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才能解决好事情
题记:干部、群众迫切要求早日改变面貌,脱贫致富,这种愿望是好的,热情也非常可贵。但寄希望于上重大项目,一下子抱个“金娃娃”,想法不切合实际。——摘自习近平《摆脱贫困》之《把握住新的机遇》篇
30多年前的宁德,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干部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的愿望非常强烈,希望能上一些大项目,如修铁路、建大港口,办开发区,从根本上一下子改变落后面貌。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根据当时地区的实际情况,一针见血地指出:“干部、群众迫切要求早日改变面貌,脱贫致富,这种愿望是好的,热情也非常可贵。但寄希望于上重大项目,一下子抱个‘金娃娃’,想法不切合实际。”
古语云:“万仞高山,始足于稳。”30多年前的闽东地区,交通落后、基础薄弱,“既不是中心,又不是原材料和物资集散地”,这些都不利于地区引进大项目,制约着地区的发展。宁德的干部群众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习近平当时就要求干部们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条件,扎扎实实抓好农业和其他基础建设,从而实现逐步发展。习近平冷静思考,沉着应对,凭着“棋不看三步不捏子儿”的负责态度,扎实工作,稳步脱贫,在广大干部心中树立了榜样。 自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而上世纪50年代,一场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主要特征,片面追求高速度、高产量的“大跃进”运动,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给国人带来惨痛的教训,我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段历史教训向我们展示了客观冷静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一个地方的发展要立足当地实际,循序渐进,不能“头脑发热”,盲从盲干,如果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偏离实际,急于求成,不仅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甚至还会走向歧途。所幸,在地区发展问题上,习近平主张:“不图虚名讲实效,不能为开放而开放。”从他的话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成熟稳重、不图虚名、深谋远虑的领导人。 不管是为人处事,还是干事创业,都需要能“三思而行”的冷静头脑。冷静观事、理智处世,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人民负责。“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心里要有一把标尺。习近平遇事沉着冷静,做人从容淡定,这份清醒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好好学习。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愈加多元化,社会矛盾更加凸显,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冷静思考,立足实际,正确处理好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凝聚力量。 冷静才能解决好事情 冲动是魔鬼 习近平主张:“不图虚名讲实效,不能为开放而开放。”从他的话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成熟稳重、不图虚名、深谋远虑的领导人,坚决支持主席 再不能来虚的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