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拍马,有人拍马屁,“官员摄影热”给摄影带来了什么?(转载)
有人拍马,有人拍马屁,“官员摄影热”给摄影带来了什么?——由“草原拍马”说开去
王向阳
近日,“大排量越野车队遮车牌内蒙古草原拍马”一事经人民日报、央视等媒体报道引发关注,撕开了中国“摄影腐败”的口子。深入了解事件后,发现其中引人耳目的还是“官员领导”这一关键词,在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背景下,因而成为敏感,引发热议。以至于新华社还发了时评来评论“草原拍马”。此事不仅涉嫌人员违纪,从摄影上说,“草原拍马”也多少折射了当前摄影环境中的一些现象。
众所周知,近年来,“领导摄影热”早已成为摄影的一大景象。究其原因,是从古至今中国人尤其是人至富贵或达到一定官阶后几乎都有附庸风雅情怀的驱使。摄影相对书法、绘画、音乐等几乎所有艺术门类,从技术上来说极其简单,加之摄影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为了满足游山玩水、赏花休闲的拍照所需,摄影自然而然慢慢成了越来越多官员领导的乐趣追求!俗话说:“领导的爱好就是群众的爱好”,喜欢摄影的领导多了,摄影的“事儿”相对也好办多了,摄影看似呈现出了一种空前繁荣的高度,以至于各级大大小小摄影团体的掌门人都把精力用在了“开发”领导上。事实上,喜欢摄影关注摄影利用摄影的领导多了,带给摄影的资源和机会也多了,确实也为摄影在某些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常人都有各式各样的喜好追求,官员也是常人,越来越多的官员喜欢摄影本也无可厚非,某种层面上说甚至还是好事儿。但什么事儿都是人占主导因素,在“领导摄影热”的背后,也有一些现象看起来似乎不是什么好事儿。比如,领导几乎快成了摄影的主导,不论摄影专业能力,协会要有领导挂职,比赛要有领导获奖,评选要领导说了算;很多摄影人也以和多少领导“走得近”为荣,想法设法沾点好处,忽悠着领导走南闯北,上山下海,从日出拍到日落,从国内拍到国外,拍不尽的风花雪月,撩拨着跟随其后的很多摄影人也迷途其中;更为有趣的现象是很多本来毫无摄影兴趣的商人或干部职工下属等等有着利益关系的圈内人,也因领导喜欢摄影而“喜欢”摄影,为着领导的兴趣鞍前马后的忙碌服务,送器材、扛架子、背包包,恨不能把自己给领导当梯子使,把摄影当成利益交换的工具。这些现象,不能不让人哀叹。可叹的是那些制造小圈子借摄影搞利益输送的人;可悲的是有些还乐在其中、毫不清醒、自以为是的官员影友们。想一想,摄影中,驱动汽车四轮上万公里的跑,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器材挂在官员的脖子上,前呼后拥的去拍个马,拍个鸟,拍个树,又欲盖弥彰地心虚行事,怎能不招惹是非?怎能不让人发问这些玩意儿哪来的?拍了干什么用?既使不是花公家的钱,可自己真的出钱了吗?恐怕这些问题糊弄老百姓都不容易,圈内人更是心知肚明。
“领导摄影热”只是反映了当下领导的雅好趋向,但有此雅好的领导因为身份不同,更应该常省其身,把兴趣爱好这把双刃剑用好。试想一下,如果有一支浩浩荡荡的官员摄影队伍,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用镜头去关注民生,用摄影去推动社会公益的话,那一定不会让人再有那么多闲话,甚至会有不少人点赞!
摄影作为领导个人调节压力、增添生活雅趣的爱好也无可厚非。但“草原拍马”一事,无疑给这类官员影友提了醒,“摄影有风险,拍马需谨慎”,雅好要行雅,别再没有节制的放大跑偏,走上“不雅之途”。更给那些一心制造圈子、借领导爱好经营私利的一些人提了醒,“拍马屁”可能会惹马踢,更会招人骂。摄影要弃官气、接地气,回归应有的价值和对象。把协会、学会办成“官员俱乐部”,不讲学术,不讲专业,一切围着领导转,一定会脱离群众,失去人心,最终害的恐怕不止是摄影,还会有官员和自己! 好帖!
我见过某些领导办影展,出画册,里面大部分是国内外游山玩水的风景片子,很少有反映普通老百姓生活的片子。 引用第1楼刘智慧于2014-07-09 18:30发表的 :
好帖!
我见过某些领导办影展,出画册,里面大部分是国内外游山玩水的风景片子,很少有反映普通老百姓生活的片子。 p_w_picpath/back.gif
呵呵。老师说的对,摄影圈里这种现象司空见惯,见怪不怪,有些影展,其实就是给领导办的。不过话又说过来了,如果领导不喜欢摄影,不举办影展,咱们连展出的机会都没有,对吧?要习惯做绿叶。哈哈。 什么世道,怎么了,讲排场,耍大腕,要面子,甩脸子,都怎么了,好官真不好见了 前几年,我曾经见过一组报道,吉林省前省委书记王珉退休后在公园里摄影,用照相机把市民的日常生活纪录下,与市民的打成一片,当时就把我感动了。领导也是普通人, 因为他们首先把自己当成普通市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