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兵 发表于 2014-9-27 12:41:57

(裁缝)香港名流背后 那些沉静似水的高级裁缝



“帝皇”洋服老板Daswani从事定制洋服业超过30年,在香港印裔裁缝店大军中地位显赫。那些价格高达5万港元以上的面料,来自一种羊驼在特定年龄在胸口位置收割的绒毛,也有用丝制作但质感酷似软皮的独家“皮绸”。


      在香港的高级裁缝店定做西服,你不光像上帝那样被伺候着,还有“创造”的权利,你可以选择布料、纽扣、领子的款式,还可以为你那只戴手表的手选择一个特殊的袖口,这一切,都是那些批量生产批量售卖的店铺不能提供的。但这里的价格,也是批量生产的西服无法高攀的。  

  从TVB退休的邵逸夫经常周末到尖沙咀的半岛酒店消闲,他有两个习惯:咖啡室消闲,以及到裁缝店量身做衣服。

  西服、恤衫和领带在香港到处可见。从小学开始,学童就要穿起西装,男人们工作后大多数也要穿正装上班。于是,在这个西装遍地的城市,权贵商枭们的衣着品位,更注重独一无二。为这些男人们提供品位的,就是顶级的裁缝店。

  御用裁缝

  为一大家子服务   

  香港裁缝多,尤其顶级裁缝多。由于历史因素,从1950年到现在,香港聚集了沪、粤和印度的三派裁缝师傅,加上香港以及后来珠三角纺织业的发达,香港成了洋服定做的国际中心。譬如,张国荣的父亲张活海就是著名的裁缝,经常为好莱坞影星定做衣服,包括马龙·白兰度。   

  在香港,裁缝们很多都是上流社会的“御用”裁缝。至今欧美人到香港旅游,都不忘做上几套西服,这对于他们来说可谓“物美价廉”。近几年中国内地也有游客在香港一掷千金,也为香港裁缝们提供了更多客源。   

  豪客们不但是本人,还是家族式光顾特定的裁缝店。像位于中环的汤美洋服,老板许潮和玩具大王蔡志明不但自小认识,许还是蔡的御用裁缝,蔡门男丁全在那里做衣服。诗阁老板张宗琪的父亲几十年前在上海就为荣毅仁做衣,到了香港,就轮到了张宗琪为荣智健做衣。   

  定制西装,讲究的当然不止款式。工业化的品牌西装只有尺寸上的大小,但对身长和身形就难以协调。而量身定制西装,更能适应不同男性的个别体型。

  无论是定制恤衫,或者西装,裁缝店大多需要一周以上的时间为客人制作。如果指定师傅的话,可能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有些香港高级裁缝店在全球都有分店,但制作都集中在香港,把最好的师傅集中起来,便于监管出货的质量。   


  名流定制衬衣

  一下单多达12件

  香港的定制裁缝店很多都是世家店,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为名流做衣,经验丰富,譬如张宗琪的父亲在上个世纪中叶就从上海来到香港,创立诗阁,引来很多名流客人钟情于它,一光顾就是几十年。张宗琪说:“诗阁裁缝最精通的是恤衫,而大部分的客人,都喜欢在定制的恤衫袖口绣上自己的英文名缩写。”

  “帝皇”洋服老板Daswani从事定制洋服业超过30年,在香港印裔裁缝店大军中地位显赫。为了把生意做大,他甚至引入3D素描来辅助传统的软尺量身,也看到了客人群体的变迁。“过去客人以本地商界为主,但在2003年以后,多了很多中国内地的富豪,很多都是上市公司总裁。”   

  成功人士定制衣服,一般都不会只做一件。“很多客人定做洋服,尤其是衬衣,一下单就是6件12件,以备折旧、替换,而且节省时间。”张宗琪说。  

  名流们通常都有各自的做衣习惯,这使裁缝们经常得上门服务。张宗琪的其中一个重要工作是上门为客人度身,因此经常在欧美遇到找不到路的窘况。有一次,张宗琪去拉斯维加斯,为一个老牌歌星度身,为了让对方有所选择,把所有的洋服板样都带上。到达对方的住处时,发现这个歌星刚刚从泳池里爬上来,浑身滴水,与裁缝赤裸相见,可谓正中量身者的下怀。   

