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兵 发表于 2014-5-18 13:43:42

(导游3)行走在韩国的土地上

热情、敬业的韩国人


  在韩国港口办完入境手续,我们见到了的韩国女导游。早就听说韩国人特别注重美容,乍一看,我们的导游年轻漂亮,大约30岁的样子,而随着彼此交流的增多,我们终于了解到,她实际年龄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她1971年出生,正到了中国人讲的不惑之年,已是有两个孩子的妈妈。
  导游笑盈盈地教给我们一些最简单常用的韩语,比如“你好”,韩语为“安宁哈赛哟”,“再见”韩语为“安宁喜嘎赛哟”,“谢谢”韩语为“哈密洒嘎么尼搭”。有时为了便于记忆,她也教一些搞笑的记法,比如“很漂亮”,她让我们这样记——“母鸡一抱腰”,“价钱多少”这样记——“二妈也有”,在笑声中,我们学会了一些简单的韩语,为解决一些简单的交流打好了基础。
  在韩国的日子里,我们从导游身上看到了韩国人的敬业精神。旅游景点的详细介绍、用餐的周到安排已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考察途中,在旅行车上,除了给大家安排简短的休息时间,她总是尽其所能,热情地给我们从各个角度讲解韩国的历史、风俗、家庭、教育等,并跟我们互动交流,当大家疲倦的时候,她便带头唱一些欢乐的歌,来活跃气氛。有时候,大多数人都有些疲倦了,但只要有人想听,她仍然会耐心地给少数人讲解。她这种时刻为游客着想的敬业精神,很让我们感动。韩国导游的敬业精神,是一些国内导游无法相比的。
  另外,从司机身上我们也同样看到了韩国人的负责和敬业。在国内旅游,游客的行李包一般是由游客自己往车上放,自己往下拿。但在韩国,都是司机亲自一件一件地按顺序存放好,当下车取行李的时候,又是司机一件一件从车里取出来递给我们。每一次都是这样,司机做得是那样坦然、认真。我感到,韩国的司机是在按规定履行自己的责任,只要是职责范围内的事,他就会尽职尽责地做好,毫无怨言,视如平常。
  国内的手机在韩国一般不能用,我们又不精通韩语,有的老师担心一旦掉队,没法跟导游取得联系。导游告诉我们,如果有谁万一迷路了,只要找到一位韩国人,告诉他电话号码,他就会热情地用自己的手机帮你联系,这一点尽管放心,这使大家的心踏实了不少。
  在亚洲大学校园参观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位清洁女工,正走近一个不锈钢垃圾箱,垃圾箱口看上去很洁净,但那位女工仍然一丝不苟地擦拭着,这不禁使我想起了日本人刷七遍盘子的故事。
  我们在韩国参观,随处可感到韩国人的热情和文明。比如,我们进入宾馆,服务台的工作人员都会向我们鞠躬,并轻轻地说一声“安宁哈赛哟”,到餐厅用餐离开的时候,店员都会鞠躬并说一声“安宁喜嘎赛哟”。到厕所方便,有一次人比较多,我发现,一个备有木台阶供儿童使用的厕位空着,但两个韩国人宁愿认真排队等候,也决不去占用儿童的厕位。
  另外,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韩国人的爱国热情,韩国人普遍使用国货便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导游还告诉我们,在前些年金融危机暴发的时候,为了帮助政府渡过难关,韩国的妇女大都慷慨地将自己的黄金、首饰等捐给国家或低价卖给国家,她自己也把结婚时婆婆送给自己的首饰全捐给了国家,并且一直以此为荣。

