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道超车
初到英国,沉醉于只有明信片才得一见的风景。更要命的是,这样的美景,你只能用眼睛捕捉,不能用相机留念。我们行驶在乡间小路,时速不低于70公里,罕有堵车,亦没有多余的地方容你小驻拍照,那些稍纵即逝的美景,只能停留在记忆中。
印象还在狄更斯《雾都孤儿》时代,以为英国阴冷潮湿,时刻须备伞。来这里才发现这里碧空白云,艳阳高照,大约是没有霾的保护,紫外线极强,第一次领悟到防晒霜SPF值的作用:缓一刻涂抹,身上就会晒出红疹,痛痒难捱。
首夜入住索尔兹伯里。精致的酒店外有大片沿河草地,河里天鹅们时而摆出个心型,时而摆出个兰花,我们在中国须买门票才能欣赏的动物,这里自由行走。
次夜入住拜伯里法院酒店,该酒店建于1633年,车驶入时误以为走错地方闯进电影里的庄园,光门口站岗的松柏,看上去就有千年历史才能拗出那样沧桑扭曲的造型。这个被称为法院酒店的古建筑,前身约是法院,所以直到今天看起来都气势恢宏,肃穆庄严。事实上,去英国,你就是去寻历史的足迹。在索尔兹伯里那夜,我们随便走进一家酒吧喝啤酒看球赛,就发现酒店墙上写着“自1411年起开始营业”。我难以想象这家酒店的无数继承者们究竟有多安定的心,才能在这样一个小镇上坚守祖业。
英国人的性格很奇特。他们要么是以历史为荣,要么是生性古板,墨守成规。一路开车北上,经常看到一些村庄维持着几百年前的模样,外观看起来摇摇欲坠,墙面斑驳风化,时不时就有拯救性修护工程正在进行。可能是气候宜人,让这里的古建筑得以完整保存,即使是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的今天,英国的夏天还要盖被。否则多伟大的建筑,都能被挂满外墙的空调机给糟蹋了。
但这种对历史的精心维护,也有要人命的地方。
首先英国的网络建设一塌糊涂。
我一出机场即买一张无限上网卡。
对我,这样一个现代的中国人而言,我可以没有电话,但我不能没有手机上网功能。我所有的支付、运动、朋友圈,工作圈,信息交互台,全靠移动互联网。
这玩意,英国没有!!!!!!!
我付了35镑无线上网卡,然后用两天搞明白,这其实是一张去掉“限上”俩字的卡,也就是“无网卡”。本来用着谷歌地图导航中,导到荒山野岭关键时刻,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突然没网络了!对我这样来自国际一线大都市万事问微信百度的人来说,几近崩溃状态!突然就从现代人打回原始人,想起来还有一个未升级功能叫“用嘴问”!
然后就挨家挨户敲人门,被主人无比热情迎进家中,基本都是老头老太,先跟人扯天气,扯从哪来,扯家族历史,扯风土人情,最后等老人家过足了聊天的瘾才张口问路。这时候才知道,英国是不需要网络的,因为当地人会热心地带你去你要去的地方。
我从一个吃屎都要赶热,不然就没了的地方过来,被时光穿梭机送回慢生活时代。有时候看看当地人与世隔绝,不知啥叫“周边快查”、“咕咚运动”,“美图秀秀”,更勿提手机淘宝、一号店送货上门的生活状况,各家门口都开着菜园,后院养着牛马猪,我忍不住怀疑他们饭桌上吃的食品都自产,电脑手机都不用的。
事实上,真不用。
我现在在酒店的休息室里写文章,一会儿好发回中国。因为屋里没有网!我曾去前台请求:如果没有无线网,给我根网线也行啊!我接电脑上。前台回答:没有。我们这里都是古建筑,不能到处凿洞,所有设备就接到大门口。
不到美英帝国主义国家,你不会理解为什么他们视中国如洪水猛兽,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那些几百年前拿洋枪洋炮,以先进的名义冲破中国大门的时候,中国看待他们的眼光大约也是如此——又厌恶又害怕却忍不住羡慕。
中国落后了几百年,直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才终于抓住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当我在英国租车公司现场,用微信支付快速还款提高限额的时候,当我按着对讲键安排万里之外的员工合同发来我E签送回的时候,当我指着手机屏上实时传递的字,告诉收银员:“这笔钱你没刷上,你得再刷一遍,不然你就吃亏了”的时候,英国人充满疑问地问我:“这是什么?”
我笑了,彷佛看见几百年前的中国人拿着大刀,冲向远方发射的炮火,大喊:“妖怪来了!”(六六) 中国,抓住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正在飞速发展! 弯道超车,当心翻车。 引用第4楼mazheng于2014-12-10 08:05发表的:
弯道超车,当心翻车。 p_w_picpath/back.gif
是这样的 行驶过程注意安全! 系好安全带,超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