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与小家
大家与小家时光飞逝,六十五年可谓弹指一挥间,转眼将迎来建国六十五周年。 我参加工作时,恰逢在那具有伟大转折的1978年,那次跨时代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拓了改革开放历史新纪元。三十年,国家飞速发展,我的小家也随着国家的大家,日新月异的变化着。
我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计划经济时期的凭布票买布穿衣,但是也曾拿着供粮本排队买过粮油,国家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我的小家也在发生质的转变,先从低矮的两间土坯房到三间两丈宽的大瓦房,再到2000年时四间上下两层的小洋楼,无不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那句俗话不是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国富民强不正是中国梦的体现和追求吗?
从“五三一”产的“剑鱼”二八自行车,到八千元的“一二五”两轮摩托车,再到现在的私家车,出行的交通工具更能体现我们小家的变化。通讯工具的变化,更能说明这一点。记得大约九几年时,家里有座电话机,也是向人炫耀的资本,那时的人们腰里别着个“BB”机,响时故意不接,好引来人们羡慕的目光,拿现在的话说,“倍有范”!我第一部手机是“康佳”牌翻盖式的,那个手机伴了我许多年,终因在2006年送儿子去西安上学时,因奉献给西安小偷而告终。从移动的送话费手机到从小米官网抢购当时最红火的小米1S手机,到现在华为荣耀8核4G网络手机,用今非昔比来说绝不为过。
也许是年龄的缘故,也许是对旧物的那份依恋,我家儿子的新房有台鲜红外壳的十二寸黑白电视机,现在已成为装饰品,那台小小的“飞跃”牌电视机带给我们家太多的快乐,它距今已经有三十二年的历史,那是生产队包产到户的产物。想那时候,我刚上班,每天工资才八毛钱,那时的生产队从集体走向个体,多年来的积累,才想到给社员们以福利形式,每家补助二百元,前提是要见到买电视机的发票,我家那台电视机在我记忆中好像是四百多元,我们生产队那时有二十八户,大约有二十五户都买了电视机,只有那三户实在拿不出钱来,没有买,但他们出门,总会感到矮人一头。
三十多年来,电视机从黑白到彩色,从笨重到超薄液晶,从12寸到29寸再到42寸,但那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机,也许是第一的缘故,始终不愿丢弃。(张中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