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n7727 发表于 2014-9-22 17:36:30

宇宙平直问题

宇宙平直问题
来源:新浪科技

宇宙平直问题可从临界密度和三角几何两方面来理解。
  宇宙平直问题可从临界密度和三角几何两方面来理解。
  简单说来,宇宙是时空四维的空间,包含在其中的物质和能量,会产生重力场,使四维空间变形。古老的光,尤其是大霹雳37.6万年后发出的微波,在经过137亿年传播到地球途中,应会被这变形的四维空间弯曲,而不应是我们目前测量到以直线传到我们无线电大耳朵中的微波。
  我们目前的宇宙,其中所含物质加上能量的密度,很接近临界密度1。相对论指示,临界密度为1的宇宙,拥有坦荡平直,曲率为0的四维空间特性,微波在这个宇宙以直线传播。
  科学家喜欢以临界密度为1来描叙我们宇宙平直的困惑,依据的是由相对论导引出来的一个简单公式:
  (Ω0-1-1)ρa2=-3κc2/8πG
  我们大可不必知道这个揭露宇宙终极奥秘的公式是怎么来的,但它的确是20世纪人类最聪明智慧的结晶。我们也无法知晓贝多芬如何能谱出命运交响曲,但依然能够如醉如痴地欣赏。就让我们一起也来欣赏这个公式吧!
  在这个公式中,Ω0(念成欧米加零)为临界密度,κ(念成卡帕)为宇宙空间的曲率。现在测量到的数据显示,我们宇宙临界密度Ω0的数值很接近1,造成曲率κ数值很接近0。结论:我们的宇宙是平直的!
  对外行人来说,临界密度太抽象,还是以平面几何来解释宇宙平直现象,更为直接易懂。
  中学的平面几何说,一个在平面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加起来为180度。在球面上画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加起来大于180度。在马鞍上画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加起来小于180度。所以,如果能在宇宙中画个上百亿光年超大的三角形,量它的三个内角,就能判断我们的宇宙是否平直的(图1)。
  球状宇宙,表示其内函相等总质量产生的重力场够大,临界密度大于1,宇宙最终会以大崩坠(big crunch)收场。马鞍型宇宙,表示其内函相等总质量产生的重力场不够大,临界密度小于1,宇宙最终会以大撕裂(big rip)收盘。平直型宇宙临界密度等于1,刚好使宇宙向最终不撕裂也不崩坠的境界前进。
  可是,我们住在一个小小的地球上,哪能在宇宙中找到上百亿光年大小的三角形,并且还要精确量出它的三个内角总和呢?回答,有!这是宇宙对我们仁慈的赏赐。
  再回到大霹雳37.6万年后的微波(图2)。这个微波虽然分布极为均匀,但仍有10万分之一上下的变化。这细微的变化是在微波出发前,宇宙的重力场和当时无所不在的电浆来回角力的结果。人类对这个声波振荡(acoustic oscillation)现象已完全掌握,并以理论计算出微波不均匀的直线大小为37.6万光年。37.6万光年就是我们远在宇宙边缘的一个标准尺标。137亿年后,从地球看这个尺标,如果张角等于约1度,就证实这个狭长的三角形内角总合为180度,我们的宇宙是平直的;如果张角大于1度,三角形内角总合则大于180度,我们的宇宙呈球状;如果张角小于1度,三角形内角总合则小于180度,我们的宇宙则呈马鞍型。
  人类卯足了劲,投下大本钱,送上好几个昂贵的卫星,还有绕南极洲一圈的高空气球探测仪,全方位仔细测量这个标准尺标的张角。结果,没错,张角为约1度。我们的宇宙是平直的!