  有的名流喜欢在定制衣服上“搞搞新意思”。蔡澜到诗阁做衬衣,多喜欢选鲜艳但不花哨的颜色,要求在左边腋下做个手机袋,以便放置手机。精于享受的蔡澜经常去欧洲,对洋服的潮流十分了解,甚至会直接对张宗琪提出特定品牌的款式,让裁缝模仿照做。 裁缝们也知道,有资格穿得特别一点的人,地位一般比较高。再细分下来,尽管金融界和商界人士着装类似,但年轻权贵中,商界人士的作风会更大胆。   


  款式可以抄袭

  物料却无法超越   

  定制洋服花费不菲,一件高级定制恤衫需要花上两三千港元,西服常以五位数的价钱计算。“有些人未必很有钱,但他懂得欣赏这些定制的衣服,他穿上这套衣服以后,会由衷地说‘噢’,因为他感觉到舒适、柔软帖服,那种感觉足以值回价钱了。”张宗琪说。  

  在高级服装定制行业里,西装一直是中心。在政商界,西装是衣着的重中之重。著名西装设计师TOM FORD就曾经说,男人穿西装,就像女人习惯高跟鞋,有一个过程,当习惯以后,举手投足之间的修养和约束,也变得自然而然。  

  材料一向是高级定制订单的中心。Daswani说,在洋服定制界,通常认为第一流的布料来自意大利,类似密度高达300支纱等级的极品料,通常被裁缝店实行最严格的保护。专心做中式正装的 “源”,有价格高达5万港元以上的面料,来自一种羊驼在特定年龄在胸口位置收割的绒毛,也有用丝制作但质感酷似软皮的独家“皮绸”。老板杨秉坚说:“行内要竞争,款式可以抄袭,但物料是无法超过去的。顶级的正装,你穿上去的感觉完全不同。”

  “度身”其实是“度心” 

  要用数字来量度一个人,很容易,但要将客人的喜好、生活习惯融入一件衣服的细节,才能做到“人衣合一”。     

  在诗阁,这个专做“男人生意”的裁缝店,把门的也是男人——稳重的老裁缝将和你共同去完成这件“男人间的事情”。诗阁的老师傅大多都有20到30年的从业经验。每次制作一件衣服,不仅锻炼了他们心细如尘,更为他们添了一份沉着的优雅。打从你一进入裁缝店,精明的量身师傅,其实暗地里早已把你的身材连带穿衣的喜好都透视过了。他们什么都知道,却又什么都不说,只是微笑着给你送上一件样板“体验体验”。店里早就准备了60件样板衬衫,只要你的身材不是太特殊,基本上就八九不离十了。但正当你舒服得不得了,觉得此乃无缝天衣时,师傅就拿着软尺过来了——如果可以用一件样板把你打发,就不叫“度身定做”了。


  有这样一份情义  

  诗阁会将每一位客人的纸样保存5年。在这往来之间,裁缝师傅和老主顾的友谊就建立起来了。有一位智利的老人家,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自打在诗阁做了第一件衬衣,就和诗阁的创办人张子斌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自此之后,这位老人每年都去中国,都会特地到诗阁做衣服。老人80大寿的时候,带了亲戚朋友30多人同游香港,还邀请了诗阁一家子参加寿宴。当然,老人也带上这30多个亲戚朋友在诗阁做了衬衣。近几年,老人年纪大了,少来香港。诗阁一家还专程到智利拜访。事实上,诗阁每年都会派出老裁缝到世界各地,拜访他们的老主顾,不远万里地为他们上门量身。就凭着这份情义和细致,怎么能不让那件衬衣舒适帖服呢?   


来源新商报

wbq 发表于 2014-9-30 08:18:3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裁缝)香港名流背后 那些沉静似水的高级裁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