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4)俄罗斯导游——游俄散记
近日报纸和电视又在报道有关SARS的疫情和病例,这使我想起了二零零三年五月SARS盛行时,我们全家和友人去俄罗斯旅游的往事。一晃一年过去了,但游俄的趣事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雄伟的红场,庄严的克里姆林宫,藏品丰富的冬宫,景色怡人的夏宫,静静流淌的涅瓦河,还有那如油画般的森林和田园风景,让人留恋忘返,不虚此行。但是,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陪同我们游玩的三位俄罗斯导游小姐。她们是尤丽娅、嘉丽娅和古丽娅。
尤丽娅是我们遇见的第一位导游,她与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是她在我们到达莫斯科的当天在机场接我们,也是她最后在机场送我们回国。
尤丽娅天生丽质,高高的身材、白晢的皮肤,黄头发、绿眼睛、高鼻子,楚楚动人。她毕业于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主修汉语,曾在我国天津南开大学留学一年。尽管汉语讲得不流利,但她努力设法让我们大家过得愉快,玩得高兴。她热情地为我们唱俄罗斯歌曲,并向我们讲解有关景点的历史和趣事。她诚恳地对我们说:她热爱中国、喜欢中国人。这使我非常感动,也使我认识到接纳外国留学生的益处。
尤丽娅曾经问我们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认为俄罗斯是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这使我很惊讶。仔细一想,也许这正好替我解释了为何俄罗斯至今不能融入西方国家,同时也不能善待东方各国的原由了。
嘉丽娅是我们在圣彼德堡的导游。她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她很纤瘦,似乎有点弱不禁风的感觉。奇怪的是她有一头乌黑的长发,光泽亮丽,十分好看。尽管她很高,但她怎么看都像个未成年的孩子。这一点在她与林兄的爱女和我的儿子的合影中暴露无疑。她右手牵着一凡、左手我牵着诚儿,笑得天真、灿烂和甜蜜。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她讲中文的发音和换气方式。她似乎每说完一句话就要叹口气,让人听得很吃力、很别扭。以至于当王经理惟妙惟肖地模仿她的发音和换气方法代表我们大家向她致谢时,我们整车的中国游客都忍俊不禁,笑得肚子痛。
最后一位是古丽娅。原来没有她,也不需要她。只因尤丽娅花粉过敏,嗓子哑了,这才请她的同学古丽娅前来救场。古丽娅与前二位导游不同,她性格开朗,为人热情,也非常能干。长得不算漂亮,但是很结实,很健康。
她告诉我们:她来自远东,小时候非常苦。后来勤学苦读,考入了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毕业后,赶上俄罗斯经济改革,干上了导游,挣了很多钱。还充满孝心地将母亲从远东接到莫斯科同住,相互照应。
古丽娅的经历证明了这样一个简朴的真理,即:只要你努力,生活就会善待你。只有你肯干、肯吃苦,你就能改变现状。
真是由于这三位导游的辛勤工作和陪伴,我们的俄罗斯之行非常顺利和丰富多彩。在此,我要深情地向她们表示感谢,并忠心地祝福她们生活美满和幸福。
来源凤凰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