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的温石
发表于 2014-5-26 14:09:27
引用第178楼钗头凤于2014-05-22 23:31发表的: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p_w_picpath/back.gif
非常感谢莉莉的大力支持!
登高的温石
发表于 2014-5-26 14:10:21
引用第179楼钗头凤于2014-05-22 23:32发表的: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p_w_picpath/back.gif
艾草,有许多作用的,我们日常所做的艾灸,就是用的这种草呢~~
登高的温石
发表于 2014-5-26 14:10:57
引用第180楼钗头凤于2014-05-22 23:32发表的: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p_w_picpath/back.gif
非常感谢莉莉的大力支持!
登高的温石
发表于 2014-5-26 14:11:13
引用第181楼钗头凤于2014-05-22 23:34发表的: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 p_w_picpath/back.gif
非常感谢莉莉的大力支持!
登高的温石
发表于 2014-5-26 14:11:51
引用第182楼钗头凤于2014-05-22 23:35发表的:
竞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 p_w_picpath/back.gif
竞渡,这首诗很是符合咱们龙舟赛呢~~
登高的温石
发表于 2014-5-26 14:12:15
引用第183楼钗头凤于2014-05-22 23:36发表的: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p_w_picpath/back.gif
非常感谢莉莉的大力支持!
登高的温石
发表于 2014-5-26 14:12:54
引用第184楼钗头凤于2014-05-22 23:37发表的: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 p_w_picpath/back.gif
哈,原来老舍也写过端午的诗啊,学习了!
登高的温石
发表于 2014-5-26 14:13:28
引用第185楼钗头凤于2014-05-22 23:37发表的: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 p_w_picpath/back.gif
恭喜莉莉踩中幸运楼层!
登高的温石
发表于 2014-5-26 14:13:56
引用第186楼钗头凤于2014-05-22 23:39发表的:
5、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 p_w_picpath/back.gif
非常喜欢陆游的诗~~~
登高的温石
发表于 2014-5-26 14:14:18
引用第187楼钗头凤于2014-05-22 23:39发表的: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 p_w_picpath/back.gif
非常感谢莉莉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