煤需要经过拣矸工的去矸,方能保证原煤的高品质。走近手选班,还未进门就听到机声隆隆,站在门口几乎听不见半米外的说话声。走进门,飞扬的煤尘中,一条长长的皮带快速运转传送着煤炭。十几位女工带着帽子、口罩、手套站在皮带两侧,把夹杂在原煤中的矸石和杂物用手挑选出来放到一旁的矸石溜槽里。弯腰、挑选、捡起,这样的动作拣矸女工们每天要重复上万次。
高速滚动的皮带上放置的是在水里浸过的煤炭,矸石混杂其间看起来与煤炭几乎一模一样,外行人根本无法辨别。“是矸是煤我们一眼就能分辨出来。”矸石手选班班长刘秀云告诉记者,煤的颜色黑,分量轻;矸石的颜色发灰,比较重。由于手选班的女工们个个经验丰富,拣矸时只见双手上下纷飞,速度飞快。矸石溜槽里的矸石有的拳头大小,有的仅栗子般大小。“为了保证原煤回收率,再小的矸石我们也会尽力挑出来。”刘秀云说,因为她们是原煤出厂的最后一道关口。
由于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拣矸也被称为地面工作的“采煤一线”,是煤矿地面工作中最脏、最苦、最累的。女工从事这样的工作更是承受着体力上的重重考验。“拣选皮带的运行和主井提升是同步的,只要主井提升,拣选皮带会一直运转。”拣矸女工刘萍告诉记者,因此她们必须一刻不停地紧张工作。遇到提升量大时,一个班8小时皮带会一直处于运行状态。当班的女工们只能一手拿着馒头一手忙着拣矸,有时忙忘了甚至会把乌黑的矸石填进嘴里。
随着柴里煤矿开采年限的延长,近年来井下工作面的断层矸石和夹矸大量混入原煤中,造成原煤矸石含量增大、硫分增高,严重影响了原煤落地的质量和入洗质量,甚至影响了正常的生产销售。尤其是当前煤炭市场低迷,煤炭质量不过关就意味着失去市场和客户,意味着企业丧失了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为此,必须加大矸石分拣力度,提升原煤品质。于是,柴里煤矿扩充矸石手选班规模,从原有的部室加派20名女职工,组成了目前这支32人的“娘子军”。2013年3月,新组建的手选班就遭遇井下采掘条件突变,原煤含矸量激增。为确保原煤品质合格,32名女工全员上岗,每天平均工作超过9小时。仅3月3日当天就拣选矸石600多车,重量达780吨。
伸出双手,没有女性特有的白皙修长,而是关节粗大、指甲嵌灰;常年的站蹲工作使她们的腰身微弯,不再挺拔。但正是有了拣矸女工的奉献,柴里煤矿的原煤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吨煤热量平均值增加近200大卡,外运商品煤合格率达到100%,今年1至8月份创造的原煤提质效益近两千万元。原煤少流失、矸石不放过、精挑细选严把关。精益求精的工作为柴里煤矿的拣矸女将们赢得了众多荣誉,她们先后荣获矿感动柴煤团队、集团公司女职工标兵岗、枣庄市十佳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和枣庄市“工人先锋号”等称号,成为柴里煤矿乃至枣矿集团的一面旗帜。 真高效 真是了不起! 倘若未走样,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