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记——胡同文化
http://180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6/18/16/17/129fd837ee7g215.jpg北京行之——胡同文化
去北京的次数自己也数不清了,对北京的了解也是越来越深刻。
还记得有人称古都文化为“胡同文化”和“四合院文化”, 胡同是北京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北京城三干多年的发展,演绎了老北京人生活方式独有的“京味”特色。
这次去北京本没有去胡同游的概念,只是知道老外对北京的胡同游很感兴趣,常常是成群结队乘着人力三轮车很惬意的逛逛北京的老胡同。
我是应同室的朋友之约,随便走走的,没想到这一走竟然走到了北京最著名的什刹海。关于什刹海以后我会隆重介绍,所以这里就是主要说说我眼中的北京老胡同。
行走在北京的老胡同,已经感受不到老北京的韵味了,也看不到四合院里的欢声笑语。只是穿梭在四通八达的胡同中,想象着老北京胡同的热闹和繁荣。
当然,在这样的胡同游中,还能看到老外带着神秘色彩前来膜拜的身影,只是不知道他们走的时候是否还会对此有更深的印象。
我的北京胡同游是从那些还泛着一些老印象的门开始的,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些门还是不是我所能感受到的历史沧桑的门,从那些朱红油漆的木门中,我宁愿相信,这里还残留着一些历史的印记。
如今被钢筋水泥包裹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怎么也比不了在夏天的时候,胡同口树荫下,聚集着穿着裤衩儿背心儿,拿着把破扇子,提着个破马扎儿,说起话来神采飞扬,天南海北,国事家事,什么事都能作为一个话题神侃半天的老街民。那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有多近?那时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多么的亲近?!我还清晰记得天天早上清脆的收垃圾车的铃声,邻里街坊谁家做了好吃的都要拿着碗给邻居送一些的亲情,当挨家挨户的烟筒里升起袅袅炊烟的时候,那也是一种幸福的景象。
可如今的胡同里居住的人是否还延续着那种美好的记忆,我无从考证,但愿这种亲情还在延续……
http://1864.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6/18/16/10/129fd7d5f3cg214.jpghttp://1874.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6/18/16/10/129fd7dcfbcg214.jpghttp://181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6/18/16/11/129fd7eb5edg214.jpghttp://1844.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6/18/16/13/129fd801f4fg214.jpghttp://1864.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6/18/16/16/129fd82e2a7g215.jpg 新宇老师对北京胡同的描写很到位,也很新颖,韵味十足,给人以如亲临其境之感。文笔优美,措辞的当,一段老北京的悠久历史娓娓道来,令人赞不绝口,回味悠长。 图文并茂,赏心悦目,给您加分,加精,感谢您的精彩分享,期待您更多的来稿。 图文并茂,北京北京,古老的城市。 再赞一个,好图好文章,好文章配好兔。 美好的胡同装满美好的记忆,新宇老师用优美的笔触带领我们领略了这个让人无限怀念的老地方,留下的不仅仅是遗憾,还有很多很多。。。。
回 1楼(鲁宝林) 的帖子
感谢夸奖啊!回 2楼(鲁宝林) 的帖子
嗯,一定的!回 4楼(王明明) 的帖子
感谢支持啊!回 5楼(鸿雁) 的帖子
感谢蒲老师支持!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