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述毫 发表于 2014-11-4 04:56:40

“最后的儒家”50年实录《梁漱溟日记》首次单行出版


《梁漱溟日记》(上下)梁漱溟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
  一部劫后余生的精神秘档,80万字的梁漱溟日记(1932—1988)全本首次公开单行;

  首次公开数十张梁漱溟珍贵私家历史照片;

  “最后的儒家”50年实录与独白,新旧中国半世纪国运缩影

  《梁漱溟日记》是有“最后的儒家”之称的梁漱溟先生现存全部日记(近80万字)的汇编,并附数十张首次公开的珍贵私家历史照片。梁先生早年起即有记日记的习惯,现存日记始于1932年,终于1981年,历经“文革”抄家等磨难才得留存。著者早年投身乡村建设,巡视抗战敌后,调停国共两党争端,上缙云山闭关修佛,解放后参观城乡新变与土地改革,“文革”抄家受辱,政协学习论辩,常年坚持著述修行等等,长达50年的行止经历及感受心境,在日记中都有朴实的记录。本书是梁漱溟日记首次完整单行,编者撰写了导读性质的前言和每一年大事提要,修订及增补注释600余条,并编制主要人名索引近2000条,是深入研究梁漱溟,了解20世纪中国社会与政治变迁的珍贵的实录。

  作者简介

  立根本土,眼光向下,面朝世界与未来,深研中国社会基本问题的原创型思想家

  为苍生起,奔走于大地,从实践来,往实践中去,笃行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实干家

  独立思考,表里如一,悲天悯人,执守良知,铮铮铁骨,百年唯一见的知识分子楷模

  梁漱溟(1893—1988),20世纪中国最具独立风骨及知行合一的思想家、社会实践者。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早岁信佛而后归儒,亦不废佛;以中学学历而执教北京大学。壮年辞去教职,长期从事乡村建设;发起民盟,为调停国共奔走呼号。1949年后屡受批判而始终不屈,傲然宣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一生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相号召,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一是人生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二是社会问题,亦可云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主要作品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幼年不学四书五经,而入洋学堂,念《英文初阶》《地球韵言》,身后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儒家”“国学大师”

  ·两度欲自杀,一度想出家;哀民生疾苦,叹“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积极入世求解中国与人生两大问题

  ·24岁以中学学历登北大讲坛,教授印度哲学;7年后,主动辞去教职,投身新教育和乡村建设

  ·巡历抗战游击区8个月,敌兵围堵,飞机轰炸,数次险死还生,始终泰然自若

  ·发起民主同盟,调查李闻惨案,力促国共和谈,奔走8年,被称之为“中国的甘地”

  ·与毛泽东几次通宵长谈,激辩中国道路;1953年向最高领袖“要雅量”,成“反面教员”

  ·只批林不批孔,再遭全国性大批斗而不改初衷,宣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文革”抄家,资料全无,仍笔耕不辍;1975年《人心与人生》完稿,前后费时约50年,称“使命完毕,可以去矣”

  相关评论

  环顾当今之世,在知识分子中能有几个人不唯上、唯书、唯经、唯典?他是一个我一生中所见到的最认真求知的人,一个无顾虑、无畏惧、坚持说真话的人。——费孝通

  钩玄决疑,百年尽瘁,以发扬儒学为己任

  廷争面折,一代直声,为同情农夫而执言——冯友兰

  我对梁漱溟非常佩服,有骨气。我佩服的人,文的是梁漱溟,武的是彭德怀。——季羡林

  梁漱溟是现代中国最具特色的学者与知识分子。他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极具风骨;不尚空谈,而且能身体力行。——汪荣祖

  在近代中国,只有他一个人保持了儒者的传统和骨气。他一生的为人处字,大有孔孟之风;他四处寻求理解和支持,以实现他心目中的为人之道和改进社会之道。——[美]艾恺

  有悲天悯人之怀,一也。忠于理想,碰钉子不退,二也。直,有一句说一句,心口如一,三也。受大而众之力压,不低头,为士林保存一点点元气,四也。不作歌颂八股,阿谀奉承,以换取絜驾的享受,五也。五项归一,我觉得,今日,无论是讲尊崇个性还是讲继承北大精神,我们都不应该忘记梁先生,因为他是这方面的拔尖人物。——张中行

  思想与行动,在他的生活里,完全打成一片。他不是书斋里的学者,在思想上却有超越一般学者的成就;他也不纯粹是政治舞台上的角色,只是本诸社会良心,为国内的和平和建设一个新的中国而奋斗不懈。——韦政通

  梁漱溟与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有创造力的思想家。他们一位是传统文化的伟大批判者,一位是传统文化的伟大发扬者。——林毓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后的儒家”50年实录《梁漱溟日记》首次单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