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矿嫂的针线包
文/侯春辉老矿嫂走了,走的那天,矿山周围浓雾弥漫,天空中飘着雨,淅淅沥沥,如泣如诉。
老矿嫂其实并不老,六十岁都不到,说她老应该是资历老,四十年前,十八岁花季的她就伴随老公来到了矿山,平平淡淡的日子就在这浩瀚无垠的大山中悄然划过。在通向矿山的那条光滑的青石板路上,一茬茬矿工汉子从这里来,也从这里走,来来往往的矿工,似乎忘记了老矿嫂的名字,取而代之的是“老矿嫂”这一亲切的称谓。也正是这条光滑的青石板路,不仅烙下了老矿嫂四十载人生岁月的步履,而且还见证并记录了她坚守矿山的故事。
二十多年前,老矿嫂的丈夫在井下作业时,被落下的顶板砸断了一条腿。从此,老矿嫂的肩上就多了一副重担,丈夫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离不开老矿嫂料理。生性憨厚的矿山汉子看着妻子受到拖累,心中很不是滋味,恨不得一死了之。他一次次对妻子说,自己如今已成了废人,你还是趁早离开矿山吧。多少次他还故意在妻子面前发脾气,不吃不喝拒绝医治。老矿嫂知道丈夫心存愧疚,不愿让自己跟着受累,但是,老矿嫂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女子,她毅然决然地对丈夫说,假如大难临头各自飞,那就不配做一个矿工的妻子!
丈夫在老矿嫂的悉心照料下,身体康复得很好,很快就能拄双拐下地了。前些年,煤矿建起了职工书屋,考虑到老矿嫂一家的特殊性,矿领导特地安排老两口照管书屋,做些收发报纸、整理书籍之类的轻松活。闲暇之余,老矿嫂心想:当丈夫身体受到伤残后,是煤矿让我们领略到了家的温馨,是煤矿的汉子让我们饱尝了兄弟的情谊。如今,自己身体好,应该为矿上、为矿工兄弟们做点啥子事才问心无愧!
哦,对了,矿工兄弟们只能干粗活,他们的衣服破了谁补呢?我不是派上用场了吗?说干就干,老矿嫂拿出了跟随自己几十年的针线包,挨个挨个上门收起了矿工们的破衣服。
矿工干的都是重体力活,在井下磕磕碰碰衣服最容易破。往日,衣服破了都是兄弟伙自己操作,一针一线就像蚯蚓钻洞一样胡乱缝几下,往往穿不了几天又会“旧伤复发”。如今,老矿嫂为大家解决了这一“老大难”,那可是轻松自在多了,只要大家一下班,准会齐刷刷来到食堂,炒一盘花生米,舀半斤老白干,扯开嗓子吆三喝五自娱自乐去了。
日转星移,日子在老矿嫂一针针、一线线和矿工们的吆喝声中悄然溜走,每天早晨,在老矿嫂门前拿着衣服嘻嘻哈哈进出的矿工,已成为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天不佑人!一天,老矿嫂门前忽然寂静了下来,原来,老矿嫂生病住院了,据医生说老矿嫂病得很严重,恐怕时日不长了。矿工们相约到医院看望老矿嫂,饱受病魔荼毒的老矿嫂已经气若游丝。大家静静地站在病床前,老矿嫂环视了一下满屋的矿工兄弟,费力地从胸前摸出一个红色绸缎缝制的针线包,缓缓地对大家说,这是我的陪嫁物,跟了我几十年了,我再也不能为兄弟们缝衣服了……
老矿嫂的灵堂前,一个鲜红的针线包伴随着烛光随风摇曳,线包里密密麻麻的大头针发出水晶般的光芒。
在出殡的路上,“老矿嫂……”那一声声动情地呼喊,此起彼伏,在那滑溜溜的青石板路上荡漾,在那雨雾缭绕的矿山上空回旋。 一个矿井工人的妻子,虽然生命卑微,可是却让人肃然起敬!平凡的人生,却书写着伟大的历程! 学习了。 写的很感人,一位普通的女性能在出殡的路上,听到“老矿嫂……”那一声声动情地呼喊,说明她是一位值得尊敬、值得怀念的人。 重情重义的女子,善良的女子,都会在人心开出花来。有一种柔情似水,把心打湿。此文文笔朴实,一如这位矿嫂。
问好。 一位令人敬重的老矿嫂,身上传承着中华民族妇女优良的传统,对爱不离不弃,并爱屋及乌地把爱传递给了别人!
学习,问好! 好文,加为精华,共品。
问好 感谢各位老师的点评和鼓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