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纪实摄影)一位新当选的中央候补委员的父亲
宛如平常一首歌
------ 一位新当选的中央候补委员父亲的影像纪实
2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湖北大冶籍的青年航天专家刘石泉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消息传到他们家乡-----大冶市茗山乡后,整个山村沸腾了,乡亲门奔走相告,为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出了一位英才感到自豪和骄傲!
22日上午,我心存敬佩、怀揣激情,走进刘石泉的家乡,在村头看到一位挑着担子的老农,他头戴旧草帽,身穿旧衣服,脚穿旧鞋子。但让我万万没有想到,他竟是我要采访的中国三江集团党委书记、副总经理,第十六、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刘石泉75岁高龄的父亲刘国成老人。而当老人把我们让进一栋破旧的砖房前,我就更没有想到这就是刘国成老人的家。
刘国成67岁的邻居张美英老人告诉我,刘石泉出身艰苦,他们一家都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优良家风,刘石泉很孝敬父母,经常给父母买新衣,可老人一辈子节约惯了,衣服、鞋子破了从舍不得换。前段时间,刘国成在大冶人民医院工作的女儿刘翠娥把父母接到城里去享福,可刘国成闲不住半个月后就跑回来了。张美英老人还说,刘国成虽然过了古稀之年,但身体很好,前二年能种田,现在能种地,今年他收了一百多斤棉花,打了六床厚棉被,今天上午他又到地里收了一百多斤红苕。
我在临走时问刘国成老人:“当您听到儿子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时是什么心情?”老人笑了笑说:“没有什么感觉啊,只要他在外好好的做个好人就行了。”
我又问:“您去过北京没有?”
老人说:“没有去过,也住不惯的。”
离开刘国成老人的家,一阵山风拂面而来,使人感到十分凉爽、清新!
刘国成老人的生活态度及人生感悟深深打动了我,在感受散发阵阵墨香的茗山土地上,拍摄了一组相关图片,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刘石泉在家务农的父亲,传到我最爱的平台上来,与各位通讯员朋友共享!
中共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刘石泉
被誉为“敢晴硬骨头的航天专家”刘石泉,1996年被评为第三届湖北十大杰出青年。他1963年出生于茗山乡柯版村刘福八自然村的一个贫寒家庭。12岁那年,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入高中。当时,家中非常困难,连油盐有时也没吃的。为了挣钱供他读书,父亲到远离家乡50多公里的殷祖,帮助造纸厂运草,母亲则到附近的红卫站台,给别人挑铁,换取几个零用钱。1978年,年仅15岁的刘石泉以总分349的优异成绩考上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为了让他读大学,家里把唯一的一台“大桥”牌缝纫机都给卖了。1982年毕业后,刘石泉来到湖北鄂西北三江航天集团设计所工作。为了充实自己,1984年又考入华中理工大学继续深造,3载寒窗后又回到了三江集团。
1986年以来,刘石泉先后在国家和省、部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6篇。在科研工作中,敢打硬仗,敢晴硬骨头,被集团领导称为“能打硬仗的青年”,荣记二等功。1997年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时年28岁,成为集团最年轻的“小高工”。
航天高级工程师的任务是搞创造发明。1992年初,刘石泉被任命为某新型号预研组组长。在领导和老专家的支持下,他全身心地投入研究,通过搜集大量技术资料,思考探索,计算分析,模糊的东西逐渐清晰起来,编写出新型号总体方案论证技术报告,配合新型号总设计师敲定了设计原则,完成了新型号改进方案的可行性分析。1992年4月,某型号方案听证会在北京举行,年仅31岁|的刘石泉,成了共和国新一代型号设计方案的发言人。55分钟的汇报,描绘出了一幅新型号产品的蓝图,答辩论证,精辟简洁,使在坐的航天专家赞不绝口。三江集团的新型号设计方案顺利通过。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篱莱’。祖国培育了我,我就要为祖国争光、争气!”刘石泉经常说,“任何一项工作,我们能干好而没有干好就是犯罪。”研制任务压力大,更要靠集体、靠领导、靠大家的智慧,靠自己多干点、多累点、多想点。每次做产品试验,他总是认真细致地查问题,找原因,力争做到万无一失。他常对同事说:“我是农民的儿唱子,能干上航天很不容易。我们的试验一冒烟就是几百万,这是多少农民的血汗啊。一旦失败了,我们又怎么对得起我们的衣食父母!”
1995年7月,由刘石泉所在的三江航天集团参与研理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东海海域导弹发射圆满成功。此前,***总书记和中央有关领导参观了刘石泉和他的同事们共同研制的产品,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令人尊敬的刘国成老人! 宛如平常一首歌! 感动。。。 这就是中国最普通的父亲,含辛茹苦为国家培养了栋梁!向中国千千万万这样的父亲敬礼!! 好样的。顶 宛如平常一首歌!
多好的题材呀,活生生的一个人。 宛如平常一首歌! 真的好感动!!!
页:
[1]
2