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兵 发表于 2014-4-27 14:46:58

(占卜)温葆深:绫庄巷老宅的“高级算命师”

位于城南升州路附近绫庄巷31号老宅里的住户将于近期搬迁,以便进行维修。这又一次引发人们对这所清代老宅的关注。老宅的主人名叫温葆深。现在有些文章称温葆琛(音嗔),但左宗棠在给清廷报告温去世的奏折中称温葆深,卢前在《冶城话旧》中也称温葆深。


温葆深(1800--1884),字明叔,原名肇洋、葆淳,南京前,没有做官前“居于太平门外板仓”。(王东培《乡饮脍谈》)。道光元年(1821)温葆深考中进士后授翰林院检讨,后任宗人府府丞,咸丰三年(1853)开缺回南京葬亲守制。十年后再次进京供职,历任吏部、礼部、刑部、工部侍郎、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光绪元年(1875)充任经筵讲官,也就是专为皇帝讲解经史的专职官员,可以称其为“帝师”。但第二年即因病辞官回到南京,家居期间,曾主讲扬州安定书院。

晩清著名的星命学家

温葆深长期在京城任“副部级”的官员,谈不上有多大政绩,但“其居官廉正,进退以礼”(左宗棠语),是个清官。有一点可谈的,就是他是晚清著名的星命学家。他撰写的《春树斋丛说》和《中西星命丛说》两书,是晩清研究《周易》术数的代表性著作。

中国古代的星命术数之学实际上是预测学的一种,但其內容极其芜杂,对一般人来说既深奥又神秘,它源自《周易》,融合天干地支、阴阳五行之说,以打卦占卜來预测福祸凶吉,通俗地说就是一种高级算命术,带有迷信的色彩。

陈作霖在《炳烛里谈》里记有一则温葆深预测事物的故事:夫子庙在太平天国战火中受损,同治年间修建时,有人问温葆深在南京参加科考会试的人中会不会有人中状元。

温葆深打卦占卜后说,卦兆“变而为鼎”,今后几科中肯定有南京人独占鰲头,只不知是何人。不久,南京人黄思永(1842——1914,字慎之)中了光绪六年(1880)的状元,温大悟说:“我当时打的卦象是‘黄离’和‘鼎九’。黄,正是其姓也。‘鼎九’卦辞是‘慎所知之也’,而慎之正是其字。”听的人都说他算得太神了。

老宅中的两副对联

温葆深退休后在城南绫庄巷建了有前后七进的住宅,每进均为双厢房,自成厅堂院落。住宅里还有跑马楼、戏台、花园等建筑。现在只存三进,约五百多平方米。

温宅中有两副对联流传至今,一副是门联:“归田进忠爵;重宴赴琼林。”说的是温葆深于光绪六年(1880)八十岁时,进京重赴由皇帝为新科进士举办的琼林宴,并获赐头品顶戴加太子少保衔。科举规定,中进士六十年后,可以再次参加朝廷对新科进士的宴请。重赴琼林宴是夸耀乡里、名傲公卿的喜事。

另一幅是大厅的楹联:“天下翰林皆后辈,朝中宰相两门生。”联语口气很大,卢前说此对联是温葆深自书,但王东培所记,此对联是温的一个学生写的。此联虽显张扬,说的确也是事实。温二十一岁被点翰林,六十年后又重赴琼林宴,在当时的翰林中绝无仅有。

“两门生”指的是宝鋆(1807-1891)和左宗棠(1812-1885)。两人都曾以大学士的身份进入清廷军机处,执掌机枢,职同相位,民间称为“宰相”。

与这两副对联相比,温葆深自撰自书的联语却少有咄咄逼人的气势,显示的是一种悠游林下的清闲,如:“綵毫觅句春烧烛;雪乳分香午品茶”等。他为胡家花园题写的一联清新活泼:“春酝已清、家园可摘;月话方洽、烛醉始酣。”表现了他晚年安闲适意的生活和潇洒恬淡的心境。

左宗棠拜寿谢恩师

光绪七年十二月(即1882年2月)左宗棠来到南京就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这让他在相隔四十多年后有了重新见到恩师温葆深的机会。

道光十五年(1835),左宗棠第二次赴京参加会试,看他卷子的同考官正是温葆深,温认为他的文章“立言有体,不蔓不枝”,便向主考官极力推荐;主考官看了卷子也认为写得好。但左所在的湖南省的名额已录满,只好撤卷,最后录取左为誊录官。

左宗棠虽未中进士,但对赏识自己的温葆深却心存感激。他上任后,几乎每月的初一、十五必去温宅看望这位房师。有趣的是,温葆深是个惧内的人;左每次去,温夫人都要说一堆丈夫的不是,弄得左与温都坐立不安。(黄濬《花随人圣庵摭忆》)。

左宗棠莅任两江总督不久,适逢温葆深生日,左一早就到温府祝寿,两江总督衙门的司道官员也都集体前往,而府、州、县的官员因左在大厅都不敢进门,只好在大门外徘徊。温知道这一情况后,把左宗棠请进内堂,笑着说:你我是师生关係,可不必拘于礼节;但我不能因为你是督帅,而怠慢父母官。说完便去接待州县官员。祝寿活动热闹了一整天才结束。

对温葆深退休在家的表现,左宗棠对朝廷有这样的报告:“(温)与诸生讲解切磋,時以正谊明道相勖(勉励),游其门者咸知向往。而宅心平易,制行端谨,尤为乡望所归。”

来自:金陵晚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占卜)温葆深:绫庄巷老宅的“高级算命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