  人类大概觉得太幸运了,就不停地问,为什么会怎么巧?我们的宇宙是特别为人类设计的吗?人类在宇宙的地位当然尊贵,但还是谦虚为佳,我想这话应该倒过来说:就是因为宇宙平直,临界密度接近1,宇宙环境不大起大落,对生命特别友善眷顾,人类才有机会起源,发展智慧文明,问出这么伟大的问题。在一个远离临界密度为1的宇宙,宇宙内的材料来回折腾,连凝聚的时间都没有,星星、星系的最佳情况是胎死腹中,生命自然永远无法起源,宇宙平直与否,是否有视界问题,则是毫无意义的概念了。
  宇宙视界的问题如何解决呢? 宇宙平直的特性,又是怎么来的呢?
  暴胀理论
  古思生于1947年,属二战后婴儿潮的先头部队。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毕业后,就业市场拥挤,他我行我素,只攻物理重大难题,论文发表量稀少。但雇主知道他聪明过人,就让他从一个博士后转到另一个博士后,八年后转进到斯坦福研究所,仍是博士后,前途茫茫。
  在博士后后期,古思创造了暴胀理论,本来的动机是要解决磁单极历史悬案。粒子物理理论认为磁单极应到处存在,但人类苦寻不果。他以暴胀理论解释,在大霹雳最初期,宇宙暴胀,体积增大,冲淡磁单极密度,在我们能看到的宇宙范围内,只能分到寥寥无几的数个磁单极,能碰到一个的机率太低,无缘修得同船渡,人类极有可能和磁单极永远无机会相逢。
  暴胀理论圆满解释了人类测量不到磁单极的原因后,古思灵光一闪,同样理论不是也可以用来解释宇宙的视界和平直两个现象吗?他急速在红色笔记本首页上方写下:“伟大发现”(spectacular realization),并用笔把这句话框住。解决磁单极问题当然是物理界大事,但与视界和平直两个宇宙问题相比较,还是小巫见大巫。
  暴胀理论在1981年发表后,各大学争聘古思,最后他的母校把他抢回去。他现任麻省理工学院讲座教授,获多项国际大奖,诺贝尔奖金有望。
  他的“伟大发现”笔记本后来为芝加哥博物馆收藏并展出。
  暴胀理论说,大霹雳起动后的10-35秒到10-32秒间,宇宙发神功,在10-33秒内以超光速暴胀了1050倍。神功能量来自古思也不知道的“伪真空”(false vacuum)产生的至高黑暗能量。他提出这类黑暗能量由他假设的“膨胀子”(inflatons)供应。
  在超高伪真空能驱动下,速度不受光速限制。刚暴胀出来的宇宙临界密度可能仅在小数点62位数字后才和1有差别(|Ω0-1|~10-62),已接近理想化1的数值。暴胀过后,伪真空能耗尽,衰减到我们目前宇宙熟悉的温和低真空能。在这个低真空能的宇宙中,临界密度可能会略偏离1,并且得按相对论规矩办事,光速恒定,不得超越。
  大霹雳的10-35秒以前,整个宇宙所含物质量少,体积也在非常微小时期,光速轻易横渡,物质能量搅和均匀,在超光速暴胀过程,均匀性措手不及,没时间变成不均匀,暴胀后宇宙各部位超出彼此视界范围,形成了以后奇怪的宇宙微波视界现象。宇宙视界问题就如此轻易地迎刃而解。但暴胀理论中有量子起伏(quantum fluctuation)预测,21世纪初精确测量到的微波10万分之1的不均匀性,给暴胀理论提供了坚强的佐证。
  至于宇宙的平直特性,以暴胀理论解释更是轻而易举。伪真空能在10-33秒内将宇宙暴胀了1050倍,整个暴胀宇宙后的体积,上冲到至少比我们能看得到的宇宙大出1023倍。因为体积超大,我们那一点小小的宇宙部分就显得异常平直了。正像人在地球表面,左看右量,都是平地,但在遥远宏观的卫星轨道上,地球弧度清晰显现。
  其实暴胀理论把每个能观测到的有限宇宙,都暴胀成临界密度接近为1的平直宇宙。如果您是超人,能走出我们宇宙到别的宇宙旅游,看不到的宇宙不说,但您只要每看到一个宇宙,就肯定是个平直的宇宙,绝不忽悠。这是因为每个能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在宇宙的演化史上,都已经走过凝聚、核变、发光、中子星、黑洞等过程,历尽至少百亿年沧桑,只有临界密度接近1的宇宙,才能提供这类平实稳定的发展环境。
