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什么很少读外国文学
毛泽东为什么很少读外国文学--曹宗国
毛泽东读书的爱好之切、范围之广、心得之深都是很了不起的。他除了研读马列经典外,尤爱中国文史。他遍览经史子集,批阅二十四史,高亨点赞他“掌上千秋史”是没错的。他鉴赏诗词辞赋,也品味过一些古典小说。他甚至涉猎过大量文人笔记杂书,还有一些宗教经典和世界史著、人物传记。但是,毛泽东却很少读外国文学作品。这并不奇怪,也不成其为什么问题,但却是事实。有学者专门写了毛泽东与外国文学的文章,想遮掩这一点,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要证明这个事实并不难。大家都知道,毛泽东讲话作文都是很喜欢讲故事的,他讲中国故事往往信手拈来、但却很少讲外国故事,我只见他说过不要“言必称希腊”。从毛泽东的著作、文章和讲话里,我们很少看到他提及外国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和故事,这就是明证。同时,一些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包括他的家人也承认这个事实,现存的毛泽东读过的书籍文物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比如,曾经当过12年毛泽东英文秘书的林克就说:“相对讲,毛泽东对外国文学读得较少,但也读过一些,我就听他讲到他早年读过希腊罗马时代的小说,还有《茶花女》、《简·爱》、《红与黑》都读过。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他对我谈起苏联肖洛霍夫《被开垦的处女地》。”林克还说:“他和我谈论过《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金瓶梅》、《西厢记》、《牡丹亭》等中国文学作品。但他就是很少和我谈西方文学作品。”。
毛泽东的大儿媳刘思齐曾经回忆说:毛泽东曾让她帮忙借一本《茶花女》,他不仅读完了这部书,而且在书里面圈圈点点,甚至还有眉批。可惜后来刘思齐把书还掉了,毛泽东究竟作了什么圈点和眉批已无从知晓。而毛泽东的二儿媳邵华则回忆道:有一次她在毛泽东面前提起《简·爱》,对书中人物大加赞扬,当时毛泽东“始终默默地听着,不时还露出笑容”。不久她又去看望毛泽东时,发现他的案头上放着一本快看完的《简·爱》。
长期为毛泽东管理图书的逄先知回忆,“外国文学作品,除了《茶花女》、《简·爱》、《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少数的名著外,他读得很少”。据在毛泽东视察杭州期间为毛泽东管理图书的浙江省公安厅警卫处工作人员贺玉泉回忆:“1975年2月至4月,毛泽东在杭州居住期间,他曾为毛泽东借过一批图书,其中包括《红与黑》、《飘》、《贝姨》、《牛虻》、《基督山恩仇记》、《悲惨世界》等。其时毛泽东已是年老体衰,视力很弱。这些图书,有一些是毛泽东自己阅读的,有一些则由机要秘书张玉凤读给他听。除此之外毛泽东还观看过舞剧《天鹅湖》和电影《红与黑》、《第十二夜》等少量经典作品”。
目前仅有的关于毛泽东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一份书面文献证据,是毛泽东在一本曹禺译的莎士比亚名剧剧本《柔蜜欧与幽丽叶》(今译《罗密欧与朱丽叶》)封面上的批注。而批注的内容却与本书无关,是抄录的南朝曹景宗的一首五绝诗《华光殿侍宴赋竞病韵》:“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
说到《罗蜜欧与幽丽叶》,我顺便说点题外话。我总觉得外国人写爱情也爱得死气活来,但往往很露,很直白,不如中国人搞得你神魂颠倒。《罗蜜欧与幽丽叶》算是强一点的,可还是不如中国的民间故事《梁山泊与祝英台》。据说当年周恩来把这称为中国的《罗蜜欧与幽丽叶》电影放给外国使节看,一下子就让那些大使和夫人醉得一塌糊涂,哭得稀里哗啦。
这些事实都说明,毛泽东平生确实很少读外国文学书籍。这不仅从读书人的角度看很正常,就是从作为一位领袖人物的角度看也不成问题,我认为理由有三:
其一,作为一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毕竟只是他的业余爱好。毛泽东读文学作品当然不纯粹是为了艺术欣赏,他也很注重从中了解社会历史文化包括军事智慧,但作为以毕生精力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革命军事统帅、党和国家领导人,他当然更重视阅读中国的文学作品。
其二,从读书人的角度看,一个人的阅读兴趣范围和文学爱好不能不受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的影响。比如毛泽东酷爱诗词,他读诗写诗,堪称诗人,但林克说毛泽东“对外国的诗歌也是这样,我不记得他谈过雪莱、拜伦、歌德、席勒的诗歌。对诗,他有个特点,喜欢古诗不爱看白话诗,臧克家讲过这个问题,说他虽然不愿看白话诗,但提倡写白话诗。毛泽东和我说起时,就更坦率了,大概也没有什么忌讳,他说,让我看白话诗,给我一百块大洋我也不看”。
其三,从文艺思想的角度看,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主要是指导文艺工作,包括文艺方向、文艺宗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及其思想性、文艺创作规律和普及提高的关系等等,但对文艺的艺术风格流派却难以巨细。虽然他讲过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百花齐放、包括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等等,但他毕竟不是像马克思恩格斯那样,在用主要精力从事宏大的思想理论创建的同时,对各种文艺流派以及美学原理也深入进行理论烛照,所以毛泽东不仅很少读外国文学,对新兴的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也很少涉及。
其一,作为一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毕竟只是他的业余爱好。毛泽东读文学作品当然不纯粹是为了艺术欣赏,他也很注重从中了解社会历史文化包括军事智慧,但作为以毕生精力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革命军事统帅、党和国家领导人,他当然更重视阅读中国的文学作品 从读书人的角度看,一个人的阅读兴趣范围和文学爱好不能不受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的影响。比如毛泽东酷爱诗词,他读诗写诗,堪称诗人,但林克说毛泽东“对外国的诗歌也是这样,我不记得他谈过雪莱、拜伦、歌德、席勒的诗歌。对诗,他有个特点,喜欢古诗不爱看白话诗,臧克家讲过这个问题,说他虽然不愿看白话诗,但提倡写白话诗。毛泽东和我说起时,就更坦率了,大概也没有什么忌讳,他说,让我看白话诗,给我一百块大洋我也不看” 从文艺思想的角度看,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主要是指导文艺工作,包括文艺方向、文艺宗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及其思想性、文艺创作规律和普及提高的关系等等,但对文艺的艺术风格流派却难以巨细。虽然他讲过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百花齐放、包括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等等,但他毕竟不是像马克思恩格斯那样,在用主要精力从事宏大的思想理论创建的同时,对各种文艺流派以及美学原理也深入进行理论烛照,所以毛泽东不仅很少读外国文学,对新兴的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也很少涉及 确实有些道理哈,学习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