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医闹:200块钱一天还管一顿饭 工作内容是"围观"
昨日,民警在公明广场表演小品《医闹》。深圳晚报记者 陈玉摄
深圳晚报记者 伊宵鸿
200块钱一天还管一顿饭,工作一点都不累,主要内容只不过是“围观”。这活儿就是现代医患关系的畸形产物——职业医闹。在深圳的医院周边,活跃着这么一群特殊人士。从病患纠纷的策划,到人员的聘用选择,从“闹”的形式方案,到收费的标准制定,已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深圳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刘明很有感触地说,他负责医院安保工作多年,深知医闹的职业化威力。
1
来医院闹,到场就给钱
刘明说,去年,深圳市第一人民医院共发生108单大大小小的医患纠纷。2011年,曾经发生过一次举旗示威的职业医闹行动,将医院的大门围堵得水泄不通,救护车都无法出入。可能那一次医闹还嫌参加闹事的人数不够,他们频频群发短信四处找人助阵,不想正好发到了刘副院长的一位朋友那里,问他可不可以参加,来了就有钱分,如果能带几个十四五岁的小女孩就更好了,因为小姑娘到了现场“最不好惹”,就算警察或者保安敢对她们采取行动,小姑娘们只要大喊“非礼”、“打人”,他们就没招儿了。
还有一次,有个小伙子抱着一个病危的婴儿,到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就诊,医护人员经过7个小时紧急抢救,孩子还是死亡了。小伙子大喊大闹着要求赔20万,医院的工作人员询问一些孩子的基本情况,没想到他支支吾吾地说不清楚。医院的工作人员觉得小伙很可疑,要求给小伙和婴儿做亲子鉴定时,他就跑得没了踪影。该院警务室的民警调查后得知,原来婴儿患有多种先天性疾病,是小伙子特意花6000元买来“闹”医院的。
2
医闹专业化,“点子”最值钱
刘明有些无奈地承认,现在的职业医闹越来越“专业”,在精心策划的同时,还研究着医院的反制措施,他们总会想方设法根据医院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找到一些闹的理由,一旦这个理由被公众接受,并且对医院形成强大的压力,最终逼迫医院接受他们的条件,出点子的人就会拿到非常高的一笔“策划费”。为此,医闹中也催生了一些具备一定医学知识的“职业策划人”,他们会先细细研究患者的原始就医资料,包括病历本、诊断报告、化验单等文件,仔细研究医院的漏洞,然后选择性出击。一旦发现在诊疗过程中医生有误判、误医的情况出现,他们便咬住不放,以家属的身份轰轰烈烈地闹起来。
根据公安部门提供的警情分析,从今年1月到3月初,深圳警方共接到136宗医患纠纷的报警。深圳本来就存在医疗设施、医护人员严重不足问题,医闹的职业化、经常化,使得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被成倍放大,医患之间的关系也愈发恶化。
来源: 深圳晚报 这样的毒瘤应清除! 应该引起是会关注!谢谢胡老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