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化工123 发表于 2014-10-9 14:02:39

感动   在污水提标改造的每时每刻

感动 在污水提标改造的每时每刻 六十年代,铁人王进喜为了堵住井喷的油井口,奋不顾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开成袋的水泥,以顽强的意志和冲天干劲创造了历史的奇迹。如今,这样感人肺腑、令人鼓舞的画面重现在方大化工公司污水提标改造现场上,一个个“铁人”用身体与污泥搏击,用行动书写迎难而上、团结共进的传奇。
随着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不断提高,新的辽宁省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COD、SS等排放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为此,方大化工加快污水提标改造工作的步伐,节能降耗。八月末,一场轰轰烈烈地提标攻坚战由此在污水车间生产现场拉开。
要充分利用现有装置的构筑物进行提标改造,就要对积存污泥严重的曝气池、沉淀池、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彻底的清理。时间紧、任务重、作业环境恶劣,这样艰巨的任务谁来接?
——“让我们来干!”
建安公司经理魏志连承接任务时毅然决然。为节省外委资金,避免公司效益的流失,他们承揽了大部分提标改造工程。面对从未参与过的污水技改工程,他坦言,最初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做什么事,都会有第一次。我们建安人从来就不怕第一次,绝对有信心有能力挑战成功。”此言不虚,在公司领导的高度关注下,在多个部门的相互配合下,建安公司已保质保量保安全地完成了污水处理Ⅰ系列的清池任务。员工以“铁人”精神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实际比想象的还要困难。”
在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污水被抽干后,当密密麻麻的填料呈现在机运队队长助理石光眼前时,他惊呆了。只见几十条尼龙绳上每隔十公分就垂直系着一条形如奶刷的填料,一根根直直浸没在污泥中,在几百立方米的空间里形成壮观的“丛林”。要起吊出这些填料,他顿感无从下手。“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推翻已定的方案,重新谋划,虽然也遇到很多困难,但最终采用先吊出拦腰割断的填料上半段,待制桶车间排出部分污泥后,再取出掩埋的下半段的方法,这个问题被我们轻松解决了。”石光助理轻松的话语里,充满着骄傲和自豪。
——“真的太不容易了,太令我感动了。”
作为亲身参与清泥工作的唯一一名女负责人,我深深理解王忠梅这句话里饱含着多少无法言说的情感。在采访魏志连经理时,他告诉我,在现场上,王忠梅和工人一样,拴着安全带,带着男同志一起干,衣服都湿透了。当时,他感动得一句话都说不出话来。他激动地说:“一个女同志真的太不容易了。就是因为有这样和员工一起摸爬滚打的带头人,才成就了制桶车间这个干啥啥行的团队。”
“我那算啥呀!员工那干劲才真令人感动。”一听到经理夸她,制桶车间主任王忠梅迅速将话题转向她的团队。她说,当时,近3米深的污泥散发着浓重的气味,为了确保员工的安全,身穿全身叉裤的员工站在吊笼里被送入池中,他们采用污水池中的废水利用高压水枪对污泥进行稀释,再利用泥浆泵将稀释的污泥打入初沉池。“面对每池2000m3的污泥,大桶班的贾英军、郝坤,漆桶班的耿东辉、梁振环等几人好不在意,只要下到池底,基本上都不上来,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那时7、8月份正值三伏天,躲在屋里都很热,他们穿着胶皮叉裤迎着太阳就是一个劲地干,每次上来,衣服根本没有干的地方,靴子里都能倒出水来。用他们自己的话说,那些天被污泥熏的,连身上的肉都是臭的。”本来语气平和的王主任谈起她的员工,声音有些发颤,她平稳了一下心绪,接着说:“一个周六,为了增加人手,员工王继斌也参与到绑填料的工作中,没想到,他对气味太敏感,频频呕吐,我们都劝他回家,可他回车间休息一会,又主动返回现场,加入战斗。”此时,王主任的眼圈已略显发红。她感慨道:“活要干好,速度还得跟上,领导着急,咱也着急,活儿在这摆着,快点干完,就少遭两天罪,大家都明白这个理儿,所以根本不用我多说,都争抢着往前赶。”
