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兵 发表于 2014-5-18 13:47:16

(导游3)韩国印象

对韩国不熟悉,也不算陌生。国内韩流的频频涌进,让韩剧和韩国服装、美容等诸时尚遍地开花。尤其是韩剧,凭借平民化的繁缛情节和委婉情绪,征服了很多善良的女人。可惜我只看过一部《蓝色生死恋》,但道听途说的韩国剧情基本千篇一律,除了爱情,就是不断将儒学思想穿插进日常生活。

第一次去韩国,并没有他人意想中的激动。也许是韩国离中国太近,也许是韩国沿袭仿效中国的太多。在穿越一片浩澣之海后,抵达的领土以它们陌生的文字向我宣告了异国风貌,看远近全是陌生,人与风景没有丝毫的亲切。韩国女导游扎着高高的马尾辫,用雪白的笑容、幽默的语言和纯正的中文让我们感觉到快乐。而我们这帮女人是极其挑剔的,即使坐在车内,距离导游较远,也一眼看到了她脸上精致的妆容,韩国的美容是有名气的,女导游妆化的严密而细致,全车的人在听到她报出年龄之后,都大吃一惊,而我们则是无限感叹韩国化妆品的魔力。导游名叫阿明,她的中文说的很地道,甚至连公鸡母鸡都说的头头是道,这是一个曾在中国留学八年的韩国女人,在生过两个孩子之后,她用学到的中国人的人生观打破了韩国女人在家相夫教子、依赖丈夫生存的传统习惯。

在去宾馆的路上,导游阿明向我们宣传韩国的人文风情。我们在聆听到这个异族很多生活细节和人情风俗均与中国古代传统习俗如出一辙,心里不免产生疑问。在去韩国之前,我就在网上看过这个大韩民族曾经很大胆无畏也很不计后果地把中国的端午节盗去申报成世界文化遗产,甚至又拟把“中医”改头换面为“韩医”再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拿来主义玩得妨火纯清,但国人个个心知肚明,藏在心里的那些文化根基是无法盗去的。所以大韩民族也更加嚣张更加心虚地加紧宣传。偏偏我们是一群不依不挠的中国人,越是看到这一民族如此高调的文化掠夺,就越是质疑,并且无限鄙夷。

当阿明向我们继续介绍韩国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时,特意提出了他们大韩民族的汽车制造业,由此我们得知,在韩国几乎家家都能买车,仅凭车是无法判辩家庭状况的,韩国人对国货的推崇和热爱几乎让我们所有人都汗颜,这个民族的民族自尊心根深蒂固地支持着他们在任何时代都尊重本国的产业。尤其是他们对日货的抵制更是让我们感概不已。坐在车上一路看去,路上的汽车果真全是韩国本土生产,在后来几天的旅行中,我特意关观了一下停在景点的汽车,除了韩国本土汽车,偶尔能见到一、二辆奔驰、宝马等高档车,日产汽车真的没有见到。

在首尔逗留四天,深刻感受到了无餐不在的韩国泡菜和他们异常清淡的饮食文化。几乎没有人能够快乐地接受这样的生活习惯,每一餐都吃的异常艰难,我则不时捧着痛苦而又肌饿的胃,友情参与对韩国景点的匆促游览。旅的时间总是会比游占据更多的时间,在短短的四天里,我们坐够了韩国的大巴士车,也基本完成对首尔景富宫、青瓦台、民俗博物馆等景点的访问。韩国真正的历史也由此揭开,那个效仿中国宫殿的景富宫无论从气势还是规模上,都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在此,我要很感谢导游阿明向我们作出了客观公正且符合历史的简单解说。她说当时的大韩民族只是中国的附属国,所以,他们的宫殿不可能金碧辉煌,不可能龙虎生威。清淡的色彩和檐角的狗形小兽,都无非在向世界证实韩国历史是卑微的,是从属于中国的。这越发让我们这一行中国人深感骄傲。

历史是无法根除的,无论后人如何篡改,它依然是历史,是曾经存在过的事实。在参观途中,我们不乏会看到“大汉门”、“德寿宫”“长安宫”等等这样的汉字排匾,高悬的排匾时常会给我们造成种种幻觉。如果不是看到周围不时冒出陌生的韩语,我们会误认为这是在中国。宠大的汉字所营造的感觉太强烈了,更何况那是所有的中国人都熟悉的历史名词和地理名词。不能不说,汉民族的影响是巨大的,汉文化的奉献是无私的。这让我想到韩国首尔的易名,从汉城变成首尔,他们是在抛弃什么,又是在掩饰什么?在整个韩鲜半岛上,中国的光辉无论过去多少年,都是无法弃绝的,朱元璋当初取“朝日鲜明”之意赐国号“韩鲜”,压根也想不到汉民族在今天会被这样一个卑微民族窃去太多的东西,孔子,屈原,中医,针灸,粽子,八卦等等,这些文化根基一点点地被拖入异族且被改名换姓。在首尔的民俗博物馆里,我们相遇到了被奉为韩国文化遗产的中国发明,它们静静地躺在晕黄的灯光下,像一个个被迫出场的老人,既委屈又无奈。

韩国的民俗博物馆规模不大,但它敞开的文化风俗是离不开中国的,也是起源于中国的,我们包括所有的中国人都坚信这一点。只是后人继承的方式迥异,我们拥有了很多,也丧失了很多。从民俗博物馆出来时,我们遇上了韩国首尔的幼稚园学生和中小学生,他们排列有序地队伍,从进口鱼贯而行,在这些孩子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沉重的氛围正在移向中国的领域。

来源凤凰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导游3)韩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