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误导了他?
我只是一个无名小卒,虽然有点儿文化,也喜欢文艺作品,看过无数中外名著。尽管资历浅显。但是一篇作品(诗、散文、小说、戏剧),一部电影或一部电视剧的好坏,经我一目便即能品味出其高低优劣?而且非常准确。在偏远一隅常有人慕(正直,善良,有独到见解)名而来拜我为师学写文章。我常毫不谦逊地说:“拜师谈不上,(我只当过三个月的赤脚老师)我只是一个写杂文的,如果不怕会教坏了你,明天,把你写的东西拿三篇或三首给我瞧瞧,是不是这块料再决定是否收你为‘徒’?”
邻县有一农民,写作数十年,至今仍笔耕不止。有一次会上,他给了我一本他出的书,我翻了翻。很遗憾,所有作品没有一篇我看得上眼。因为连初中生作文水平都不如。可竟然也是省作协会员。于是我心说,到底是谁误导了他?
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年纯收入还不到一万元,’却花了近万元用来出版这样一本近乎垃圾的所谓“书”。他的名片上挂满了头衔,而且正反两面都挤不下。 如今,这种现在随处可见,很多人都加入到自费出书的行列,水平如何不在乎,在在乎的是名利。
回 1楼(纤手香凝) 的帖子
谢谢评点!是啊!自我淘醉未尝不可。回 2楼(刘纯庆) 的帖子
谢谢刘老师来点评! 农民跟风名人出书,明显干不过明星大腕,水平如何遑论,生活就不够多姿多彩啊,呵呵,戏言!学习,问好! 是谁误导了故事中的农民?又是什么误导了疯狂出书的文人们呢? 老师的问题,抛砖引玉,发人深省。钱让文字变了质,也贬了值。不知这个答案是否对,呵呵。
回 5楼(胡云峰) 的帖子
“农民跟风名人出书,明显干不过明星大腕”是啊!出书,越出越输。回 6楼(陌上花) 的帖子
陌上花老师说得太对了!如今一日能出数百上千本书,汗牛充栋,看似文化繁荣,文学鼎盛。然而,可供阅读或有价值的书,却是九牛一毛,大都是文化垃圾。说透了是资源浪费(纸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