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其自然 发表于 2014-10-9 11:00:19

 成语故事—退避三舍

  成语故事—退避三舍
春秋五霸有几个版本,不同的文献说法不一。有两个人是公认的,没有异议,他们是齐桓公和晋文公。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在古代,一般行军三十里,士兵要休息一会,故三十里为一舍,三舍也就是九十里。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胡云峰 发表于 2014-10-9 17:10:19

退避三舍是守信践诺的典范,故事精彩,人格魅力更是辉耀千古!

随其自然 发表于 2014-10-9 21:23:28

回 1楼(胡云峰) 的帖子

退避三舍是实现承诺,大丈夫要一诺千金。

纤手香凝 发表于 2014-10-19 03:38:08

学习老师的作品,问好!

随其自然 发表于 2014-10-20 11:05:10

回 3楼(纤手香凝) 的帖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成语故事—退避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