——“活儿既然接了,就要竭尽全力好好干。”
在机运队吊运下半段填料过程中,身穿全身叉裤的梁长刚、高玉波、李树山轮番站到一米多深的淤泥中,他们要将填料串绳十几根十几根地用钢丝绳捆扎起来吊运到地面上。为了将深藏在淤泥一尺下的串绳串起捆扎,他们要伸展双臂插入到臭泥之中,由于泥面很高,为避免俯下身时脸部沾上污泥,他们每穿一次绳,都要尽量把头抬起。在这样的环境下,员工们依然毫无怨言地坚持。一次,梁长刚捆扎好最后一捆串绳,刚从7米深的沉淀池底爬上来,就一屁股坐在地上,由于流汗太多,他已累得有些虚脱。当记者问及梁师傅为何不顾自身时,这位年近五十的老党员轻描淡写地说:“谁下去都一样,你不知道,上下梯子、脱穿叉裤都很费时间。那时,孙总、鹿总、李冠军部长一天不知要去多少遍,领导不催,咱也明白,都是为了赶时间,所以下池底前,我尽量少喝水,就是免得上厕所麻烦。”
——“建安人真能干,但咱也不含糊。”
说这话的是聚醚厂污水车间袁海洋,作为6人“突击队”的队长,他们早在今年的正月初三就投入到了提标改造的战斗中。他告诉记者,他们首先清理的是闲置多年的475絮凝沉淀池,当时正值严冬,他们身穿叉裤、怀抱水枪站在1米多深的污泥中,冰冷的泥水很快侵透他们的身体,一会身体就僵了。“要是赶上叉裤刮坏,棉裤瞬间就被‘灌汤’,那滋味就别提多难受了。”回忆起冬天清泥的艰苦,袁海洋心底还有一丝刺骨的寒意。“这还不是最难受的。”他话锋一转,讲述起连续27小时清泥的情景。
为了给检修车间争取安装曝气头的时间,公司临时决定,曝气池必须在第二天中午前全部清完。面对两三天的工作量,车间主任李小方决定加班加点背水一战。经过一天半宿的努力,一个曝气池彻底清完,就在大家重新连接完电路、铺设好输泥管路,准备清理另一个曝气池时,输泥泵突然坏了。此时,连续工作16小时的人们早已乏困交加,精神几近崩溃,再遇上这样的意外,人们心中的激愤瞬间爆发。“当时那感觉,如同百爪挠心,真想摔耙子不干了。但转念一想,领导组建突击队不就是让咱干活来了吗,还是咬咬牙挺着干吧!”说到此,袁海洋自言自语地感慨道:“人的潜力真是无限大,当时那么难熬也硬是咬牙挺过来了,现在回头想想,我们自己都觉得挺了不起的!”
——“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在污水提标改造现场,还有像聚醚厂检修车间、建安公司铆焊车间和电修车间等忙于其他在建项目的单位,他们的员工也和制桶车间、机运队、污水车间员工一样,迎着炙热的太阳,顶着刺鼻的气味在现场奔忙。为了赶工期,铆焊车间焊工任立、赵红利一焊就是几小时,腿被电焊烤的通红都毫不在乎。项目缠身的检修车间主任孙亚南告诉记者,提标改造工作是公司最为紧要的一项工作,虽然车间的主要力量集中在3万吨POP项目上,但还是派出4名员工和其他单位抽调人员一起参与到污水项目中,尽最大努力推进项目的进程。
现在,污水提标改造工作已经完成过半。在过去的时间里,员工们早晨4点多到达现场,7、8点钟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去,忘记了双休日,忽视了佳节的团聚,但他们无怨无悔。此刻,他们正积极准备投入下一阶段的工作。
在早晨、在午后、在傍晚,在污水提标改造的每时每刻,记者都被员工忘我的劳动热情所深深感染。在公司上下提倡责任意识、弘扬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时刻,这股坚不可摧的正能量在全厂蔓延。这股力量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是员工们爱岗敬业意识的真实体现,更是党员干部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精神的有力彰显。
         (张艳春)

污水提标改造现场。王静波/摄
员工正在绑填料。杨宇/摄

员工正在池底清泥。杨宇/摄

鸿雁 发表于 2014-10-10 11:48:45

张老师好,文章 不错好啊,请补充完善新闻时间

方大化工123 发表于 2014-10-10 12:24:41

回 1楼(鸿雁) 的帖子

多谢鸿雁老师指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感动   在污水提标改造的每时每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