清淡的饮食,文明的环境


  韩国饮食的主要特点是多蔬菜、喜清淡、忌油腻,味觉以凉辣为主。韩国人自古以来把米饭当做主食。菜肴以炖煮和烤制为主,基本上不做炒菜。韩国人普遍爱吃凉拌菜。凉拌菜是把蔬菜直接切好或用开水焯过后,加上佐料拌成的。汤也是用餐时必不可少的部分,它通常用蔬菜、山菜、肉类、大酱、咸盐等各种原料烹调而成。
  韩国人就餐用勺子和筷子。筷子多是不锈钢的,形状是扁平的,我们大都感觉不如中国的筷子用起来自如。
  在韩国用餐见不到中国式的大鱼大肉,韩国人吃油也非常少,听导游讲,韩国人买一公斤食用油一般能吃两三个月。在韩国油炸食品很少,导游说在她住的地方要吃到油条,需要坐40多分钟的车才能买到。
  导游给我们安排的一日三餐基本不重样。但都是以韩国料理为主,其中少不了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五大健康食品之一泡菜。每次大都是一个火锅,然后四五样韩国小菜,都是用很小的碟子盛。四个人一桌,有时是中国式的坐椅,更多的是韩国式的矮桌,需盘腿而坐,进入餐厅前先脱掉鞋子,开始我们很不习惯,后来慢慢习惯了,但也有些教师受不了,坐不了一会儿便换换姿式,有的甚至干脆不坐了,而是跪着吃,韩国人看了便感到有些不伦不类。
  菜不多,但吃完了可以自己再取。韩国人都很节约,你吃多少都行,但不能浪费,如果取了很多,却剩下了,旅店老板是很不高兴的。用完餐,一般的餐厅都免费供应咖啡,只需在咖啡饮用机上轻轻一摁按纽,便会有一杯热乎乎的咖啡出现,感觉真是很爽。
  每到一个韩国餐厅,都感到是那样舒适和洁净。在亚洲大学餐厅,我们看到制作间都是透明的,从外面完全可以看清工作人员在操作,那种让人从心底感到舒服的洁净程度是国内一些油乎乎的饭店望尘莫及的。在亚洲大学餐厅,有很多学生在就餐,但听不到一点吵闹声,整个就餐环境显得素静、高雅。
  在用餐过程中,我们还发现,韩国餐厅的服务员很少,因为顾客用完餐一般都会自动将盘和碗给收拾好,送到指定的回收处,并将垃圾分类摆放。
  同时,老师们还发现,在韩国很少遇到堵车现象,也几乎听不到汽车的鸣笛声,一切都显得那么有序、文明。
  

在韩国购物,过一把大款瘾


  现在,人民币与韩币的比率大约1:160,所以在韩国购物真能过一把大款瘾。
  到达韩国之后,我们每人先跟导游用五百元人民币兑换了八万元韩币,顿时每人都有一种大款的感觉。可是我们很快发现自己是一个泡沫大款,比如,我仅购买了一张国际通用电话卡,便花去了一万韩元,买了三袋泡菜便花去了三万六千韩元。再到商店一看,一个小小的饰品也没有低于一千韩元的,买一袋儿童食用的米果还需要一万韩元。韩国的化妆品比较出名,所以不少老师都购买了化妆品,一套化妆品通常需要五万韩元左右。所以大家最初兑换的那八万韩元很快便花光了。于是继续兑换韩币,一位同学给母亲买了一套高档化妆品花了十六万韩元,到回国的时候,一些购物多的老师通常都花掉了五六十万韩元!
  在韩国购物也会让我们感到一些其它方面的惊奇,比如在新罗等韩国著名的精品购物店,更是让我们感到价格的昂贵和不可思议,我们几位男老师转到手表专柜的时候,顿时被各种精美的手表吸引住了,但一看标价便都把眼瞪大了,一块手表不是九万美金,就是六万美金!我们便互相戏说,卖掉一人买块手表吧!哈哈一笑,心情顿时又愉快起来!
  特别让人放心的是,在韩国购物基本不存在被“宰”被骗的情况,同样的货物,在不同的商店,价格几乎一样。不会像在国内一些旅游区,同样一种东西,你在这儿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花了九十元,到另一地方却能用六十元买到,虽说没有被坑骗太多,但却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我们还发现,在中国游客出现较多的商店有很多中国服务员,问一问他们的收入情况,一般月收入都在一百多万韩元,折合人民币七千元左右。
  在韩国其间,也有些有趣的故事发生。有一次在一个没有中国服务员的商店里,一位老师询问一件皮包的情况,大意是想问清楚是不是真牛皮的,但因为语言不通,对方很茫然,这位老师转身欲走时,突然想到一个便捷的方法可以试一试,于是他回过头来,认真地对着店员做了牛叫的动作,发出“哞”的一声,没想到,店员果然明白了。这件事情,一直被大家当作一件趣事来谈。
  在通往韩国的船上,我们四人住一房间,其中一位恰好是我校高2005级的一位叫孙欣童的留韩学生,还有一位是来往于中韩之间搞蔬菜经销的潍坊青年,另一位是在韩国一个服装杂志社做编辑的河北青年。从他们那里,我了解了不少韩国的情况。在韩国打拼的中国人很多,几乎随处可以遇到中国人,朝鲜族的中国人在韩国的比重特别大,因为他们都会韩语,非常方便。韩国人做生意很精明,喜欢挑剔,也有点抠。潍坊的小青年说,去年自己经手的一宗大白菜贸易就因为白菜外层受了冻,韩国人便不要了,自己损失不少,也长了不少见识。韩国人虽然收入挺高,但消费水平同样也高。韩国人,尤其是韩国男人的压力特别大,他们既要搞事业,又要挣钱养家,一旦失业,便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
  

