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平 发表于 2014-10-28 17:35:07

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王瑞平 发表于 2014-10-28 17:37:58

详细释义编辑【词语】:道德品质
【注音】:dào dé pǐn zhì
【释义】:也称“德性”,简称“品德”。个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特点和倾向。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构成。在中国社会主义时期,最高尚的、最能体现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王瑞平 发表于 2014-10-28 17:43:40

品质表现
表征个人道德的总体特点的范畴。简称品德。指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并具有稳定性倾向的个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的特点。道德品质表现在——
①道德意识,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②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言语、道德行动和道德习惯等。道德意识引起并调节人们相应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实现、巩固和深化人们相应的道德意识,二者综合构成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状况。

王瑞平 发表于 2014-10-28 17:47:14

辨析编辑历史上各种伦理学说都根据其所代表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提出相应的道德品质的范畴体系。 如中国古代的儒家,提出了以 “仁”为核心的,包括“智、仁、勇”,“恭、宽、信、敏、惠”和“温、良、恭、俭、让”等道德品质的范畴体系。同人的其他品质或品性相比,道德品质的一般特征是综合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高度凝结着个人自觉的意志和信念,并因此表现为道德行为总体的稳定倾向。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现实社会关系状况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参加社会实践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个人的主观努力和自我修养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条件。对于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来说,更应注重于参加革命实践、接受共产主义教育和自我道德修养。

杜方杰 发表于 2014-10-29 09:28:01

坚守文化传承.

杜方杰 发表于 2014-10-29 09:28:20

支持瑞平老师!

王笛 发表于 2015-4-10 00:00:00

王瑞平 发表于 2014-10-29 11:28:03

回 4楼(杜方杰) 的帖子

感谢杜老师支持!

王瑞平 发表于 2014-10-29 11:28:11

感谢杜老师支持!

王瑞平 发表于 2014-10-29 11:28:18

感谢杜老师支持!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