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爱自己的家之第十二章:难忘家乡的腊八节
谁不爱自己的家第十二章:难忘家乡的腊八节
腊八节就要到了,按照家乡的习俗,要吃八宝粥。不仅要吃八宝粥,还要砸个“腊八爷”立在粪堆上,我不知道为什么,反正,我们村和附近的村子都有这个习俗。
腊月初七下午,村里大人小孩都拿着斧子,撬棍,扁担,箩筐,呼喊着到河里砸冰,做“腊八爷”。
见别人都去,我自然也不能落后。也拿了斧子和箩筐加入到砸“腊八爷”的队伍里。到了河边,走到冰面上,选一块冰层后的地方,就开始砸“腊八爷”了。
砸“腊八爷”没有多大讲究,就是先砸出一个长方体冰块,大小越大越好,当然太大了拿不动。
我不敢砸的太大,差不多就行了,因为太大了也拿不回家去。
人们一边互相讨论着,一边就用斧子砸冰了。
砸一个长方形冰块,那还有啥理论可讲,在冰面上拿斧子画一个长方形,然后照着印砸冰就行了。
砸着,砸着,忽然,由于用力过大,把一个以初见雏形的冰块给砸掉一个角,这时我才知道是大意了,不小心了。
再选一块地方,重新来砸,这次小心多了,但速度就慢了,慢就慢吧,还是小心为好。
这一回成功了,一个长接近两尺,宽和厚六七寸的长方形冰块终于砸成了,但还不能叫“腊八爷”。
冰块砸好了,还要雕刻,在冰块一端砸出一个圆圆的头型来,才叫“腊八爷”。我小心谨慎的,慢慢的雕刻着,生怕再砸坏,可就功亏一篑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精雕细刻下,一个圆圆的脑袋已成型,然后再刻上鼻子、眼睛、嘴巴、耳朵,“腊八爷”就大功告成了。
“腊八爷”刻好后,需拿回家去,我直接把“腊八爷”放进筐里,背着就回来了。
回来后,把“腊八爷”端端正正的立在厕所旁边的粪堆上。
晚上,将做八宝粥用的麦子、红豆、花生、软大米或叫江米、红枣、核桃、高粱、小米准备好,然后用水浸泡着,等第二天早上,天不亮母亲就要开始熬粥了。
我还在睡梦中,母亲就早早的起来生火熬粥了。
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我循着香味爬起来,只见母亲已做好了“八宝粥”!
母亲在做“八宝粥”的同时,将一碗红粥水,连碗冻出外面的窗台上,也就是给“腊八爷”做一个红帽子。
我急忙起床,来到门外,见碗里的红粥水已凝结成冰,我将结冰的红粥水碗拿回家,消了消,然后一倒,红粥水结成的冰块就倒出来了,一个圆圆的红帽子就做成了。
我拿着红帽子,快步走到厕所外的“腊八爷”面前,端端正正的给“腊八爷”戴上一顶红帽子,“腊八爷”戴上红帽子,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好看、漂亮。
给“腊八爷”戴好了帽子,我就回家吃“腊八粥”了。
可母亲说:“你还不能吃,先得给天地什么神和‘腊八爷’吃,他们吃了你才能吃。”
我问不解的问母亲:“为什么这么做?”
母亲说:“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
我只好拿着一碗粥,用筷子夹着粥,走到院子里朝天的各个方向四面抛洒一通,再朝着地各个方向抛洒一番,再去给“腊八爷”抛洒一番,完事后才能回家吃粥。
吃着母亲做的“八宝粥”,那香味,那个甜,至今想起,都回味无穷。
我就喜欢吃母亲做的“八宝粥”,别人做的“八宝粥”总没有母亲做的香,好吃。我吃了整整两碗,才算吃饱。
母亲说吃了“八宝粥”,就要开始过年了,你爸爸也就快回来了。
大同煤矿集团大同地煤青磁窑煤矿 财务部 王瑞平
2014年4月20日
各地习俗不同,老师的笔下腊八节很有乡土气息。期待下文
问好 引用第1楼沐沐于2014-04-20 12:09发表的:
各地习俗不同,老师的笔下腊八节很有乡土气息。期待下文
问好 p_w_picpath/back.gif
谢谢沫沫老师点评。 繁琐的腊八习俗,把人们对家人平安及美好生活的向往囊括其中,也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一番异地的腊八习俗。
学习王老师美文,问好!
回 3楼(胡云峰) 的帖子
谢谢云峰老师精彩点评。回 1楼(沐沐) 的帖子
再一次表示感谢!回 3楼(胡云峰) 的帖子
再一次表示感谢!鼎力支持打工文学!
鼎力支持打工文学! 鼎力支持打工文学!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