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于兵 发表于 2007-10-12 11:43:12

八个月前“事故责任人”    八个月后“比武状元郎”

八个月前“事故责任人”   八个月后“比武状元郎”



10月11日,在襄樊车站举行的2007年行车工种大比武上,襄樊站下管的襄阳站职工胡志国一举夺魁,不仅夺得了信员号个人第一名、值班员第三名的好成绩,还和队友合作夺得了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说起胡志国,襄樊站2000多干部职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2007年1月30日,襄阳站发生了一起调车挤岔事故,胡志国就是这起事故的直接责任人。



“1.30”襄阳事故发生后,胡志国迎来了他人生中的低谷时期,很长时间沉浸在痛苦的煎熬中,对凡事都变得毫无信心,意志极为消沉。站领导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对他进行了耐心的思想开导,并引导他从事故阴影中吸取教训,迅速走出事故的阴影。胡志国也立下了“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的信念,车站还专门为他找了3个师傅,帮助他提高业务技能。



胡志国理论基础和实作都很薄弱。“1.30”事故的发生,就是他没有掌握接发列车程序,盲目冒进引起的。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为了提高技能,胡志国虚心向老师傅和业务高手请教。他系统地学习了新《技规》、《行规》和《站细》,翻阅了大量的业务资料,做了10多万字的笔记。为了提高实作水平,胡志国一方面积极向师傅们请教,另一方面,对照光碟刻苦学习。刚开始,他妻子看着他对着电视枯燥地比划,对他不理解,他耐心地对妻子说出了想法,妻子理解了他的苦衷,不仅不笑话他,还主动地帮他纠正动作和用语。经过长期的学习,胡志国的业务技能终于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逐渐成长为一名业务骨干。



10月11日,襄樊站行车工种大比武如期举行。胡志国在上午举行的理论考试中先声夺人,获得了3个100分的好成绩。在下午举行的实作比赛中,胡志国气势如虹,组织严谨,用语标准,技术到位,当他完成了最后一道工序后,现场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丁于兵)




通联:湖北省襄樊市前进路43号襄樊火车站办公室 丁于兵 邮编:441003电话:07103021982

审稿:襄樊火车站站长张双友   电话:07103021982

胜利顾永强 发表于 2007-10-12 11:45:34

丁老师,这种情况很正常,如果是一个“落后分子”、“后进员工”得了状员就不简单了。

丁于兵 发表于 2007-10-12 11:49:55

呵,这和“后进分子”没什么两样

胜利顾永强 发表于 2007-10-12 11:55:57

引用第2楼丁于兵于2007-10-12 11:49发表的:
呵,这和“后进分子”没什么两样


      他本来可能技术很强,出现了违章,以后再夺技术状员不是很正常吗?企业不会将违章职工打入另册的。现在企业职工出现违章也很“正常”,这样的人数不少。
    如果确实原来技术也不行,经过大半年时间就得技术状员,让人感到不可信。

丁于兵 发表于 2007-10-12 12:00:17

问题是他本来技术就不强啊,呵,文中交待得很清楚啊

胡志国理论基础和实作都很薄弱。“1.30”事故的发生,就是他没有掌握接发列车程序,盲目冒进引起的。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为了提高技能,胡志国虚心向老师傅和业务高手请教。

丁于兵 发表于 2007-10-12 12:03:02

就是你不信,才说明他付出的努力超出常人,所以要宣传啊

呵,要是很容易就得到了技术状员,就不用宣传了啊

胜利顾永强 发表于 2007-10-12 12:03:07

引用第4楼丁于兵于2007-10-12 12:00发表的:
问题是他本来技术就不强啊,呵,文中交待得很清楚啊

胡志国理论基础和实作都很薄弱。“1.30”事故的发生,就是他没有掌握接发列车程序,盲目冒进引起的。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为了提高技能,胡志国虚心向老师傅和业务高手请教。


          我是说写的稿子要经得起别人质疑,没有别的意思。

胜利顾永强 发表于 2007-10-12 12:03:55

我认为价值不大

丁于兵 发表于 2007-10-12 12:07:36

我也没有说要发表,只是发在这里,大家看看,呵,谢谢顾老师点拨

胜利顾永强 发表于 2007-10-12 12:13:40

我给你提个建议。如果此人违章受处罚,反而出了名,这种情况很正常。由此造成情绪低落,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领导经过开导,对重新有了激情,这是比较合理的。但说他成了技术状员,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一个技术比较差的员工,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技术状员,这是顺理成章的。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八个月前“事故责任人”    八个月后“比武状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