  但暴胀理论中那个超级大宇宙的临界密度,就可能和1有别。在整个大宇宙中,日以继夜,随时随处,暴胀连连,此起彼落,互动不息,生死循环,有始有终但没完没了。在这个超大宇宙中,临界密度瞬息万变,量子力学挂帅,上帝踪影杳然。
  蛛丝马迹
  我们宇宙外的宇宙,看不见摸不着,本是哲学范畴的话题。暴胀理论以严谨的科学量子场论,漂亮地解决了视界和平直两大宇宙难题,同时,也在同一个坚实的科学基础上,营造出一个比我们宇宙至少大出1023倍的超级大宇宙。
  这个天外还有天外天的科学宇宙,我们有希望能惊鸿一瞥,侦测到它的存在吗?
  鲸鱼从海平面腾空跃起,再重重地扎回水面,激起千重浪。地壳板块释能错位,引发地震波甚或海啸。超音速飞机冲破音障,声震远播。核弹爆炸,震波环球绕行不止。
  只要有能量释放,就有震波产生、散播,因果清晰。
  宇宙暴胀,是超高能量释放的大动作,无可避免地在宇宙空间留下阵阵波动。波动以重力波(gravity waves)为主体,以光速向巨大宇宙散播出去(图3)。暴胀理论预测,像我们宇宙拥有微波背景辐射一样,这个重力波也扩散到整个巨大宇宙,形成巨大宇宙的重力波背景辐射(cosmic gravity waves background radiation,CGWBR,下称重力波)。它公平对待各个孤立存在的小宇宙,不论临界密度数值,曲直不分,一视同仁,直播到户。
  其实爱氏相对论老早就预测了重力波存在。超新星爆炸、黑洞诞生和星系间碰撞等,都能引发重力波。但暴胀理论更上一层楼,以超高的伪真空能,激发出另一波段不同的重力波,在更巨大的宇宙格局中传播荡漾。
  所以,侦测到这个和爱氏不同波段的重力波,就至少能说明暴胀理论可能是对的,同时,也不能否定那个巨大宇宙的存在。
  测量到重力波不容易。人类再次集资,计划以15亿美金的经费,制造出一个和地球同在太阳轨道上飞行的太空激光干涉仪天线(Laser Interferometer Space Antenna,LISA)。这个天线呈三角型结构,每边5百万千米,距太阳为一个天文单位,但轨道以60度倾角跟随在地球20度后面运行。这是人类最灵敏的重力波测量仪,预计在2018-2020间发射。
  LISA的灵敏度可能无法完全满足暴胀理论的需求,未来还需要更灵敏的重力波干涉仪。但即使重力波讯号微弱难测,暴胀理论还有另一个预测:暴胀后产生的重力波能对宇宙电磁背景微波有作用,使微波产生偏极化(polarization)现象。一般的光经过光栅就能偏极化,有些太阳眼镜就是以此原理设计。所以,精确测量图2中微波的偏极化数值,就成为和重力波侦测同等重要。人类在2009年第一季度,将发射普兰克卫星(Planck Satellite),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精确测量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偏极化数值。
  结语
  古思以暴胀理论,成功解释了我们宇宙中视界和平直两大难题,但也拉出来一个天外还有天外天的巨大宇宙。暴胀理论预测,我们小小有限的930亿光年直径的宇宙,和那个1023倍的巨大宇宙,共享一个相同的重力波背景辐射,而这个重力波又能影响微波的偏极化数值。所以,天外天外天如果存在,人类一定要测量到这个重力波和偏极化现象。取得这两项物理数据,虽然无法完全证明天外还有天外天,但也肯定无法否认它的存在。
  目前,暴胀理论衍生出50多种版本,宇宙外的宇宙摸不着看不见,想象空间巨大。重力波、偏极化,各村有各村的说法,百花齐放,百鸟争鸣,人气滚滚,营造出一片大好的科学盛况。

煤缘 发表于 2014-9-29 17:22:35

学习,向老师问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宇宙平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