在“现代汽车”感受走向世界的韩国


  2月15日下午,我们参观了韩国现代汽车最大的牙山工厂,在那里我们着实感受到了什么叫现代化,什么叫高效,什么叫速度。
  在参观访问期间,我们就发现,在韩国城市的汹涌车流中,要找出一辆进口品牌的汽车是一件较难的事情。韩国的汽车消费独具特色,购买国产车似乎是一项光荣的义务,这也正从一个角度反映了韩国人的爱国情怀。奔驰在大街小巷的韩国汽车中,大多数挂着“现代”的标志。
  我们首先在接待室通过专题宣传片了解了现代汽车的生产概况、生产理念和奋斗目标等,然后在解说员的引领下参观了牙山工厂的整个生产流程。
  牙山位于韩国忠清南道北部,距离首尔大约两小时车程。牙山工厂是现代汽车在韩国的三大生产基地之一,主要生产现代出口战略车型,目前拥有4000多名职工,昼夜两班生产。
  参观从冲压车间开始。参观线路两边,三条5000吨级成型冲压线正在忙碌,一个个机械手臂连续处理不同工序,相互配合得严丝合缝。无人运输机也在有条不紊地穿梭、忙碌着。
  冲压车间生产的冲压件通过车间顶部巨大的传送装置运送到焊装车间,这里更是机器人操作的世界。据介绍,整个冲压车间和焊装车间里一共只有90名工人,所有工序全部靠机器人自动化完成。其中焊装车间有330多台机器人,焊接自动化率达到了100%,并且所有机器人都是“现代汽车”自己研发生产的。
  让我们深感震惊的是,总装车间每小时的生产量是63辆,也就是说57秒出一辆汽车。总装车间的日生产量为1000辆至1200辆汽车,千百道工序似乎在一瞬间让钢板变身为载满科技含量的汽车,从这里出发,源源不断地驶往世界各地。
  参观结束后,老师和同学们感慨不已。大家都感到了科技竞争的激烈,感到了创新的魅力,感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韩国作为一个领土面积跟山东省差不多的国家,不论是现代汽车的生产,还是三星手机的研发,都在世界大潮中独领风骚,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中国人深思。
  

感受韩国开放、科学的教育


  在韩期间,我们参观访问了“英语村”、亚洲大学、京畿大学等。
  参观访问期间,韩国的中小学教育给我们留下了别样的印象。
  韩国的中小学生过得也不太轻松。他们一般是上午九点至下午一点上课,这看似很轻松,其实,韩国的中小学生在中午用完餐后,大多数都进入了各类辅导班。为进辅导班,家长需要拿出一笔不小的费用。参观访问期间,我们有几次就正好见到韩国的中学生背着书包奔向各个辅导点的情况。
  在韩国,大多数中学都不允许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如果有带手机的要在上课前交给班主任,否则,被查到就要没收。
  在景福宫等旅游景点,我们还发现一些韩国的老师利用课外时间带领七八个孩子到各处游玩,边玩边讲解一些相关的知识,进行一些相关的教育,这种形式寓教于乐,注重实践,非常好。但目前在我们这里施行起来估计是有一些制约因素的。
参观韩国的英语村,使我们大开眼界,在那里,我们感受到了韩国教育的开放性和科学性。
  英语村开村于2004年12月,红砖砌成的建筑物上带有传统的歌特式图案,从外观上看,英语村更像是一个古老的欧洲教会学校,这里每周可能接待300多名学生。这所学校以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为特色,校园环境看起来与英美国家的传统市镇非常相似。除了教学设施,“英语村”里还有播音室、邮局、医院、银行等机构,营造了一个“全英语”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英语村严格奉行“只用英语”的教学原则,所有的人员都必须用英语交流,。
   在英语村,学生都要用英语完全经历“国外”日常生活,在新鲜、好奇中用英语与外教扮演的“警察”、“服务员”、“医生”等进行有趣的交流。我们了解到,这里的外教享受着他们的工作,而学生也乐于用英语进行沟通。
许多家长都以能把孩子送进英语村学习为荣,当然花费也是相当可观的。
韩国政府对教育的大力投资,体现了政府对培养开放性人才的重视。韩国人普遍认为,自己国土面积小,资源有限,必须靠智慧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必须靠智慧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来源凤凰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导游3)行走在韩国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